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8 9:43: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课 找规律 题 教 学 目 标 教材 苏 版本 五 年级 九 册 教 学 重 点 教 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为基础,激发学生情趣为动力,把学 学生引入欣赏规律、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学习过程,采用个人独立思考与小组、同桌交流相结思 路 合,多层次信息反馈,使学生经历感知—表象—思维的学习过程,力求做到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过程。设计流程图解: 感知规律 体验规律 应用规律 自主探究 观察排列 优化应用 观察法、探究法 对比法 发现法 创作法 优化法 苏教版第九册教材《找规律》 《小学数学创新性备课》 《教育科学出版社》 《数学课程标准》 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预设 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节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习活动的设计或实录) 活动一 1、 看一看。 学生随音乐观赏图片。 学生仔细观察。依次出盆花、灯笼、彩旗等。 学生猜出示的颜色。 (教材之外的原创数学活动注明适用年级)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1、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体会用除法的策略来解决这类周期性题的优越性。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解题。 3、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做数学成为一种状态。 教 学 资 源 教 学 时 间 10观1、 出示图片。(出示书上的图片) 分师:老师带大家一起走进生活,去观赏一些钟 察有趣的图片。你一定会有许多发现哦。 、 感 知 设计意图 1、从生活中发现规律,发现数学。利用学生熟悉的、喜欢的生活图片,加上优美的音乐,让他们感受现象中

存在规律,把学(图片依次出现。) 习心向凝聚到体2、 组织小组交流。(老师巡视并参与) 2、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发现规律上来。 3、 选择汇报:我的发现。 2、激发学生动的3、 组织学生汇报。 师: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呢? 汇报三种物体排列的规律手、动口、动脑有(引导:这些物体都是按一定的规律摆放的。时,让学生一边指图一边说。 相结合。发挥老盆花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彩灯和彩旗(也可上台来结合实物说说) 师地主导作用,序呢?)。 让学生做学习4、学生创作有规律的图形。 的主人。 排4、 小结与板书。 5、 组织创作活动。 5学生展示作品。 列 师:请同学们利用学具,动手创作一组规律让全班同学看看、说说规律是图? 怎样的? 15二1、提出问题: 活动二 1、让学生带着分、 师:在图中,我们看到8盆花。照这样摆下1学生思考。(尝试与独立) 问题去学习,根钟 自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你能用什让学生思考,尝试独立解题。 据自己的经验么策略解决呢? 2、 小组里交流与汇报。 方法去解决问主2.组织小组活动,全班交流、汇报。 (体验与交流) 题,更有利激发老师;板书如下的想法。 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学习积极性,让探(1)画图的策略: 己的想法。 学生体会自主究●●●●●●●,第学生愿意把自己小组的意见介学习的快乐。 15盆是蓝花。 绍给全班同学听 2、由于各人的,(2)例举的策略: 学生一边说,同组的同学可补思维习惯、认知策略以及选择体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充。 6……盆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 的学习活动不会(3)计算的策略: 同,在解决问题时必然会呈现多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 (盆),第15盆是蓝花。 多样的方法。教样3.组织比较与反思: 3、说一说。(比较与优化) 学应尊重学生的师:对于这几种方法,你又更喜欢哪一种,学生根据这些方法说说喜欢提出的每一种为什么? 哪种方法?为什么? 方法。 解让学生说,不做评判。只要有理。 各说各的理由。 3、优化解题方4. 尝试运用。 4、做一做(再尝试与运用) 法,是提高学习题师:这么多方法,那如果照这样摆下去,第学生尝试自己选择的方法效率的手段之策200盆是什么呢?第1000盏灯,第10000练习。 一。也是一种很面旗,那你又会选择哪种方法呢? 5、自主小结。 重要的学习方略 5小结:优化策略。 学生自己评判方法。 法。 (1)将用除法计算的方法板书。 (2)方法多样时,也应该讲求策略,选择合适的方法。 自我反思 主要新课改提倡的课堂教学观认为:一堂有价值的数学课,给予学生的影响应该是多元而立体教学的,特别是方法的领悟、思想的启迪。本节课在于让学生在具体形象中感知事物的规律,再抽象方法感知、预测事物的规律,并能在探索利用规律中选择最好的策略来进行解决问题。这“两个活与手动的片段”重在大量的感知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形成数学思维的一些方法。本活动主段的要突出如下: 有效活动一:观察中发现、尝试中创新。 物

性分析 皮亚杰曾说: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从这句话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自己动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的各感官,来从事数学学习,让“做数学”成为小学生的主要学习活动。在活动一中我就设计了让学生充分观察与发现。以遵循这一规律,让学生很好的投入到学习中来,激发学生积极性。在活动中感知规律,并在活动中发现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来学习,来认知,将动作与思维结合。这种方法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接着让学生在尝试法中学习,这一教学法看似简单,却将学生推到学习的前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一种模仿,更是一种挑战,并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激发斗志。学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动眼、动手、动脑等结合起来,为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学生的能力开发起到很好的作用。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思维一直在积极的状态中。在这样的课堂里,时而有恰静的沉思,时而有激烈的交流,时而有思维的碰撞。疑惑、开明、惊喜,学生就这样从不知到知知,从无捂到领悟。在这样的土壤里,学生自由的发挥,自由的成长。 活动二:探究中体验、对比中优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活动二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更重要的是学生能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去从事探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活动中学生体验到学习的自由快乐,更体验到学习的内在价值。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个平台,让他们自己去飞翔。这是我一直追求的,我想也是学生所向往的。这就是探究法、体验法带给他们的快乐。因为这样的学习方法,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在练习本上表示出来,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再想一想,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想好后再和同桌交流,学生经历了思考的过程,也就有了多样化的解题策略。当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又设计了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在这些方法中进行优化。对于学生的想法,我给予肯定,在接下的问题解决中,我也没有急于优化,因为有些方法在我们看来比较好,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接受的,只有通过多次尝试、再次体验后,在对比法教学中学生就会自觉接纳,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经过这样的教学,我想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而不会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在这种积极的状态下,有时是一种教学方法,有时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将学生的思维带到最高点,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到最高潮,这样的方法还能不有效吗? 学生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处在启蒙阶段,特别是以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机。五年级学生思维以具备一定的抽象能力,但还需要不段的开发与培养。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发展用独立思考与小组、同桌交流相结合,多层次信息反馈,使学生经历“感知—表象—思维”的状 学习过程。本课设计重在以知识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况 在活动一教学中,运用观察与发现,设计以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让学(或生经历从具体形象感知到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学生在独立观察中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得到了预培养,从未知无序世界走向有序规律的生活,从中感受数学,初步能抽象数学模型,这符合学设)生认知规律。学生思维在具体中能不断呈现,在发现中不断形成、抽象,并构建数学模型。 分析 在活动二教学中,培养学生在问题中学数学,在探究、体验中寻找不同的方法解题问题,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经验采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这是一种自主的探究学习方法。活动中能体会多种方法,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价值与乐趣。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在尝试中不断优化数学方法,很好地渗透了优化意识,形成掌握高效学习的方法。如在活动中学生能用到举例,画图,用除法等方法,采取多种方式切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间还采用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等方式进行练习 ,学生解题的灵活性、敏捷性,特别是深刻性、独创性、变通性等思维品质也得到应有地提高。 存在1、观察、发现法在不同班级内应根据不同等级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灵活采取层次不同的问的相应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针对不同等级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可因“层”施教。题与以此充分发展与提高不同等级的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