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10:49: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七篇:兽医传染病学
460、—类疫病:是指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需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性预防、控制和扑灭措施的疾病,大多为发病急、死亡快、流行广、危害大的急性、烈性传染病或人兽共患传染病。(共17种,必须都记住,详见笔记7-1)
461、二类疫病:是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的疾病。该类疫病的危害性、暴发强度、传播能力以及控制和扑灭的难度比一类疫病小。 462、持续性感染:是指动物长期持续处于感染状态。由于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宿主细胞而使两者之间形成共生平衡,感染动物可长期或终生携带有病原体,并经常不定期地向体外排出病原体,但常缺乏或出现免疫病理反应相关的症状。 463、慢病毒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经过,最后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与持续性感染的不同点在于疾病过程缓慢,病情不断发展并最终引起死亡
464、动物传染病在畜群中蔓延流行,必须具备3个相互连接的基本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与易感动物 465、垂直传播:是指从亲代到其子代之间的纵向传播形式。传播途径包括胎盘传播、经卵传播和产道传播
466、发病率是指发病动物群体中,在一定时间内,具有发病症状的动物数占该群体总动物数的百分比。
467、死亡率是指发病动物群体中,在一定时间内,发病死亡的动物数占该群体总动物数的百分比。
468、病死率是指发病动物群体中,在一定时间内,发病死亡的动物数占该群体中发病动物总数的百分比。
469、禽流感和口蹄疫等,其疫点周围5—10km为受威胁区,必须进行紧急接种,其目的是建立“免疫带”,以包围疫区,提高动物特异性免疫力,防止病原扩散。 470、对于动物传染病,防疫工作的基本原则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471、确定某种动物疫病封锁期长短的重要依据是最长潜伏期。
472、牛海绵状脑病:俗称疯牛病,潜伏期长,以脑组织发生慢性海绵状(空泡)变性,功能退化,精神错乱,死亡率高为特征。致病因子不同于一般的细菌、病毒,而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称之为朊病毒。
473、高致病性禽流感临床特征:体温升高,产蛋大幅度降低,头面部水肿,无毛处皮肤和鸡冠、肉髯等出血、发绀,呼吸困难,排黄白或黄绿色稀粪。
474、狂犬病又称恐水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人和动物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特征是患病动物出现极度的神经兴奋、狂暴和意识障碍,最后全身麻搏而死亡。 475、猪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黄病毒科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经蚊媒传播的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母猪流产,产出死胎、木乃伊胎;公猪出现睾丸炎。猪是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扩增宿主和传染源。约有90%的病例发生在7-9月份。 476、炭疽杆菌:发病动物以急性死亡为主,脾脏高度肿大,皮下和浆膜下有出血性胶冻样浸润,血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尸体极易腐败等。
477、炭疽杆菌一旦形成芽孢,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活而成为长久的疫源地,随时可以传播给易感动物。
478、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临床特征:怀孕母牛体温升髙,阴道流出黏液样的灰色分泌物,主要表现为流产、睾丸炎、附睾炎、乳腺炎、子宫炎、关节炎、后肢麻痹或破行等。
479、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中多种细菌引起的疾病的总称。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鸡白痢,在雏鸡中流行最为广泛,多发生于孵出不久的雏鸡,通过带菌卵而传播。第2?3周龄是雏鸡白痢发病和死亡高峰。
480、猪沙门氏菌病,又称猪副伤寒,主要发生于20日龄至4月龄的小猪。急性型呈败血症变化,表现为弥漫性纤维素性坏死肠炎,临诊表现为下痢。
481、牛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牛慢性消耗性疾病,病理特征是在多种组织器官形成结核性肉芽肿(结核结节),继而结节中心干酪样坏死或钙化。 482、结核菌素试验是目前诊断结核病最常用、最有诊断意义的标准方法,以结核菌素皮内注射法和点眼法同时进行,任何一种呈阳性反应者,即可诊断。 483、猪链球菌病:特征为急性病例表现败血症和脑膜炎,以E群链球菌引起的淋巴脓肿最为常见。猪II型链球菌病已成为我国一种新的人兽共患病。
484、仔猪黄痢:是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疾病,主要发生于1一3日龄的仔猪,发病率高,病死率髙。 485、仔猪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2—4周龄仔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病死率低。
486、猪水肿病:主要发生于断奶后1-2周的仔猪。本病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 487、禽大肠杆菌病:最常见的是急性败血症和卵黄性腹膜炎。急性败血症: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卵黄囊炎和脐炎:主要发生于孵化后期的胚胎及1-2周龄幼雏,死亡率为3%—10%
488、李氏杆菌病:病畜主要表现为脑膜炎、败血症和妊娠流产;人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肝炎和心肌炎。
489、口蹄疫病毒:以偶蹄动物的易感性较高。易感性的高低依次为黄牛、牦牛、水牛、骆驼、绵羊、山羊和猪。
490、口蹄疫:吮乳仔猪多呈现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而发生突然死亡,病死率髙达60%—80%。
491、伪狂犬病:猪是本病毒的自然宿主,临床特征为妊娠母猪繁殖障碍,初生仔猪出现神经症状,育肥猪出现呼吸道症状,生长不良等,其他动物感染后出现奇痒和脑脊髓炎。鼠类带毒是猪场中最为常见和最难淸除的传染源。
492、仔猪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俗称仔猪红痢,是由C型或A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1周龄以内仔猪高度致死性的肠毒血症,特征为出血性下痢,病程短,病死率高,小肠后段出现弥漫性出血或坏死性变化。
493、羊猝疽:是羊梭菌性疾病中的一种,是由C型魏氏梭菌(产气荚膜杆菌)的毒素所引起,以溃疡性肠炎和腹膜炎为特征。本病发生于成年绵羊,以1—2岁绵羊发病较多。病程较短,常未见到症状即突然死亡。
494、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毒血症疾病,该病死亡的羊肾组织易于软化,又称为软肾病,在症状上类似羊快疫,故又称类快疫。 495、羔羊痢疾:是由B型产气荚膜梭菌所引起的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该病以剧烈腹泻、小肠发生溃疡和羔羊发生大批死亡为特征。本病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羔羊,其中又以2~3日龄的发病最多.
496、防控梭菌性疾病的关键措施是定期进行疫苗免疫接种。 497、猪瘟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高度致死性烈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病猪高热稽留、全身广泛性出血,呈现败血症状或者母猪发生繁殖障碍。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猪瘟病毒能够通过母猪胎盘屏障而感染胎儿。 498、猪瘟:脾脏表面及边缘出血性梗死,最具有诊断意义;
499、猪瘟:病毒的分离培养是目前检测猪瘟病毒最确切的方法。一般病死猪或扑杀猪的扁桃体是分离培养病毒的首选样品。
500、猪水泡病:诊断方法:将病料分别接种1-2日龄和7~9日龄乳鼠,如2组乳鼠均死亡者为口蹄疫;1~2日龄乳鼠死亡,而7~9日龄乳鼠不死亡者,为猪水泡病;病料经pH3—5缓冲液处理后,接种1~2曰龄乳鼠死亡者为猪水泡病,反之则为口蹄疫。
501、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V),又称猪蓝耳病,是由动脉炎病毒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妊娠母猪和仔猪最为常见。该病以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以及仔猪呼吸困难、高死亡率等为主要特征。
502、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高热综合征”呈现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我国将其称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列入一类动物疫病。 50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实验室一般采用RT-PCR检测病毒的方法进行确诊。
504、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细小病毒科猪细小病毒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主要发生于初产母猪,特征为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及病弱仔猪,但母猪不表现其他临诊症状。
505、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科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疾病,临床上以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为特征。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生,但主要影响10日龄以内仔猪,病死率可达100%。5周龄以上的猪死亡率很低。
506、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方法:一般用PBS稀释病猪粪便样品,取上清,电镜观察,发现病毒表面具有放射状纤突的“冠状”结构,即可确诊。
507、猪肺疫又称猪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散发性传染病。急性病例呈出血性敗血症、咽喉炎和纤维素性肺炎症状;慢性病例主要表现为慢性肺炎症状。
508、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理特征是胸膜炎和出血性坏死性肺炎。
509、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本病分为两种临床类型,即非进行性萎缩性鼻炎和进行性萎缩性鼻炎,前者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所致,后者由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 510、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最特征的病变是鼻中隔软骨和鼻甲骨的软化和萎缩。 511、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尤其哺乳仔猪易感最强
512、猪支原体肺炎俗称猪气喘病:特征是体温和食欲变化不大,有明显的气喘、咳嗽、腹式呼吸生长发育迟缓。病理特征是肺脏呈现双侧对称性实变。
513、猪支原体肺炎诊断方法:X线检查对于猪气喘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对隐性感染或可疑感染猪的诊断,具有直观、快速和简便的优点。
514、对猪肺炎支原体比较敏感的药物主要有替米考星、泰妙菌素、克林霉素、壮观霉素以及喹诺酮等,青霉素类和磺胺类药物对本病原无效。
515、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PCV2)引起猪的一种新的传染病,主要引起仔猪断奶衰竭综合征、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和母猪的繁殖障碍,临诊表现多种多样,还可导致猪群严重的免疫抑制。本病主要发生于5—12周龄仔猪。
516、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猪多发性浆膜炎与关节炎或革拉瑟氏病,是由某些高毒力或中等毒力血清型的副猪嗜血杆菌引起。该病主要发生于2周龄到4月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