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综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19:58: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作为一名研究生,参加过很多的学术报告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对我以后的科研之路和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为科研学术孜孜不倦。更加努力的去学习相关的知识。

报告题目:优化设计平台建设及其应用 主讲人:赵匀 时间:2015-11-04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对产品进行一系列的优化,优化设计是优化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以数学规划理论为基础,根据最优化的原理和方法,应用计算机技术,寻求最优设计参数的一种新方法,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科学设计方法。

机械优化设计就是在满足给定的载荷、环境条件、产品的形态、几何尺寸关系或其它约束条件下,以机械系统的功能、强度和经济性等为优化对象,选取设计变量,建立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利用数值优化计算方法使目标函数获得最优设计方案一种现代设计方法。进行最优化设计时,首先必须将实际问题加以数学描述,形成一组由数学表达式组成的数学模型,然后选择一种最优化数值计算方法和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算求解,得到一组由数学表达式组成的最优设计参数。利用优化设计,可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产品的性能;在满足各种设计条件下减少产品或工程结构重量,从而节省产品成本消耗、降低工程造价;可以进一步提高产品或工程设计效率。因此,优化设计是直接提高产品设计性能、降低产品成本的有效设计方法。优化设计可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

优化设计的目标是使设计对象最优,而优化设计的手段是计算机及优化计算软件。优化计算软件是以优化计算方法为基础而形成的应用程序系统。因此,优化设计还可以被理解为采用计算程序的从设计空间搜索最佳设计方案的现代设计手段。优化设计与常规设计相比具有借助计算机为工具的明显特征。优化设计中优化计算方法的数学基础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几何规划等内容的数学规划理论。

优化设计一般包含如下主要内容:①将设计中的实际物理模型抽象为数学模型。确定设计过程中主要的设计目标和设计条件,在此基础上构造评价设计方案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等。②数学模型的求解。根据数学模型的性质,选择合适的优化方法,并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学模型的求解,得到优化设计方案。

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新的成果进行了优化设计,特别是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设计方法的革命,开发了系列软件,其中包括:CAD、ANSYS、ADAMS、VB、VC等,这些软件各有特色,在应用上相互交叉。其中CAD软件是应用最广,对产业发展影响最大的软件,完全代替了传统的设计方法,使设计更加快捷方便,且具有记忆功能,使传输、保存、调用更加方便。ADAMS软件不但具备虚拟制造、试验和测试功能,而且通过二次开发还可以优化参数,VB和VC软件具有较强的可视性,适合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目标的优化。优化是现代设计的核心技术。现代设计思想和方法大大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反过来,每个设计者必须掌握现代设计方法,并熟练使用各种软件工具。我们浙江理工大学在农业机器方面有着领先的圆盘的实验平台,我们作为研究生更应该去学习使用、利用好这些平台,才能搞好学术。 报告题目:微纳卫星与空间攻防 主讲人:廖文和

时间:2016-03-11

随着我国在世界上的竞争力的提高,同时为了保卫祖国的每一寸疆土和国家人民的安全,领空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在我国,最早发射的微小卫星是由清华大学研制的“清华一号”,整星质量小于50kg,于200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纳型卫星是清华大学研制的“NS-1”,整星质量25kg,于2004年发射。2003至2011年间,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研制的“创新一号”01、02、03星依次发射,质量分别为88kg、203kg、205kg。2008年,由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研制的神舟七号飞船伴星“BX-1”发射入轨,重40kg。哈工大研制的“试验一号”卫星,质量204kg,于2004年成功发射,随后,哈工大又开展了“试验二号”、“试验三号”、“快舟一号”等微小卫星的研制。2010年,浙江大学研制的试验皮卫星首次成功成功发射。此外,已经发射的还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天巡一号”、国防科技大学的“天拓一号”等微纳卫星。

综上所述,国内对微纳航天器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较为活跃,在理论和部分关键技术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与国外相比,国内开展的大部分工作仍以跟踪研究为主,原始创新性尚显单薄;同时缺乏顶层规划的系统性牵引,使得研究工作较为分散;研究与应用环节存在脱节,缺乏明确的应用目标;在标准化方面也有很多的工作有待开展

微纳卫星具有许多大卫星所无法比拟的优点:

(1)功能密度高,技术性能强。微纳卫星技术处于MNT及MEMS技术等现代高科技的最前沿,其功能强且技术性高;

(2)发射方式灵活。微纳卫星体积小、重量轻,既可搭载大卫星一起发射,也可一箭多星发射或用廉价运载火箭发射。目前国外P-POD发射器的费用相当低,随着微纳卫星技术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加廉价的发射器出现;

(3)研制周期短,研制成本低。国外一些航天大国研制微纳卫星,从立项研制到发射一般仅需1~2年,大大缩短了研制时间。微纳卫星研制过程主要采用成熟的先进技术及科学的管理手段,加之发射器成本降低,使得整个研制成本很低;

(4)灵活性强。微纳卫星突破了传统的“一星多用、综合利用”的设计思想,立足于采用成熟技术和模块化、标准化的硬件,不纯粹追求全面、综合、完美,主张简化设计,因而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5)分布式构成。由于微纳卫星体积相当小、费用低、发射方式灵活,所以完全可以同时发射多颗卫星,以构成分布式星座。这些运行在近地轨道的小卫星可以克服大型静止轨道卫星存在的时延长、信号衰减大、轨道资源紧张、无法覆盖两极等种种不足,进而实现许多大卫星无法实现的某些任务。

微纳卫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带给我们以下启示: 微纳卫星发展活跃,逐渐成为航天创新主力军,卫星应用模式不断创新,技术发展深受互联网思维影响 , 星座组网和编队成为发挥效能的重要途径, 空间技术商业化,发射模式带动卫星创新及产业化发展,设计思想转变带动研制模式变革。我们国家的科研人员应该抓住机遇,发展微纳卫星,促进卫星事业的发展。 报告题目:深度学习理论及其应用 主讲人:郑泽宇 时间:2016-10-21

深度学习与人工智能是时下最热的几个词,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领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在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多类应用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其动机在于建立模型模拟人类大脑的神经连接结构,在处理图像、声音和文本这些信号时,通过多个变换阶段分层对数据特征进行描述,进而给出数据的解释.以

图像数据为例,灵长类的视觉系统中对这类信号的处理依次为:首先检测边缘、初始形状,然后再逐步形成更复杂的视觉形状,同样地,深度学习通过组合低层特征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层表示、属性类别或特征,给出数据的分层特征表示。 深度学习之所以被称为“深度”,是相对支撑向量机、提升方法、最大熵方法等“浅层学习”方法而言的,深度学习所学得的模型中,非线性操作的层级数更多。浅层学习依靠人工经验抽取样本特征,网络模型学习后获得的是没有层次结构的单层特征;而深度学习通过对原始信号进行逐层特征变换,将样本在原空间的特征表示变换到新的特征空间,自动地学习得到层次化的特征表示,从而更有利于分类或特征的可视化。深度学习理论的另外一个理论动机是:如果一个函数可用k层结构以简洁的形式表达,那么用k-1层的结构表达则可能需要指数级数量的参数(相对于输入信号),且泛化能力不足。

深度学习的概念最早由多伦多大学的G.E.Hinton等于2006年提出,指基于样本数据通过一定的训练方法得到包含多个层级的深度网络结构的机器学习过程.传统的神经网络随机初始化网络中的权值,导致网络很容易收敛到局部最小值,为解决这一问题,Hinton提出使用无监督预训练方法优化网络权值的初值,再进行权值微调的方法,拉开了深度学习的序幕。

深度学习的应用包括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纹理识别、行人检测、场景标记、门牌识别等。人工智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了解深度学习,学习好深度学习将会对以后的学习工作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