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考研法律硕士刑法学考点汇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0:47: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20考研法律硕士刑法学考点汇总

1、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

所谓任意共犯,是刑法分则规定的一人能够单独实施的犯罪由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从《刑法》来看,大多数的犯罪在主体数量上都没有限制,所以通常发生共同犯罪的都是任意的共犯,如抢劫、*、*、放火、投放危险物质、绑架、诈骗、盗窃、抢夺等罪的共同犯罪均属于任意的共犯。所谓“任意”,是指法律对犯罪主体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制。也就是说从法律规定来看,实行这样的犯罪,其犯罪主体是单个的还是2人以上的,没有特别的限制,是随便的或任意的。

所谓必要共犯,是指刑法分则规定的只能以二人以上的共同行为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即该种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两人以上,主要是包括聚众性犯罪(如《刑法》第290条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刑法》第317条聚众劫狱罪等)、集团性犯罪(如《刑法》第294条组织、领导、参加*性质组织罪,《刑法》第317条组织越狱罪)。 2、事先共犯与事*犯

这是依据通谋的时间,即共同犯罪故意形成的时间作的划分。这里的“事先”,是指着手实行犯罪之前。在着手实行之前就预谋共同犯罪或形成共犯故意的,属于事先共犯;在着手实行犯罪之后才形成共犯故意的,是事*犯(承继共犯)。 3、简单共犯与复杂共犯

是依据共同犯罪人之间有无特定的分工所作的分类。简单共犯亦称共同正犯、共同实行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直接实行某一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的行为,共犯人都是实行犯,不存有组织犯、关心犯、教唆犯问题。而复杂共犯是指各共同犯罪人之间存有着犯罪分工的共同犯罪,不仅存有直接着手实施共犯行为的实行犯,还有组织犯或教唆犯或关心犯的分工。

4、一般共犯与特别共犯

这是依据有无组织形式所作的划分。一般共犯是指没有特别组织形式的共同犯罪,共犯人是为实施某种犯罪而临时结合,一旦犯罪完成,这种结合便不复存有。特别共犯亦称有组织的共同犯罪、集团性共犯,通称犯罪集团,是《刑法》第26条第2款规定的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

上述共犯的分类形式是依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的,某一共同犯罪,完全可能属于多种形式的共犯形式。 考点二:胁从犯和教唆犯 (一)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

第28条: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从犯与胁从犯的区别:从犯的意志完全自由。 注意的问题:

①胁从犯的转化:行为人起先是因为被胁迫而参加犯罪,但后来积极主动地实施犯罪行为,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不宜认定为胁从犯,而是主犯。

②行为人身体完全受强制、完全丧失意志自由时实施的某种行为,以及符合紧急避险条件的行为,不成立胁从犯。胁从犯是有一定的意志自由的。

③不包括被诱骗参加犯罪的人。1979年刑法中,胁从犯包括被胁迫和被诱骗两种形式,现在只有被胁迫一种形式。 (二)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

第29条: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假如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概念:故意唆使并引起他人实施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的,是教唆犯。

1.教唆犯的成立条件。

(1)教唆的对象合格:对教唆对象的限定,涉及教唆犯与间接正犯的关系。

(2)教唆的对象特定:一般认为,教唆行为的对象,必须是特定的;但特定并不意味着只能对一人教唆,对特定的二人以上实施教唆行为,也能成立教唆犯。

(3)必须有教唆行为。①成立教唆犯,必须有教唆他人实行犯罪的教唆行为。教唆行为必须引起他人实施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的意思,进而使之实行犯罪。行为人故意导致他人实施过失犯罪的,原则上成立间接正犯。

②教唆行为的方式没有限制,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还可以是示意性的动作(如使眼色、做手势)。教唆行为的方法也没有

限制,如劝说、嘱托、哀求、指示、引诱、怂恿、命令、威胁、*等等。 ③教唆行为必须是唆使他人实施较为特定的犯罪行为,让他人实施完全不特定的犯罪的,难以认定为教唆行为。但是,只要所教唆的是较为特定的犯罪,即使该犯罪的对象不存有,而是以出现对象为条件的,也不失为教唆行为。

(4)必须有教唆故意。过失不可能成立教唆犯。唆使行为只要引起他人实施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就是一种教唆行为(也可谓违法层面的教唆犯)。

(5)被教唆行为(实行行为)具有法益侵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