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走近“我”:《祝福》课堂实录完美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0 22:39: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再读,走近“我”:《祝福》课堂实录

苏州工业园区第三中学 李倩

师:初读鲁迅先生的《祝福》,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位? 生:1、我对其中祥林嫂的印象最深,因为我觉得她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她的死给我的触动很大。

2、我对其中鲁四老爷的印象最深,他是一个很迂腐,很顽固,很虚伪自私的一个人,对封建礼教固守,他促使了祥林嫂的死。

师:的确,《祝福》中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值得我们再三品读。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读《祝福》,一起走进小说中的“我”,从文本入手,作一番深入的解读。

师:小说第一部分是写“我”笔墨较为集中的地方。这一部分,涉及到“我”的地方有三处,与“鲁四老爷”,与“祥林嫂”,与“短工”。

师:我们先一起来看第一处。请同学朗读。(男生:第一小节,女生:第二小节) 师:请同学们考虑:1.鲁四老爷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1、我觉得鲁四老爷是一个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从“他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看出他思想的迂腐,保守,陈旧。从“他大骂新党”中看出他思想比较落后,还有一点反动。在他的书房里的对联,可以看出他很虚伪。

2、“寒暄”“胖了”这些都只是客套,“大骂其新党”我觉得是他的虚伪。

3、(生反驳)我觉得大骂其新党,不是看出他的虚伪,是看出他的思想的陈旧,对封建礼教的坚守。

师:(赞赏、点头)为什么?

生:因为,“新党”是倡导新思想,鲁四老爷是代表封建的旧思想的,“大骂新党”是他思想陈旧,固守着旧的东西,不接受新思想的表现。

师:同学们觉得呢?

(生同声赞成)“大骂新党”看出的是鲁四老爷的思想的保守,守旧。

师:可不可以把刚才同学们的回答,用几个词概括起来,鲁四老爷是一个什么样人? (生纷纷说)守旧、虚伪、自私、伪善、迂腐、保守、顽固地维护旧有封建制度,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思想上反动,推崇理学、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地位

师:对这样一个“旧”的,“假”鲁四老爷,我的态度是怎样的?

生:1、“我”是不赞同鲁四老爷的,从文中“话不投机”看出,没有共同语言。 2、“我”是讽刺的,是对立的,从书房里的对联看出。我学过祝福,我们知道,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死是很冷漠的,对联是讽刺了鲁四老爷的伪善。后文,“我无论如何,明天

决计要走了。”我与这黑暗是格格不入的,是对立的。

师:从“我”对鲁四老爷的态度,看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1、新人 2、真实的人。

师:点评------同学们使用的是很好的阅读方法和态度,所谓“厚书薄读”,如果能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自己的读后感,就算真正读进去,也读出来了。

这样一个既“新”又“真”的“我”,遇到祥林嫂的一番追问,却乱了阵脚。我们来看“我”和祥林嫂相遇的那个部分。

师:请学生读PPT上的三个问题。自由朗读文本“你回来了……我也说不清”,思考问题。 师:1.祥林嫂向我追问式求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生:齐答:有关灵魂有无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第二、第三个问题。推选代表发言。

(明确文中位置,先自由读。回答过第一个问题,组织讨论,讨论前明确:分组,推选同学发言。)

讨论…..

师:好,我们先来讨论第一个问题,对话前,祥林嫂对此问有无答案?

生:1、对话前祥林嫂对此有回答,第十段,这里人照例相信鬼。然后,祥林嫂是封建社会的一个旧的劳动人民,所以,她是相信人死会有灵魂的。

师:好请坐,你说。

生:2、我觉得祥林嫂对此应该是没有回答的,因为,作者,嗯,也是第十段,它后面说,这里人照例相信,她却疑惑了,所以,作者说:祥林嫂她既希望其有,也希望其无,说明……

师:对不起我打断你一下,是作者还是“我”?

生:2、我!恩,我认为,是“我”,认为祥林嫂是既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的,说明祥林嫂对这个问题的本身并没有什么答案,而且,在第七段,祥林嫂说:“你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说明祥林嫂对于大家约定俗成的这个有鬼的说法并不是很赞同,偏要来问我,她认为我可以给她一个比较信得过的答案。

生纷纷说:不是(争论) 师:不是,哦,不是,说,来你说

生1、我觉得她首先是有答案的,因为她本来就是固守那种封建迷信的,然后这边又是说道:“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只是觉得“我”是一个有进步思想的人,就是要想寻求更加确定他内心的一个答案。

2、我觉得她也是有答案的,我们在初读的时候就知道“她去捐了一个门槛”,那她假如不相信有地狱那种说法的话,那她就不会去捐门槛,所以我觉得她是有答案的。

师:在对话之前她是有答案的? 生:她只是想再去证实

师:请坐,大家觉得呢?师:如果她不相信有,她怎么还会用尽她的所有去捐了那一个…. 生:门槛。

师:好,第二个问题我们已经明确了,第三个问题,对面祥林嫂的追问,“我”为什么有三种不同的答案?注意,落点是从其中来解读?

生:“我”的形象 师:好,哪个小组先说?

生1、我觉得,第一个回答的时候他说“我想,人何必….”说明她已经有。她那个时候呢,我觉得,祥林嫂是相信有鬼的。然后我想,“人何必。。。。”,就是说,如果回答出没有的话,她会想:为什么会没有呢?因此这个就和她后面的思想矛盾,因此我说“有,也许有吧”,我吞吞吐吐得说。我想这样的话,我觉得,不会跟那个封建思想背离,而第二个回答,“我”是很吃惊得回答,就相当于条件反射一样的,下意识的回答。第三个呢是,因为我后来想,如果我的答话发生了别的事情,就是说我该对祥林嫂以后所做的事情负责任,因此体现了“我”是一种逃避的行为。

师:哦,我终于听到了“我”的形象!前面讲得很好,可是,没有“我”出来,这里读出来了一个“逃避”,非常好!这个词我要赶快把它捕捉下来。

生:2、我觉得,他在第一次回答她的时候他说:“也许有吧,我想”,再结合上面一句,从这边可以看出来,文中的“我”是有同情心的,因为他害怕如果自己说得不对的话,可能会增添祥林嫂的苦恼,从这边可以看出来,他是一个极其富有同情心的人,然后,他的第二句说:“啊?地狱?”我很吃惊,吃惊的这种表现就可以看出,他对祥林嫂的追问,心里是没有准备的,然后后面,是一些推卸责任的话,比如说:“那是,实在我说不清”,这些我觉得更能看出来,他自己的内心的一些软弱,他想逃避那责任,不负责任的话。

师:好,不负责任,内心的? 生:软弱

师:唉,软弱,非常好。 生:我是说下第一个回答 师:好。

生:“为她。。。不如说有吧.”,从这可以看出来,他很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