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郁顿挫的杜甫诗 旅夜书杯》公开课教案_0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0 12:45: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题目讲解把握诗歌内容

2、通过诗歌诵读鉴赏诗歌意境, 理解诗歌情感 重、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广袤的天地间飞翔着。飞过了千山万水,只为寻找自己的位置实现心中的梦。可是我们在飞翔的路途中,总会遇到狂风暴雨,前方一片迷茫,我们不知所措。唐朝的那个夜晚,杜甫守着他那叶破旧的小船也找不到前方的路。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旅夜书怀》,去聆听那夜传来的生命物语。 二、文本研习 合作探究 通过课文题目了解诗歌内容 (一).通过“旅”字看背景

思考:题目中的第一个字是“旅”,你能从中读出什么呢? 明确:“旅”是旅居之意。下文里“飘飘”一词与之照应

两年前 安史之乱初平时,杜甫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未能如愿。 而当杜甫53岁时,因严武之死,不得已离开四川,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二)通过“夜”字察实景

1.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诗中哪些诗句和“夜”是相对应的的? 明确: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体味一下作者这二句诗里所描绘的意境。首先找一下其中的意象有哪些? 明确:共有两组:细草 、微风、岸、危樯、舟 ,星 、平野、月、 江流。⑷这3.两组意象分别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第一组: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的长夜。(凄冷)

第二组: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雄浑阔大)

4.诗三、四句写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了诗人的什么感情?采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此诗写的是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凉心情。这是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三).通过“书怀”悟实情

1.“书怀”,亦即书写情怀,抒发感情。把诗中“书怀”部分朗读一遍。 明确: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2.写了“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那么在诗“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名声”不是因为“文章”而”著”的,不做“官”是因为”老病”而休的。 3.诗人名满天下,是因为什么?

明确:韩愈写诗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决非过誉之词。 4.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说这样呢?

明确:这很明显的是激愤之下的反话,既然“名声”是因“文章”而著的,那么,“官休”也就不是因为“老病”了。

联系杜甫一生的经历可知: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他的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提示出政治上的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5.尾联:诗人自况,以什么自况的呢?

明确:以”飘飘”喻己则有一种自伤漂泊之感,后以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作比。

6.除了比喻,尾联还有什么手法?达到什么效果?

明确:茫茫的天地和一只孤独的沙鸥作比,就更显得孤独和凄凉了。 三.课堂延伸: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