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通论知识整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22:37: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一、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法有三种:

1、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的是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的几十年内,有按照注音字母排列的。如杨树达《词诠》。在古代,大多是按平水韵106韵排列。如阮元主编的《经籍纂诂》。缺点:查字方便,但不明字音或读音不准时,就难以找到要查找的字。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画的多少为序。同一部首的,笔画少的在前,笔画多的在后。缺点:字归属哪一部,多少画,不容易确定。

3、按编码排列。把汉字按照一定的原则,编出号码,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缺点:字角的归类要靠死记,如不常用,容易忘记。 二、汉语字典辞书注音方法

1、直音法:直接用同音字注音,如:“篙”,音 “高”

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读若:读音像,如琎,读若津;叶韵:通过临时改读字音,以求韵文和谐的注音方法。叶同协,意思是和谐。如《诗经。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朱熹:“方,叶甫妄反。”) 二、常用字典辞书及其使用方法

名称 作者 时间 清(公元1716) 特点 部首排列法,214部,收字47035。 释字体例:先音后意。注音用反切,释义用文言。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康熙字典》 张玉书、陈廷敬 《中华大字典》 陆费逵,欧阳溥存 《辞源》 1915 1915 部首排列法,收字48000。注音采用《集韵》的反切,还加入注直音。 部首排列法,214部。 释字体例:先释单字字义,后释复音词或词组的意义和用法。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辞海》 舒新城,沈颐,张相 1936 部首排列法,214部(旧)—250部(新)。以词语为主,兼顾百科常识。 释字体例:先释单字字义,后释复音词或词组的意义和用法。先说明词义或用法,再引书证或综述引文大意。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汉语大字典》 徐中舒 部首排列法,200部。收字54678。 单字条目下列有反映汉字演变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注音不仅有现代注音,还有反切和上古韵部。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汉语大词典》 罗竹风 1986 部首排列法,200部。收词37万条。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它试图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首先,这部词典是迄今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挥文词典。其次,这部词典引例丰富,是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成的,保证了收词立目、释义探源方面能超逸前人。 《新华字典》 《现代汉语词典》 《读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说文解字》 《经籍纂诂》 阮元 1798 (重点讲述) 按平水韵106韵分部,每1韵为1卷,共106 卷。每字之下罗列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对这个字的解释。 《经传释词》 王引之 清嘉庆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24年(公殊用法的著作。共释虚词160个,编排次元1819) 序是按照古声母顺序排列。 1928 注音字母次序排列,收虚词500多个。收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书证。 《词诠》 杨树达 《诗词曲语辞汇释》 张相 195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这部书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鱼词537个,作者从大量的材料中加以比较推敲,考释语辞的含义和作用。这部著作是我们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平水韵:唐宋以后人们写诗所用的诗韵。上平声15韵,下平声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共106韵。 三、《说文解字》的体例、价值和说文四家

《说文解字》的体例: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收字9395个,另有重文1163个。

《说文解字》的价值:1、确定了“六书”理论;2、按照“六书”原则,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数的体例;3、保留了小篆,便于从字形说明本意,并为释读甲金骨文提供了依据;4、保留了先秦词义和汉代训诂资料;5、保留了古音资料;6、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 说文四家: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使用字典或辞书时注意:1,看序和出版年月;2、细读凡例;3、注意书后有没有勘误、附

录之类的东西。

古汉语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 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

1、 古今意义基本无变化的词,如:天、地、山、水等,复音词如:蟋蟀、仓庚、凤凰等。 2、 古今意义毫无关联的词,如“该”,古代是“完备”的意思,现代是“应该”的意思。

另有古代意义已经消亡的词,如“章甫”。由于词义所指的事物现在已经不存在,所以古意消亡。

3、 古今意义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词。如“再”在上古只有“两次”的意思,而现代汉语则表

示“重复”等义。(注:“再”和“复”的区别:“再”表示动作的数量,它代替了“二”,“复”只表示行为的重复,不表示数量。现代汉语的“再”相当于古代的“复”。) 二、 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

1、 词义范围的变化:词义所概括的客观对象的外延的变化。

⑴ 词义的扩大。如“菜”本来专指蔬菜,后兼指鸡鱼肉蛋等荤腥。“洗”本以为洗脚,后

泛指洗涤,不拘于足。

⑵ 词义的缩小。如“金”在先秦泛指各种金属,后来词义缩小,专指黄金。“宫”本指一

切房屋,后专制帝王所居。“瓦”本指一切陶器,后专指盖房顶所用的陶制建筑器材。 ⑶ 词义的转移。如:“闻”的本意为听见,后来转指用鼻子闻。“涕”的本意为眼泪,后

转指鼻涕。“汤”本指热水,后指米汤,菜汤。“脚”本指小腿,后指踝关节以下的部分。“府”本指藏文书财务的地方,后指官署。

2、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词义的感情色彩是词的附加意义,表现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喜恶即主观评价的好坏,以及词义轻重程度的判断。

⑴词义褒贬的变化。如“谤”在古代是个中性词,无所谓褒贬。《国语·周语》:“厉王虐,国人谤王”,是中性词;“贿”在上古指布帛之类的财务,中性词,后专指用钱财买通他人,贬义词;“爪牙”在先秦指武臣、国之猛将,也泛指辅佐君王者,用于褒义。后来指坏人的帮凶、走狗,变成了贬义词。

⑵词义轻重的变化。如“诛”本质言辞责备,词义较轻,后发展出杀戮之义,词义变重。又如“贼”本指杀人越货、犯上作乱的人,词义很重,后指小偷,词义较轻。

三、怎样掌握词的古义:我们必须勤查有关的工具书与阅读古代作品相结合,对词义的古今义例反复参证比较,还可以通过一些文字的和语言的手段帮助我们掌握词的古义。 分三方面谈:

1、从字形上分析。如“劝”从“力”,可见本义是勉力、奋力。“醒”从酉,本义是酒醒。 2、从语境上分析。如“童子莫对,垂头而睡。”证明“睡”的本义是“打瞌睡”。 3、从成对使用的反义词、同义词上分析。如“进退”“高下”“富贫”“穷达”“治乱”。

4、从今语中保存的古词古义上去考察。如“款待”中的“款”古义是诚恳。“捐躯”中的“捐”古义是舍弃。“呼天抢地”中的“抢”古义是触、碰。“举世无双”中的“举”古义是“全”等。

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一、古代单音词转化现代复音词的三种情况:

(1) 换了完全不同的词。如克——战胜;弈——下棋;常——规律;师——军队 (2) 加上词头词尾。如杯——杯子;虎——老虎

(3) 两个反义词或同义词构成一个复音词。如儿子,人民,言语,道路。(许多古汉语

的单音词,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成词了,但还作为语素留存在现代汉语里。如”虑”,在现代汉语中只保存在”考虑””深谋远虑”等几个词中,而不能作为单独语素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