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11:06: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研究文献述评
作者:王晓玲 蔡桢艳
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5年第04期
摘要: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的提出和发展让企业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能够保持竞争优势。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首先对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的概念进行归纳,其次对其主要的维度划分进行综述,进而对组织学习和动态能力的研究前景进行分析。总结现有组织学习和动态能力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望能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动态能力; 组织学习; 维度划分 一、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的概念界定 ;;; 1.组织学习的定义归纳
的概念由学者March和Schon于1958年首次提出,并认为组织学习是组织实现变革的一种社会化行为。组织为了适应逐渐复杂的内外部管理环境,通过系统并分层次的学习,实现所在组织成长需要的能力和知识的提高,并顺利克服障碍实现变革。Agryris &Schon于1978年正式提出组织学习定义, 并将描述为: 组织内的成员发现错误,然后通过重新组建组织的行动理论来改正该错误的一个过程, 同时在此过程中重新规划组织的管理规范、组织政策以及既定目标。各学者普遍认为组织学习理论起源于个人学习,在个人学习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升了,并不是简单的把组织中每个个体的学习简单加总。 ;2.动态能力的概念界定
Teece在1994年首次正式地提出了动态能力的概念,该定义一经发表就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目光。1994年,Teece和Pisano在其发表的《企业动态能力:导言》一文中将动态能力定义为:动态能力为企业的一系列能力,包括创造新型产品、制定新过程和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响应等能力。1997年,Teece等人经过整理和归纳又对动态能力的概念进行了更为详细的阐述:重新定义了动态能力为“企业通过整合、重新构建和重新组合企业内外部的资源和能力来适应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同时提出了“动态能力”的框架,Teece等人构建的战略框架由组织位置、过程和企业的发展路径构成。动态能力经过近些年的研究,已逐步发展成熟,与1997年Teece提出的概念一样受到普遍认可的还有2000年Eisenhardt和Martin提出的定义。Eisenhardt和Martin提出组织动态能力为企业通过利用自身资源来适应甚至改变市场的过程,具体是通过企业整合、重新构造、获得和释放组织资源来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的过程。动态能力从提出至今已有20 年,动态能力的研究趋势虽呈现递增迹象,但已有的研究仍没有统一动态能力的定义。
二、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的维度划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 1.组织学习的相关研究
学者Huber提出的理论被认为是对组织学习的过程及其发展阶段的描述最为贴切,Huber将组织学习分为四个主要阶段:首先是知识的获取,进而是组织对信息的分发,继而引发组织对发布的信息进行解释,最后形成组织特有的记忆。Argyris和Schon(1978)发表的《组织学习:组织行动维度的理论》也是比较经典的。文中Argyris等人也将组织学习的过程划分四个阶段:其分别为 discovery、invention、production和generalization。Bontis等人认为组织学习是组织对各种知识与其生产发展过程的组合,并把它细分为四个阶段:知识的生产、知识的精炼、促进知识的发展和扩大知识的发散。 2.动态能力的维度划分
国内外学者对动态能力维度的划分和描写比较宏观,并没有清晰的划分出动态能力的框架。最早提出分析框架的是学者Teece,将动态能力划分为三个维度:流程、位势以及路径,这一维度划分被大量引用。我国动态能力的研究起步相比西方国家要晚些,2003年开始陆续有研究,研究也主要以实证研究为主。通过对文献的整理,我国学者对动态能力的维度大致通过能力、环境和组织等方面进行分析。
学者罗氓通过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过去有关动态能力理论的39篇具有代表性文献进行参考并且提出四个维度:感知市场导向的能力、企业社会网络的关系协调能力、组织的学习吸收能力和沟通协调及整合的能力。曹红军、赵剑波等人通过对中国企业的实证调查研究并通过数据处理分析,提出了动态能力的五个维度:企业对动态信息的利用能力、获取动态资源的能力、组织内部整合的能力、释放动态资源与企业外部协调的能力。 三、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的关系研究
许长青与简兆权通过对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的研究,提出三个命题并且最终归纳分析得出三个结论:结论一,得出组织学习对动态能力有正向影响,且影响是显著的;结论二,动态能力对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具有积极的影响,影响也是正向显著;结论三,组织学习对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并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通过动态能力可对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产生间接的影响。
杨水利和李韬奋等人通过设置动态能力为解析组织学习与企业绩效关系的中介变量,建立关系模型,以我国部分制造业的上市公司为例子,继而问卷调查、模型的信度与效度分析、提出假设并回归分析验证假设。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制造企业的组织学习对企业动态能力具有显著影响,我国制造业企业动态能力对企业的绩效具有显著影响,但是在制造业企业中组织学习对企业的绩效只有较弱的影响,动态能力作为组织学习与企业绩效关系的中介作用显著。 四、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研究前景述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众学者在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理论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研究仍存在一定的空间。已有对组织学习和动态能力理论的研究并未达成一致认识,而且仍没有同一维度的划分标准。现有的研究表明组织学习和动态能力对企业提升竞争优势有一定的正向影响,若通过研究对应的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的各个维度对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目前我国对组织学习和动态能力的研究仍没有细分,极少文献对细分的行业进行对应研究。行业间具有的差异性,也给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领域。同时各学派对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的观点也不一致,基本都是依据本学派的的角度和立场进行描述,缺乏统一性。通过对不同学派的整合统一,相信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目前有关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方面,通过结合企业绩效进行详细研究也会是一种发展趋势。 五、总结
迄今为止,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的概念仍不统一,维度的划分和测量也不够清晰,这使得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研究更难发展成熟。同时我国对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的研究起步比西方国家较晚,尤其是动态能力方面是2003年才开始陆续展开研究。近年陆续有学者通过设置动态能力作为中介变量,以数据检验分析其影响企业绩效及各种因素的作用。不少文献研究结果显示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对组织竞争优势和企业绩效有正相关影响,我国近几年仍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基于组织学习和动态能力对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等方面的研究也具有良好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王晓玲, 管理学博士,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生导师;蔡桢艳,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2012级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硕士生。) 参考文献
[1]March. J ,Simon.H. Organizational Learning[M].New York:Wiley,1958
[2]Argyris,Schon.Organizational Learning:A Theory of Action Perspective [M].Reading ,MA:Addiong-Wesley,1978
[3]Teece,D,and Pisano,G The Dynamic Capabilities of Firms;As Introduction [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ge,1994,3(3):537-556
[4]Teece,D, Pisano,G and Shuen ,A.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7):509-533
[6]Huber. Absorptive Capacity: 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0,35(1):128-152
[7]Argyris,Schon.Organizational Learning:A theory of Action Perspective; [M].Reading ,MA:Addiong-Wesley,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