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8.2《用药和急救》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7:32: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用药和安全》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3)运用一些急救的方法。

(4)学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具体操作方法。 (5)分清外出血的三种情况学会对出血进行初步的止血处理。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区分常用药物的类型以及操练常用的急救方法,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谨慎处理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安全用药,增强用药安全意识,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 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概述用药常识。 2. 常用的急救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

1. 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方法。

2. 根据外出血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止血处理的方法。

【教学方法】

通过分组讨论和动手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常用药物包装盒及使用说明书,以备学生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观看PPT,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一定经常听到这两句话,你能将空格补充完整吗?由学生将其补充完整。

那么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是药三分毒”这句话的含义呢?请同学们小组大胆讨论,学生基本能说出“药物吃多了也会有一些副作用”等答案。

二、知识讲解

(一) 安全用药

跟学生一起分析PPT上的两则资料,由此引出正确用药、安全用药的重要性。由学生总结安全用药的定义,并在PPT上进行展示。然后进一步提问:你生病时用的药都是从哪儿来的呢?是不是所有的药在药店都能自己买到呢?从而引出药品的分类。再进一步阐述非处方药也分两类(甲类和乙类)。

针对药品的分类设计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1:

分辨自己桌子上的药哪些是处方药,哪些是非处方药。

与学生一起读一张药品说明书,看上面的内容都有哪些是重要的,着重了解药物的名称、主要成分、作用与用途、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用法与用量、制剂与规格、生产日期和有效期、批准文号,制造单位等,然后分析生产批号的意义。

学生活动2:

分辨哪些是中药,哪些是西药。(主要看说明书上的主要成分:中药主要是一些植物,而西药是化学制剂)

同学生一起看PPT了解家庭小药箱的药物设计清单。 学生活动3:

分组设计一个旅行小药箱(可以给每组都设定一个情境) 例如:和奶奶去探望亲属(奶奶有糖尿病,自己晕车)

小药箱中主要有家庭成员需要的特殊药品和常用药品。可以在PPT上给出提示,让学生进行设计。 (二) 急救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例如溺水、跌倒、骨折或外伤出血等。这时你应该怎么办呢?你知道如何正确拨打急救电话吗?由学生讨论总结:拨打120急救电话时要说清楚姓名、地点、病情以及联系方式等。

根据生活常识,当遇到一些紧急情况时,比如触电、煤气中毒、骨折外伤等,你要怎么做呢?

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逐个讲解,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一些急救常识。 如果情况严重,没有心跳或呼吸时,我们就要进行心肺复苏(也叫胸外心脏按

压)法进行抢救。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下正确的心肺复苏术是如何实施的。

和学生一起观看视频,然后总结出要点:

站左侧,双手叠,有节奏、带冲击,按压胸骨下端(下陷3~4厘米),后放松,1次/秒。

当有人因为意外事故造成呼吸骤停时,我们还可以用人工呼吸法进行急救。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是口对口吹气法。

和学生一起观看人工呼吸的具体操作方法,然后总结要点:

每次吹气都应看到病人的胸廓随着吹气而起伏,并且吹气后气体能够从口部排出。每分钟吹气的次数是15~20次。

如果事故中伤者出血,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

首先我们要区分是内出血还是外出血。和学生一起观看PPT,然后复习人体三种血管的特征。

外出血在送往医院之前,应该先做必要的止血处理。那么,如何来止血呢?由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逐一讲解。

(1)伤口小、出血不多:清洗,敷药(创可贴)或用纱布绷带加压止血。 (2)大静脉或动脉出血:①先拨打“120”,紧急呼救。②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止血。

最后和学生一起分析第23张PPT,总结止血时加压或包扎的位点与出血点的关系:动脉出血按压近心端,静脉出血按压远心端。

三、课堂练习

与学生一起完成PPT中练习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结合板书让学生进行总结,教师给予补充。

【板书设计】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一、安全用药

药物分为:处方药(Rx)、非处方药(OTC) 二、急救 紧急呼救

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术):C—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