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29 12:24: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陕西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李景景

来源:《经营管理者·下旬刊》2016年第07期

摘 要: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并喜欢。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为陕西提供了丰富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在推动陕西旅游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陕西民俗文化旅游现状的分析,指出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以促进陕西旅游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陕西 民俗文化 旅游

目前学术界对民俗文化的定义并未达成一致,在《中外民俗学词典》中,民俗文化包括信仰民俗、行为民俗、语言民俗以及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中所表现的多种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民俗文化作为民俗旅游的基础,用其独特性激发旅游者的兴趣,并通过多种形式吸引旅游者亲身投入并参与其中,以达到审美享受的目的。 一、陕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分析

陕西地处我国西北部,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多样化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农耕经验为陕西孕育了众多的农特产品,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促使越来越多的民俗文化元素呈现在各地乡村旅游上,不仅有力的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更让许多的外地游客了解了陕西的民俗文化。

1.以回民街为代表美食街区。回民街位于西安市鼓楼边上,作为饮食集中街区而出名,是外地游客来陕必去的旅游点之一,街区不仅较完整地保留了传统清真饮食风味,为全国清真小吃之冠,更涵盖了陕西省数百种特色小吃。此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位于街区化觉巷内,为街区增添了民俗文化气息。

2.以袁家村为代表的民俗村。与回民街不同,民俗村既有各类特色美食,又将各地不同的地质地貌、民俗文艺、民间手工艺品、民俗民居等较好的展示给游客。陕西十大民俗村中,每一民俗村都有自己独特的之处。袁家村被誉为关中第一村,在展示关中民俗的同时,将现代年轻人的时尚元素也纳入其中;马嵬驿则较好的利用了其独特的沟渠地貌,各种手工农机具、骑马射箭及雕塑是最大的看点;洋槐林里看云海、移民新村观民俗、女娲湖边来休闲、窑洞土炕拉话话、商业街里品美食,是蓝田县洩湖镇簸箕掌村旅游景区的最大亮点;渭南湭河坊集中了渭南市各县市区特色美食,同时还展示了华县皮影、华阴老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安驿古镇较好的展示了陕北的窑居文化和驿站文化。此外,周至水街、伏茶小镇等民俗村也都以各自独特的民俗文化吸引着不同的游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以体验式旅游消费为主的特色农家乐。农家乐旅游消费已成为人们感受自然,体验田园生活,娱乐休闲的主要方式,这符合城市人到农村既想感受农家味又想体验农耕生活的需求。陕西的农家乐发展集中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关中平原地区,以秦岭北麓、太白山附近和风景名胜附近的农家乐为主要代表,随着旅游项目开发力度的加大,尤其是高速公路网的逐渐完善,在各类短途游的带动下,陕西全省多地农家乐已逐步形成规模,这些农家乐的经营大多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为先决条件,游客在游览景区名胜、观赏自然风光、农事体验、果品采摘等过程中,享受了陕西地域风味小吃和农村的乡土气息。近年来,陕西省政府加大了对特色农家乐的建设和管理,很多农家乐在融入民俗文化如剪纸的制作、民俗工艺品制作流程等之外,开始与休闲农业相结合。

二、陕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1.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分散,地域差异大。陕西民俗文化资源丰富,但总体上存在地域差异较大的问题,导致各地区民俗文化旅游点多、面广而没有较强的连续性。由于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多分布在距离城市中心较远的地方,而且各旅游景点之间的距离也较远,虽然陕西省加大了对可观赏性旅游资源的开发,但参与型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并不多而且缺乏新意。部分民俗文化活动仅在特殊节日举行或在特定地区巡游,致使其他时间或者地区的游客无法观赏。 2.民俗文化旅游同质化严重,特色不突出。近年陕西各地区的民俗村层出不穷,各民俗村均进行了大量宣传和推广,宣传点主要集中在各自不同的特色。但真正体验过的人会发现,无论是袁家村、马嵬驿还是伏茶小镇等并没有突出明显的特色,不仅是民俗村的整体建设,还包括提供的各类特色小吃几乎完全一样,虽然各民俗村里面都有一些独特的建筑或雕塑,但却常常被游客忽略,无法吸引人的注意,很多游客甚至感觉与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相比,去这些地方并不值得,有些人甚至表示不会重复游玩。

3.民俗文化旅游管理混乱,服务质量不高。陕西民俗文化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体系,部分旅游景区的配套设施较为落后,接待服务等设施不规范,缺乏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同时,一些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地理位置较偏,交通及食宿等条件较差并且可进入性不强,对游客的保障措施也比较落后,缺乏咨询台等,阻碍了游客的来访。以马嵬驿为例,马嵬驿景区没有设立专门的停车场标志指示牌,一般首次自驾游的旅客在即将到达景区时被周边的村民拦下,劝开车的游客将车停在他们自己的“停车场”,多数游客也考虑景区停车问题,便会在村民的指导下将车停在其指定的位置,而游客则需要走较长的路程才能到,同时马嵬驿周边交通比较混乱,缺乏相关人员的管制。

三、陕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1.打造精品民俗文化旅游线路。民俗文化旅游线路是在一定区域内,由交通线路将若干个民俗文化旅游景区、景点有机贯穿起来,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的旅行游览线。根据陕西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结合交通网络状况,遵循市场导向、主题突出、等原则,对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科学整合,通过开发设计城市周报休闲农业圈或打造精品民俗旅游线路将区域内散落的民俗文化旅游景区有机的串联起来,充分发挥资源的集聚效应。 2.将民俗文化与创意旅游相结合,突出特色。通过举办各种各类以农村传统的民俗节日、民俗活动为主题的特色活动,将地方过节过程展示给游客,并鼓励游客参与其中,在体验的过程中增加对相关民俗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开展休闲农业,如将土地进行分块划区租给游客,游客自行选择种植自己喜欢的农作物,秋收季节可在当地开展各类曲艺活动庆祝丰收,一方面吸引当地有资历能力比较强的老人,使其成为表演的主力军;另一方面对于感兴趣的游客可以免费教学,使其在体验中参与。这种方式将游客回归自然、体验农耕文化的健身休闲活动与食用绿色、健康、安全、新鲜的农产品的供求结合起来。

3.健全管理体制,提高服务水平。要使民俗文化旅游持续、协调和健康的发展,必须发挥政府主导,行政、法律等相配套管理的手段和方法。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民俗村、农家乐等民俗文化旅游的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规范与监督,并对其发展情况进行监督及评估,对于不合格的要及时发现并淘汰。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改善交通食宿条件、设置指示牌、咨询台等,为游客创造有利的旅游环境。服务水平的提高可通过提高相关人员专业素质来实现,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考核标准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民俗文化旅游最大优势在于与农村结合,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并传承了民俗文化,有利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有效的改善了农民的生活。但必须正确对待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保证陕西民俗旅游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谢新暎,郑立文等.基于节庆理念的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以宁德市上金贝村为例[J] .西南农业大学2011(2).

[2]江振娜,谢志忠. 基于农村民俗文化的创意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4).

[3]陈青.民俗文化旅游体验营销模式及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2(22).

[4]樊舒.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中国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13(6).

[5]吴芳梅.贵州省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探析—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视角[J].经济研究导刊,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