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哲学笔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4/28 12:26: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康德哲学

背景:

(1)政治:法国大革命-弘扬批判精神。 (2)自然科学:牛顿自然科学-经验分析结构。 (3)人文科学:卢梭人文科学。

(4)哲学思潮:唯理论【大陆理性派】和经验论【英国经验派】

内容:

康德为哲学提出了四个问题。(无论是思辩哲学还是实践哲学都必须面对这四个问题)

第一,我能知道什么?--认识论问题:《纯粹理性批判》(我们知识的范围,我们建立知识的大楼,我们要用什么材料)。

知性、感性、直观、范畴、时间、空间,这些都是大楼的构建。我们要明白它们是什么,怎么用。他们都在经验的范畴之内。 认识论是首要的问题

第二,我应当做什么?--道德问题:《实践理性批判》(这是自由意志,作为一个自由人,我们应当做什么)

第三,我可以希望什么?--宗教问题:《单纯理性范围内的宗教》(当我按照应当做了的时候我可以希望什么?宗教解决道德和自然的统一。自然是为了幸福,知识是为了幸福)

德福一致,你所获得的幸福,和你的道德是否匹配,但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此成为一种宗教问题。 康德把前两个问题统一起来,就出现了第三个问题,只有上帝能做到。 第四、人是什么?--人类学问题 :

属于人类学的问题,认识问题、道德问题,和宗教问题,都是人的问题。康德的人类学是先验的人类学,探讨人的本质。

真、善、美——知、意、情

真:就是求真,是对自然的认识的不断追求。 体现为对知识的追求和积累 表现形式:科学 善:就是实践中道德的最大追求和目的。 体现为意志力 表现形式:宗教 美:是情感的最大体现。 体现为人的情感 表现形式:艺术

三者在哲学中到达统一。

第一部分《纯粹理性批判》

1、

批判纯粹理性主题:

法国革命前就是以理性的法庭来裁决一切,因此对于理性本身应该加以考察和批判。之所以对理性本身加以批判,是因为形而上学最终的目的是:1、为人的认识和科学 2、为人的道德和幸福。因此哲学的目的:1、掌握自然必然性 2、发扬人的自由精神。要实现哲学的目的和完成形而上学的目的都必须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以往的理性未经批判承担不了这样的使命。通过批判建立自然界的和道德的理性的法庭。

为自然和自由立法。

通过批判建立自然的(科学的)理性法庭就是《纯粹理性批判》的主题

第一部分 序言:

1、哥白尼式的革命:

不是知识符合对象,而是对象符合知识。对象的知识是主体建立起来的。 2、

认识三个阶段:

感性、知性、理性 三者都有先天的原则或基础。 3、现象和物自体的划分:

反对独断论—超出现象关于物自体的超验的知识是不可能的。

反对怀疑论—对于现象界的知识可以有确定性、必然性。抵御的休谟的怀疑论的消极性,认为在现象界范围内可以建立起经验范围之内的形而上学。 4、 为道德留下地盘:

道德归根结底是信仰的问题,不是知识的问题。是实践的领域,在实践中可以接触到本体,但不能被认识和规定。一旦被认识和规定,自由意志就不称其为自由意志。

第二部分 导论

总问题: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纯粹理性批判由此问题展开) 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先天综合判断的解释 先天综合判断是否可能 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纯粹理性批判) 数学如何可能 自然科学如何可能 以往的形而上学如何可能 未来科学的形而上学如何可能 一、 先天综合判断的解释 1、 经验知识和先天知识 质料:是通过后天经验所获得的知识内容。质料是被给予的感觉材料,它们是后天的,只有在外部事物的刺激下才能产生。

形式:是使这些经验质料构成知识的主体认识能力。形式是先天的,先于感觉而存在,并不依赖于感觉。

“一切知识都开始于经验,但并非都来源于经验”—即开始是时间上在先的概念,先天是逻辑上在先的概念

1、经验知识:科学知识是经验,数学知识也是科学经验的形式。一切知识开始并离不开经验。经验知识只有或然性,没有必然性。

2、先天(a priori验前即逻辑上在先)知识:绝对不依赖于一切经验完全独立于一切经验的。在我们的知识中的的确存在具有严格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先天知识(莱布尼兹的大理石纹路—先天的能力)。如果一种知识具有严格的普遍性与必然性,那就表明它不是来自经验的经验知识,而是来自人的先天认识能力的知识。

一个知识必然包含了质料和形式,并且“一切知识都是以判断的形式存在。” 经验判断:先天和后天相结合的判断,包含了经验性的判断。

经验性的判断:剔除了先天的成分,是纯粹的后天的,完全出于感觉和知觉的判断。

先天a priori验前即逻辑上在先,时间上在先和逻辑上在先的区别。时间上在先并非逻辑上在先,即先天的东西是使得经验得以可能的逻辑前提和条件。如没有这个前提就不可能发生经验。“先天的”是说我们在一件事情还没有发生前就可以先天断言它。 1、 具有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