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高考作文的“文体感”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17 4:26: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感于高考作文的“文体感”

作者:王淦生

来源:《师道》2015年第04期

不是专业与文字打交道的,大概没有多少人会去计较“文体”这玩意儿。就像普罗大众,一天劳作归来,躺沙发上拿本书消遣,谁还会吃饱了撑的先去研讨一番它的体裁归属?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要否定文体的重要性,至少那些专门研究“写作学”的先生们是要在这块田地里刨食的。除了那帮精英人士,对文体最为关注的大概就数我们的高中学生和他们的语文老师了。原因很简单:作文的文体关乎高考作文的得分,而一篇作文的得分一定程度上左右着这个考生的高考总分,进而也就影响到他所进大学的层次。今天,高考对每位中学生和他们的教头来说,实可谓“悠悠万事,唯此为大”,自然这作文文体也就轻视不得了。

在我的印象中,某些省市(譬如四川、重庆)在高考作文的设计和批阅上已有淡化文体的趋势,不过我所在的江苏这样一个文化教育大省却依然在坚守着规范的文体。江苏省在高考阅卷中明确规定凡是文体不明(或称“文体感不强”)的文章均要与跑题的作文一样被打入冷宫,甚至给予不及格处理。而这种“文体感不强”的最为突出的表现便是在记叙中掺入过多的议论抒情,或在议论中加进了过多的描写叙述。广受读者欢迎的文化类杂志《读者》中刊出的文章大多便与此类作文相像。所以报刊上非常盛行的称得上雅俗共赏的以“挖掘生活哲理,探究人生奥秘”为主旨的“《读者》体”随笔成了敝省中学生作文之大忌。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文章才可以称得上“文体感”鲜明呢?我所在的中学前些时候曾邀请了一位在省内中学语文界颇有几分名气的大腕到校给学生开了一场讲座,此公便总结出了一套高考作文“写什么像什么”的秘诀,具体内容如次:一是从构思上着眼——记叙文要把题目变成故事,用故事表达思想,让思想流淌在描写中(这一总结倒颇有几分诗意,也很是切中肯綮,而下面的就“信言不美”了);议论文要立好一个观点,想好三个角度,每个角度选好一个例子,结尾形成结论;散文则选好一个点,连成一条线,展现三个画面。二是在文章结构上着力——记叙文要开头结尾短小,中间部分充实,详略得当,虚实结合;议论文要分为五段,开头列出中心论点,中间展示三个分论点,结尾得出结论;散文则要大段穿插小段,描写结合抒情……高人到底是高人,寥寥數语便将文体特征归纳得如此到位,且理科教师一般罗列出一整套操作性很强的公式。只要具有中等智商的学生大概都不难把握。

只是这么一来,我们的中学写作教学岂不成了一种专门摆弄八股文章的文字游戏?不少老师常常将高考作文比作“戴着手铐脚镣跳舞”,可今天的学生不仅戴上了“手铐脚镣”,而且还一个个被事先设计好了舞蹈的规定动作和固定套路,使他们的写作完全变成了一种体操、跳水中的“规定动作”比赛,其个性特点完全湮没在了一种僵化的程式中(且不谈在内容上的限制,那更是令人发指,诸如不谈论政治,不触及阴暗面,不涉及敏感话题……而要一个个十几岁的孩子去玄谈人生,清议生命),不客气地说,这真是对文章的亵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按说语文科目本该是一门最能彰显学生个性、最能抒发孩子们性灵的学科,可你看看今天的语文考卷,除了基础知识题被设计为“客观性试题”(即有“标准答案”的那种),那些为“主观性试题”配发的所谓的“参考答案”也完全就是称得上是毫无商量余地的“金科玉律”。媒体上曾被当笑话流传的著名作家王蒙答不对为自己的文章设计的阅读题、北大博导钱理群考不及格高考语文卷的令人尴尬的例子,原因就在于他们二位的答案与我们出题专家提供的答案相龃龉!文艺理论界有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在今天中国的语文界却是“千万个读者只许有一个哈姆雷特”!看来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倡导的“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的法宝在我们的语文界得到了最充分的贯彻。

曾有专家呼吁在高考语文卷中尽量减少“客观性试题”,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余地。可是综观目前高考中语文考试的现状,客观性试题虽有所减少,但主观性试题却有渐渐走向“客观性”的趋势。而今,甚至连本当百花齐放的高考作文也渐趋模式化、公式化、拼装化了。我实在搞不清楚,如此“整齐划一”的语文教学模式能否带来我们民族语言的繁荣?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亭湖中学) 责任编辑 萧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