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旅游业发展概况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7:52: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在鄂前旗逗留,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可以吃到热腾腾、香味四溢的羊杂碎。羊杂碎是由羊头和其内脏制成的。清洗羊肺、羊肠、羊肚时,绝不能沾污脏物,需用清水反复洗几次。然后,将切成丝的羊头、肺、心、肝、肚、肠放在一起用急火煮熟,调入大葱、生姜、辣椒、味精即成。 14.风干肉

冬、春季节,由于草木枯死,牲畜处于艰难时期,体质掉膘消瘦,牧民并不宰杀牛、羊。然而,在青黄不接的春季,他们却还能吃到牛、羊肉,这就是干肉。

大地封冻后,牧民们便忙碌地宰杀牛、羊,除一部分出售或冷冻储存外,另一部分就晾晒成干肉。每到这时,牧民就把剔除过筋皮的鲜肉,一行一行地挂到凉房木架上,任其散去水分,把它阴干,放到第二年春天食用。

干肉与米同煮,干肉放到面条里食用,滋味纯正,味鲜,有嚼头。倘游人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到鄂尔多斯旅游,只要尝一尝霍零饭和肉面条,自有感受。 15.糕、豆面

糕、豆面是农民操办红、白喜事,招待客人的“精米”、“精面”。糕、豆面是米和面的搭配,味道殊异,它是农民津津乐道的饮食。

糕和豆面是口味截然不同的两种食物,不知何年、何人让这两种食物结缘,被跻身于食谱的行列。或许是黍子和豆类种植面积少,物以稀为贵,因而才受到农民喜爱的缘故?

豆面中放上粘合剂-蒿籽,农村妇女就能把它擀成比面案还要大的一块薄如纸的豆面。几经折叠,一双灵巧的手便能把它切成足有二三尺长的细丝。每每看到这种高超的手工工艺,谁都会交口称赞。黍子加工成面做成糕,色泽纯黄,又筋又软。没等吃饭,食欲就来了。如果用糕沾着白糖吃,又别有

风味。

每逢盛事亲朋相聚或宾客临门,农民都要欢欢喜喜地为他们吃一顿极为稀罕的糕、豆面,以表示对客人的欢悦之情。

吃糕、豆面的时候,先把豆面煮熟盛在碗中,舀进肉臊子或土豆菜汤,再把油炸糕放到盘中,一边吃热气腾腾的豆面,一边吃香脆可口、皮脆里软的油炸糕,吃完饭后还觉得口边留有余香。

糕、豆面,是鄂尔多斯著名的传统佳肴,其风味究竟如何?异地的客人品尝后自有感受。 16.酸烩菜

游名胜,尝名菜名点,是一大乐事。同时,可品尝一种四时皆宜的名菜,那就是酸香可口、回味无穷的酸烩菜。

酸烩菜从未上过名馔佳肴之类的书籍,它在本地人心目中的位臵,甚至胜过一些山珍海味。逢年、过节、满月、结婚、丧葬、接待宾朋时,酸烩菜总要当作压轴儿菜,以弥补其它菜品的不足。就是离开故土调往外地的人,也不会忘记养育过他们的酸烩菜。

酸烩菜是由腌渍过的白菜和其它蔬菜经烹制后做成的菜肴。山药削皮、洗净,用刀切成大小适中的菱形块。把猪肉先放到热锅内炒一炒,搁上大料、花椒、葱、蒜、酱油、食盐再炒一炒,添足水。待水滚沸后,把腌过的白菜搁到锅里烩熟。然后,手持铁勺把锅里的山药捣成烂泥,便做成了猪肉烩酸菜。

天寒地冻时分,是杀猪的季节,这时,主人总要把邻居、亲戚、朋友邀来,满满地烩上一大锅酸烩菜,红红活活地吃一顿,快活极了。

现在,酸烩菜已从农村走向城市,宾馆、饭店的餐桌上,还有它的一席之地呢!

酸烩菜能够一代一代地食用至今,也许是著名的希腊数学家皮发高尔道出了它的含意:“白菜乃是这样一种蔬菜,它能使人经常保持精神焕发和愉快,能使人的心情安静”。

到鄂托克前旗的宾客,请在您的食谱中,一定要安排一顿猪肉烩酸菜!

七、旅游投诉

投诉电话:0477--7628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