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7 9:47: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校训解读:

校训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影响学校和师生发展的关键。它既是学校品格和美质的象征,也是全体师生的行动指针。校训的确立可以体现一个学校的特色,也能反映一个学校的文化底蕴。校训作为学校全体人员的奋斗目标,对全体师生员工时时起到巨大的凝聚力和牢固的向心力作用。它体现了学校办学的思想,是规范师生行为的准则和行动指南。校训作为校园文化的精髓,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能够帮助广大师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形成科学的态度、开拓的精神和高尚的品德,能够确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对实现学校办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学校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韧,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这句话也是清华大学的校训。我们学校用这句话作为校训,其用意十分明显:“自强不息”是要求学

生具有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品格。如梁启超所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见义勇为,不避艰险。” “厚德载物”是要求学生具有团结协作,严以律己,无私奉献的精神。如梁启超所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责己甚厚,责人甚轻。名高雍容,望之俨然,即之温然。”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体现了一种健全的人格,它集刚健和柔顺两种不同的特质于一身,标志着人格发展的一种全面性。

本校训体现了师生的共同价值观和追求,是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思想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学校的一种精神型的潜在课程,发挥着塑造师生人格、夯实精神底蕴、导引师生做人做事的功效。校训需要我们深入灵魂去感悟、去深思,从而使我们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校风:善思 明礼 求真践行 校风解读:

校风是一所学校所特有的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体现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环境,它稳定而具有导向性。具体表现为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教学作风、学生的学风和职工的工作作风,同时也反映全校师生的道德水准和治学执教的风貌。

善思,强调了善于思考的重要性。早在两千多年前,孔

子就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乃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能够思维是人类和动物的重要区别。善思是打开一切宝库的钥匙。作为教师,只有善思才能教出出色的学生;作为学生,只有善于思考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明礼,从广义上讲,就是“讲文明”;狭义上,就是“明晓规矩”。礼,是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我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古代学者颜之说:“国尚礼则昌,家尚礼则大,身有礼则修,心有礼则泰。”将明礼作为校训,体现了学校对礼仪教育的重视。 求真,体现了我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价值追求。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对人真,方能得知己;对事真,才可获真知。希望全体师生,说真话,行真事,做真人。去除浮躁,力戒虚假,追求真知灼见。

践行,践者,实行也。践行,就是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是告诉大家,不要光说不做。不能做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要亲自实践,亲自行动。 教风:尚德 励志 博学创新 教风解读:

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教学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是校风建设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