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调查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0 5:16: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调查研究

作者:余靖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2期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课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近年来,高校体制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却因课程体系、师资以及学生主体方面的缺失给该课程的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对高校思政理论课的问卷调查显示,因材施教、创新教学、实践教学是值得推崇和提倡的。

关键词:教学;思政理论课;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2-0220-02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因此,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也是必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的必修课之一,在4年制本科教育中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课。《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切实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1]那么,我国当前的思政理论课程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呢?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改进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笔者将在下文做具体分析。 一、教学现状分析

高校包括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二者都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专业学习、职业技能教育之外,思想政治教育是其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重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才能把握住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内在的生命线,成为人才流入社会、建设社会的强大精神保障。不可否认,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整体是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校课程体系方面的缺失

近年来,一些高校(尤其是专科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指向技术型和实用性的,实用主义理念的盛行和就业率的硬性指标造成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传道授业解惑”的技能课程,这难免将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被忽视和边缘化。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善,将造成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成效的下滑,进而从宏观上影响广大大学生群体整体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不利于德才兼备优秀人才的输出。具体来说,高校教育体系方面的缺失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高校的“短板限制”。高校不论是3年制、4年制还是5年制,都有1年的实习期,实际用来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都有点紧张,更不用说思想政治教育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二,高校的教学重点“一边倒”。高校的课程都倾向于专业课程和技术课程,所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都要为专业课让路,在大一和大二开设。比起就业率、“升本率”和“考研率”这三个实在的、可视的“硬指标”,思想政治素质这个“软指标”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第三,高校的思想教育“支离破碎”。无论是专科院校还是本科院校,除了课堂教学外,还有其他很多方面的工作,例如指导实习、科研项目、试验操作等,至于思想政治课,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很难拿出时间和精力细嚼慢咽,学生当然也不会主动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因为这会妨碍他们的“正事”。这些体系内的课程将本该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割裂开来,系统性地进行讲授难以维持。

(二)学校教育师资方面的缺失

学校关于德育教育师资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一般的本科院校下设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为全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提供了师资力量的保障。而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下设专业均是应用型的,缺少理论构建门类,这使得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全面、科学的展开。但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二者构成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第二,辅导员工作不到位。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引者,但是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形式与政策》)中发挥的作用却微不足道。大学的辅导员实际上是“政治辅导员”,但由于高校管理体系的不完备,责任划分不科学,使辅导员的政治教育职能流于形式。

(三)学生主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如果说学校教育体系方面和学校教育师资方面的问题属于客观问题,那么,学生本身的问题就是主观上的问题了,他们完全可以自觉、主动地却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并学以致用,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和能力。可是,事实却恰恰相反,他们并不重视这门课程,因此也就很难把这门课程学深学透。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基础薄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不全面。学者秋风在谈到“精神”时说:“所谓的精神,包括我们赖以安身立命、解决生活意义问题的宗教信仰,我们对待亲人、邻居、同胞的伦理道德,我们参与社会事务和公共事务的公益精神和公民精神,我们观察这个世界的理性精神,以及我们的文化自信,缺乏了这些精神因素,则再多的财富,也不能使这个社会安宁而平稳。”[2]在问道“您最喜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是什么”时,83%以上的学生回答的是《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可见大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程的其他几门课程并不感兴趣或者知之甚少。其次,认知偏差,以某些不良社会现象代替整个社会。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飞速发展,但是也滋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炫富、贪污腐败、诚信缺失……对于这些不良社会现象,大学生并没有全面、客观的认识,有些人甚至难于抵御。因此,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已刻不容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问卷调查分析

基于思政理论的现状,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了样本数据,统计分析如下。 (一)数据背景分析

为了全面真实地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现状,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完成我校思政“建设工程”教研项目《思政实践教学项目化管理》的研究工作,我们进行本次问卷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所有数据均用于统计研究。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出1500份,收回1338份,收回率高达近90%。共设计问题43个。调查面涉及本校本科部和专科部。参与调查的女生多达1140人,男生仅为198人,这与综合性师范类高校的专业性质、学生性别构成等因素有关。考虑到高校基本都在大一、大二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以参与本次调查的全部是大一、大二学生。 (二)基本问题分析

整份问卷分为“基本信息”“认知/认同度”“您的评价与观点”“实践教学”四大板块,笔者在后期问卷数据处理中又将其细化为以下21个方面:基本信息、认知度、认同度、教学效果、课程价值、期望值、观点(教改、亟待解决的)、学习态度、内容评价、内容期待、方法认知、方法评价、方法期待、师资评价、考核评价、考核期待、实践认知、实践评价、实践认同度、影响力观点、实践期待。

在“认知\认同度”板块的“您认为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有必要)”中,有82%的同学认为在高校开设思政理论课是非常有必要或必要的,可见大部分大学生都认识到这么课程的重要性(见图1)。

在有关“教改、亟待解决”板块的“您觉得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请按照从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排列”的调查统计显示,排在首位的是“B教学方法”(是否是多样化,是否能激发您的学习兴趣),“A教学内容”(是否让您感兴趣,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次之。在“您认为如果教师讲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最重要原因是”问题中,认为“B教学方式陈旧、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C语言表达缺乏感染力,课堂气氛沉闷”的占被调查人数的70%以上。 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陈旧的教学内容和单一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了无生机的最大根源。笔者认为,根据生源的实际进行分类教学、重视教学方法改革、突出课程个性、课堂实例贴近生活等是切实可行的措施。

比如,对“您所希望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是怎么样的”,有1012名学生选择“教学内容取材于大众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或者贴近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对“您对思想政治课老师的整体看法是”,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为人师表,方法恰当,受学生欢迎”。可见,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很受学生关注的。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内容的与时俱进和方法的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