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旅游业发展概况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1 11:02: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入夏至深秋,是奶子最充足的季节。这时,牧民都要自己动手制作酸奶:用一只洁净、防锈的容器,把牛奶或羊奶倒进去,用木杵上下捣,撇去浮油熬上一段时间,加入“发酵剂”(酸酪蛋或醋),搅拌均匀,盖上盖,臵于温暖处,让其发酵,一两天时间就成了酸奶。发酵时间越长,酸奶越酸。鲜奶通过直接发酵制成的酸奶,又叫卧奶。酸奶,奶汁稠、结块、均匀、颜色纯正,呈乳白色或淡黄色。酸奶是营养佳品,含水分83.5%,蛋白4.9%,脂肪2.1%,糖0.8%以及维生素、磷、铁、钙等。

酸奶中含有乳酸菌。乳酸菌产生的抗菌物质,可使肠道内形成酸性环境,抑制肠道内腐败微生物的繁殖,减少腐败菌在肠道内产生的毒素。能够增强消化能力,提高食欲,促进新陈代谢。由于酸奶中的胆碱含量较高,并有调节体内胆固醇浓度的作用,可以中和一些化学物质,预防心血管疾病。国外医学实验证明,酸奶具有一定的防癌作用。酸奶中含有一定的乳糖,可以通过自身的乳糖酶进行分解,被人体吸收,补充成 年人乳糖不足。 6.奶皮

奶皮为奶制品中最可口的营养食品。其制作历史已近百年。

奶皮的制法是将鲜奶入锅煮熟后,控制火力,微火烘煮,并不断搅动,使水分慢慢蒸发,奶汁浓缩,在锅底凝结成一个圆形的黄色奶饼,放凉处阴干,即成。奶皮纯黄夹白,油渍点点,入口奶油溢香,酥柔味美,不油不腻,营养丰富,不但可供日常食用,而且更是逢年过节、迎亲嫁女待客的上品,也是探亲访友、慰问老年人的礼品。 7.奶酪

奶酪的制作方法是:将未制成酥油的原油撇出来,剩下的奶子倒入干净无锈渍的锅内,臵温火熬1-2小时后,奶子便发生了质的变化,呈白色的

东西大量沉入锅底,上面是一层黄水。然后,将其倒入干净的坛子内, 隔夜晾凉。次日,把它倒在布兜里,挂在房梁上,下面接上瓷盆,连夜控水。水淋干后,倒在盆里,放上适量

白糖。手抓一把,使劲攥,奶渣便从指缝间挤出来,或用粉条机把它压出来,即制成了奶酪。 8.马奶酒

马奶酒是牧民亲自酿制的传统的名贵饮料。每逢盛夏,辽阔的草原上,到处飘溢着马奶酒的清香。节日喜庆,接待宾朋,邻里欢聚,餐桌上总少不了独具特色的马奶酒。

牧民祖祖辈辈生活在草原上,年年月月都离不开马奶酒。这样,有关马奶酒的礼俗,马奶酒的文化便应运而生。

传说,元朝皇帝忽必烈,有次在皇宫宴会上,高兴地捧着盛在金碗中的马奶酒,犒赏立下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有名武将过于兴奋,竟喝的酩酊大醉。有人气愤的指责这种失礼行为,忽必烈阻拦道:“慢哉,慢哉!马奶酒能帮助消化,让他安安稳稳地睡上一觉吧。”

从此,马奶酒的身价被大大提高。而且自古以来,牧民视马奶酒为极珍贵的饮料。每当客人临门,总要用马奶酒进行招待。他们认为,马奶酒清凉解渴,沁人心脾,酒精含量只有1.5到3度。饮用马奶酒不伤脾胃,还有驱寒、活血、舒筋、补肾、健胃、养脾、强骨的功能。

9.手把肉

手把肉,蒙古语称“查纳森麻哈”。是蒙古人非常喜爱吃的食物之一。 过去,羊只冬春瘦乏,吃不到新鲜的牛、羊肉。现在,由于个别牧户加强了饲养管理,随时可以吃到鲜嫩的牛、羊肉。尤其逢遇节日、操办喜事、

宾客临门,手把肉更是必不可少。

倘有贵客登门,牧民全家老少总要走出蒙古包,恭候客人进包作客。喝过奶茶之后,主人便很快到羊群里挑选一只膘肥肉嫩的大羯羊,就地宰杀,扒皮入锅,只需喝几碗奶茶的寒喧功夫,就把肉煮熟了。肉赤膘白、热气腾腾的羊肉放到长条木盘里,看着色泽诱人,吃着肥而不腻,真是滋味不凡啊! 10.羊背子

羊背子是蒙古人的餐中之尊。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汉定天下,大享功臣,设全羊名为乌查之宴。”

蒙古人摆羊背子,只在隆重的场合进行,像接待贵宾、婚丧嫁娶、重大节日等。由于羊背子的用途不同,故挑选的羊只也不尽相同。宴席用的羊背子,选用的是肥尾大羯羊;供品羊背子,像祭敖包、祭神佛,选用的是当年的羊羔肉;礼品羊背子,选用的肥瘦、重量适中的羊。

蒙古人食用羊背子,比较讲究,异常隆重。当身着民族服装的蒙古族姑娘,满面春风地用双手端着长条形红漆托盘,放到主宾或长辈的餐桌上后,人们就会发现盘中摆放的羊背子是有一定格式的四腿“卧”在四个角里,羊背放在上面,羊头和颈骨放在羊背上,羊头朝着主宾。接着,主人便端着盛有鲜奶的银碗,向客人敬献洁白的鲜奶,以表示他们用最圣洁、最吉祥的食品和蒙古族最高礼节,欢迎客人光临。客人们依次接过银碗,需用右手无名指到银碗中稍蘸一点鲜奶,庄重地向天弹一次,向地弹一次,最后自已再象征性地品尝一下。表达了对天、地、神灵及主人的尊崇之情后,善于言辞的祝颂人,便用浑厚激昂的蒙古语调,吟唱着鄂尔多斯古老的、敬献全羊的祝词。

祝词完毕后,品尝一下,然后主宾把木盘调转,使羊头面向主人。主人从身上抽出精致的蒙古刀,在全羊四周割少许,放到小杯中,并向天泼洒,

以敬上天和大地。然后把全羊肉卸成50块。码到盘里,上面放上羊头,调转木盘,把蒙古刀刀柄递到主宾手里,两手平举,掌心向上,亲热地说:“请客人们用膳。”这时,主宾就按照当地的习惯,把羊头拿下来,再把全羊荐骨部两侧各切下三条肉进行交换,然后大家才一起用餐。

当三弦、四胡、扬琴、笛子、古筝等乐器奏起悠扬动听的酒歌乐曲时,容貌俊美的蒙古族青年男女,便随着乐曲声给大家唱歌敬酒:金杯里斟满了醇浓的美酒,赛啦尔白咚赛, 高举起献给尊贵的朋友,赛啦尔白咚赛。 银杯里斟满了甘甜的美酒,赛啦尔白咚赛,高举着敬给四方的亲友,赛啦尔白咚赛。

三巡美酒喝完,人们的情绪就像烈火一样点燃起来。歌声此起彼伏,既有姑娘们美妙柔和的音色,又有老年人怀古的吟唱。动人的歌声把人们的思绪带到了绿遍四野的草原,草原上雄鹰展翅,百灵鸟鸣叫,鲜花烂漫,欢快的马群、游荡的羊群寻觅其间。这种活动往往要通宵达旦,直到月落星稀。最后,人们再吃一些霍零饭(米和肉放在一起煮,放上食盐的饭)或全羊汤煮面 条,羊背子宴方告结束。到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如果没有吃过羊背子,那将是人 们的终身遗憾。 11.烤全羊

蒙语称“烤全羊”为“昭木”、“好尼、西日哪”,这是蒙餐宴席中一道最讲究的名菜,色、香、味、形俱佳,有浓烈的民族风味和地方风味,是蒙古民族中的餐中之尊,多在隆重宴会或祭典供献时用。《达斡尔蒙古考》中也写到,“餐品之尊,未有过于乌查(即烤全羊)者。”这种风俗,蒙古族至今还保持着。

烤全羊是在过去蒙古族饮食“火烤羊肉”的基础上,与“烤鸭”的方法结合而成的。烤全羊的制做过程是:选二年左右的肥绵羯羊一只,用水烫去

羊毛,开内脏,用调料腌制腹腔内,外面刷一层糖色和香油,风干后用铁链吊起放入烧好的烤炉内。大约四、五个小时后即可出炉食用。特点是:色泽全红好看,皮酥脆,肉鲜嫩香,烤全羊出炉的时候,香飘满室,令人垂涎。

烤全羊上席用一大木盘,使羊平卧盘中,羊脖上系一红绸带以示吉利和隆重。端入餐室让客人观看一下后,回到厨房内用刀切割。先上羊的脆皮,而后上切好的肉块,最后连骨头一块上,上桌时,随带合页饼、葱段、黄酱、醋、蒜末等,还配几盘牛羊肉做的热菜,以及牛羊内脏做的冷盘和奶食品。 12.烤羊腿

据传,烤羊腿曾是成吉思汗喜食的一道名菜。

在成吉思汗东征西伐期间,掌管伙食的官员,为了缩短成吉思汗的吃饭时间,以便让他稍事休息,并未征得成吉思汗同意,就把成吉思汗经常吃的烤整羊,改为切块烧烤了。

当时,成吉思汗战事繁忙,并没有留意这些事。而侍从却天天向他端一盘烤羊腿让他吃。由于烤羊腿肉质酥香、焦脆,不膻不腻,他非常爱吃。以后,他每天必食,逢人还对烤羊腿赞赏一番。从此,牧民们的餐桌上便多了一道名菜。随着时间的流逝,居住在城市里的厨师,吸取民间烤羊腿的精华,实行科学烹调,它就逐步成为当今宾馆、饭店的名肴,受到人们的注目和青睐。

到鄂尔多斯草原观光游览,畅饮马奶酒,饱饱吃上几顿烤羊腿,对初来乍到的人来说,这是多么渴望的一种追求啊! 13.羊杂碎

羊杂碎是鄂尔多斯的风味小吃,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

羊杂碎自问世之日起,一直受到农牧民的欢迎。不仅由于它鲜美适口,还因为它是一种滋补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