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与工艺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3:55: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服装结构与工艺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郑小文

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04期

[摘要]本文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工艺制作》两门课程分授教学的缺陷,提出了实行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把“教学做”合一,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关键词]服装结构 服装工艺 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TS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4-0180-02

《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工艺制作》是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开设的两门核心课程。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中针对不同款式进行制图与制板的过程;服装工艺制作是将裁片运用一定的缝制技巧组合起来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这两门课一般由两位老师分别讲授,由于课程内容不够衔接,教学方法不够统一,往往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我从1995年开始探索将这两门课程实行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使“教学做”合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分授教学的缺陷

《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工艺制作》分授教学,虽然任课教师可以集中精力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较好地驾驭教材、实施教学。但随着现代服装产业的发展,新教材、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客观要求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工艺制作必须紧密结合,而分授教学的缺陷就日渐凸显: (一)教学内容不衔接

由于分授教学,讲结构与讲工艺的两名教师授课范围界定不清,往往在“裁剪”这个结合点上互相推诿,成为服装专业教学的薄弱环节。而“裁剪”恰恰是服装成衣外观效果的重点,这个重点不突破,就无法进行服装成衣制作。例如:讲结构造型的教师,通常在理论上讲授几款服装造型,课程就基本结束了。上工艺课时,多数学生往往拿着面料无从下手。讲工艺课的教师只能再从打样板、校样板、排板与裁剪主料、辅料配伍等讲起,最后才能导入工艺制作的主课,直接影响了工艺课的教学进度。有时因为结构教师与工艺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不连贯,两门课衔接不及时,造成信息混乱,也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不统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由于分授教学,讲结构与讲工艺的两名教师的教育背景、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实践阅历的差异,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有时学生习惯了一种教学方法,当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出现的时候,学生往往还需一段适应过程。例如:在讲授案板扣烫零部件时,有的教师不讲方法和技巧,要求学生扣出来就行,往往需要经过多次扣烫才能完成工艺要求;有的教师按照服装工艺标准,要求学生在扣烫止口时,必须将熨斗从外向里、从右向左进行,反面朝上沿线迹虚出0.1依次扣倒,以保证正面止口顺直,没有虚眼皮,一次成功。这样,两位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不统一,往往造成学生无所适从。 (三)理论和实践分离

由于分授教学,讲结构的教师偏重结构的研究,讲工艺的教师偏重工艺的研究,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注重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由于理论与实习的联系不足,特别是理论和实习的教学进度不一致,教学中存在着重复讲授、重点难点不统一、要求不一致等情况。加之有的教师知识技能单一,难以帮助学生实现结构与工艺的完美结合。例如:有的结构教师缺乏工艺实践,在讲授上衣结构制图时,照本宣科,讲解单一、死板。当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特殊体型时,往往不知如何正确调整肩宽与胸围的差数,做出的服装没有达到美化人体的目的,犯了服装结构上最忌讳的错误;同样有的工艺教师不熟悉结构或工艺不精,必然授课简单,做不到举一反三,甚至发现不了样板中存在的问题,导致服装成衣成为次品、废品。

由此可见,分授教学有违服装专业内在的教学规律,也不适应现代服装产业发展需求,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必须加以改进。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服装结构与工艺一体化教学,就是把《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工艺制作》这两门核心课程由一位教师讲授,从款式设计到结构设计,从样板设计到工艺设计,直到制作成衣,教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二为一,做到“做中学、做中教”,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正如一位服装前辈说过的那样:“一个好的设计师,她的作品不一定是精品;而一个设计师配一个好的工艺师,她的作品一定是精品”。一体化教学就是要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把服装设计的最佳效果充分展现出来。

(一)整合课程内容,实现教学内容衔接

在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按照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的课程标准,将两门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制定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服装外观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三大模块为支撑的一体化模块课程内容,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专业课程结构,将理论知识与实习训练合二为一。围绕提高“核心技术”能力教学内容,突破传统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训练”的学科化教学模式,把教材中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精缩成各知识点,串成知识链,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例如:在讲授女装结构时,重点讲授基础型(原形)应用和变化规律,通过若干款实例,使学生掌握女装结构原理,做到以不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应万变。在讲授女装裁剪时,重点讲授款式与面料的搭配及面料性能、纱向对成衣效果的影响。在讲授女装工艺时,重点讲授领子、袖子、止口在成衣中的重要性。这样,把服装结构与工艺的教学内容有机衔接,使学生学习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专业理论更加连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围绕项目教学,实现教学方法统一

在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坚持采用“项目教学法”组织教学,围绕工作项目课题,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由师生双方共同在实习实训教室,通过模块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在教学组织和实施手段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融理论、实训、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让学生在模拟企业生产实境中进行综合性的技能训练,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实现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的统一。 (三)着眼企业需求,实现理论实践结合

在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坚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从满足企业实际岗位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出发,同时也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加强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在教师边教、学生边学、边做实操情况下完成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的零距离。例如:在讲授女装结构与工艺时,让学生走访企业,进行市场调研,每位学生至少收集5至10款不同服装款式图(效果图),然后由学生选出最喜欢的有代表性的几款作为教学内容。然后由学生自己打板,教师对各个样板逐一点评,使全体学生受益。在工艺环节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工艺方案,自己检验工艺时效、质量,最后将成衣与样板对照,互相讲评成衣质量和不同工艺方案的利弊,使学生对专业技能和工艺流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较好地掌握了服装结构设计的原理、服装工艺设计的技巧。这样,拉近了学生的技能与岗位需要的距离,较好的解决了人才培养中学生所学技术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的问题,制作出的成衣与市场的款式结构设计及工艺设计相符度大大提高,得到服装行业专家的认可和好评。

三、一体化教学的初步成效

服装结构与工艺一体化教学,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了教学相长,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专业技能的“双提高”。 (一)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服装结构与工艺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才能适应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我从事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