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7:02: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思修法基新大纲讲义之四(米鹏修订版)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 命题预
测
本章内容在2016年考试大纲中重新进行了整合,增加了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决议的不少内容,可以考查的角度很多,其中的第二节中社会主义法律的规范作用,第四节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布局考生在复习时应加以重视,命题形式主要考选择题。
■ 命题角度分析
第一节 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考点1】法律的含义与本质
命题角度 法律的一般含义是什么?(题型:选择题 概率:70%)
法律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人类社会先后存在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即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法律。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它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制定。国家制定的法律一般以一定的规范性文件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被称为制定
法。二是认可。即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力。
法律由国家保证实施,即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法律的国家强制性,既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也表现为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国家强制力并不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纪律观念也在保证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在阶级社会中,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个别统治者的意志,也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统治阶级不仅迫使被统治阶级服从和遵守法律,而且要求统治阶级的成员也遵守法律。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并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而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统治阶级的意志还体现在国家政策、统治阶级的道德、最高统治者的言论等形式之中。 (3)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法律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产生于特定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之上。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等。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是决定社会面貌、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综合以上三方面,可以将法律定义为: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考点2】法律的演进发展
命题角度1 法律发展史上产生过哪些法律?(题型:选择题 概率:30%)
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性质总是与其所在社会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因此,除原始社会没有法律外,法律发展史上也相应先后产生过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法律。
命题角度2 奴隶制法律的特征是什么?(题型:选择题 概率:30%)
奴隶制法律是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国家意志的表现,是奴隶主阶级对广大奴隶实行统治的工具。奴隶制法律通常采用最极端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的方式,其主要特征有:一是具有明显的原始习惯残留痕迹;二是否认奴隶的法律人格;三是刑罚方式极其残酷;四是确认自由民之间的等级划分。
命题角度3 封建制法律的特征是什么?(题型:选择题 概率:30%)
封建制法律是封建地主阶级对广大农民实行统治的工具,以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共同利益为根本使命。封建制法律的主要特征有:一是肯定人身依附关系;二是封建等级制度;三是维护专制王权;四是刑罚严酷、野蛮擅
断。
命题角度4 资本主义法律的特征是什么?(题型:选择题 概率:60%)
资本主义社会是以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商品生产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变成了商品。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而建立的资本主义法律,其根本任务是维系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尽管它强调形式上的平等和自由,但它仍然是以资产阶级意志和利益为依归的法律制度,仍然属于剥削类型法律。
在欧美近代史上由于各国的历史传统、社会条件和发展道路方面的区别,在资本主义法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不同的法系。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度可以分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其主要区别主要有;一是法律渊源不同。二是法律结构不同。三是法官权限不同。四是诉讼程序不同。
资本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体现为三个原则:一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二是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原则,三是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命题角度5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是什么?(题型:选择题 概率:60%)
社会主义法律是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本质要求的反映和表现。它在产生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社会主义法律是有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所创立的。二是迄今为止社会主义法律都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产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以公有制为基础,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历史使命的法律制度。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
【考点3】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命题角度1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是什么?(题型:选择题 概率:60%)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孕育,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确立,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在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为核心、具有中国特色、相对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以下本质:
(1)从法律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所以,社会主义法律首先是工人阶级意志的体现。同时由于工人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于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即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又是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全体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体现了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2)从法律的实施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社会主义法律反映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与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基本规律是相一致的。因此,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法律更能够尊重和反映客观规律。其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指引人们去发现客观规律,在法律实践中尊重和反映客观规律。二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和外国法的成功经验。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改革与创新,使立法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命题角度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标志是什么?(题型:选择
题 概率:6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核心,由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法律部门组成。
2010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里程碑式的重要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式形成。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
命题角度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特征是什么?(题型:选择题 概
率:4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经验制度化、法律化的集中体现,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 (1)这个法律体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这个法律体系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3)这个法律体系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科学要求。
(4)这个法律体系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5)这个法律体系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考点4】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命题角度1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规范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题型:选择题 概率:80%)
法律的作用是指法律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和功效。社会主义法律首先具有规范作用,主要表现有:
(1)指引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法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种规范形式实现的。与之相应的指引形式分别为授权性指引、禁止性指引和义务性指引。授权性指引是指运用授权性法律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