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某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真题试卷-6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7:41: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1年某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真题试卷

-6

(总分:7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44.00)

1.下列选项中不是用来描述个性的词是( ) A.自私自利 B.相貌出众 √ C.宽容大度 D.心胸狭窄

解析:解析: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相貌出众不属于这一类。

2.一个孩子能区别一个人是男性还是女性,就说明他已经( ) A.形成了性别角色习惯 B.具有了性别概念 √ C.产生了性别行为

D.对性别角色有了明确的认识

解析:解析:儿童能区别出一个人是男性还是女性,就说明他已经具有了性别角色的概念,儿童的性别概念既包括对自己性别的认识,也包括对他人性别的认识。 3.“自命不凡、清高孤傲”最容易在( )亲子关系的家庭出现。 A.民主型 B.专制型 C.包办型 D.放任型 √

解析:解析:放任型家庭中培养的孩子,很容易形成好吃懒做、生活不能自理、胆小怯懦、自私自利、自命不凡、清高孤傲等不良品质。

4.幼儿园课程实施的( )强化了课程政策制定者和课程专家在课程变革中的作用。 A.忠实取向 √ B.相互适应取向 C.课程创生取向 D.创造性取向

解析:解析:忠实取向强化了课程政策制定者和课程专家在课程变革中的作用。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指的是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 5.下列选项中既是课程设计的起点也是课程评价标准的是( ) A.课程目标 √ B.课程内容 C.课程组织 D.课程模式

解析:解析: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化,它指明了学习者通过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的成就。它是课程设计的起点,同时,它也是课程其他要素抉择的依据和标准,并对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起导向作用。

6.整合教育观认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的整合,主要是( )的有效结合。 A.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 √ B.社会知识、学科知识和语言知识 C.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学科知识 D.学科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

解析:解析: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的整合,要求教育工作者在设计、选择教学内容时,允分考虑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的有效结合,考虑学习内容在这三个方面都对学前儿童具有积极的挑战意义,考虑幼儿在学习时获得整个语言学习系统的调整和接纳。 7.下列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的目标都各有特点,互不关联

B.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幼儿园科学教育比其他教育领域更为重要 C.幼儿园应该在儿童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渗透科学教育 √ D.在艺术教育活动中不能渗透科学教育

解析:解析: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的目标是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都对幼儿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不能偏废任何一个方面。

8.下列关于学前儿童科学活动重要性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学前儿童科学活动有利于儿童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

B.学前儿童科学活动让儿童享受科学探索过程带来的乐趣 √ C.学前儿童科学活动可以帮助儿童记忆一些科学术语 D.学前儿童科学活动让儿童童尽快地得到科学结论

解析:解析: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是一种科学启蒙教育,通过科学教育,萌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积累科学经验,掌握一些初步的技能,为以后的科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9.儿童在非正规性科学活动中最主要的学习形式是( ) A.个人探索 √ B.集体教学 C.分组学习 D.小组讨论

解析:解析:非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按照自已的意愿和兴趣,从自已的发展水平出发选择活动内容,决定学习方法。

10.亲子关系通常被分为三种类型:民主型、专制型和( ) A.放任型 √ B.溺爱型 C.保护型 D.包办型

解析:解析:亲子关系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一般分为民主型、专制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其中民主型最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

11.通过语言、文字来理解事物,属于( ) A.动作表征 B.图像表征 C.符号表征 √ D.实物表征

解析:解析:布鲁纳认为人类的概念理解与表征思考有三种方式,即动作表征、图像表征和符号表征。符号表征指个体通过抽象符号系统的运用,即通过语言、文字来理解事物,或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12.在为儿童选择种植的植物时,错误的做法是( ) A.选择生产周期短的植物 B.选择易于生长的植物 C.选择不太熟悉的植物 √ D.选择有种有收的植物

解析:解析:在为儿童选择种植的植物时,应该选择他们熟悉的植物,以便幼儿观察。 1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对象是( )的儿童。 A.0~6岁 B.2~6岁 C.3~6岁 √ D.4~6岁

解析:解析: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之一,幼儿园每个年龄班的幼儿都应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其对象是3~6岁的儿童。

14.下列关于学前儿童科学活动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偶发性科学活动没有既定的活动目标 √ B.非正规性科学活动仅仅是正规性科学活动的延伸

C.在非正规性科学活动中,教师不提供材料,儿童自己就地取材 D.正规性科学活动的内容是随机、不确定的 解析:

15.课程评价最重要的作用是( ) A.检查或鉴定教育目标是否达成

B.及时发现现行课程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 C.确保课程正确的方向 D.促进教育教学的改进 √

解析:解析:通过课程评价,评价者会发现许多问题和不足,可以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从而促进教学工作的改进,提高教育质量。 16.幼儿园课程以( )为基础。 A.教师讲授 B.幼儿自学 C.幼儿的间接经验 D.幼儿的直接经验 √

解析:解析: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主要是通过感官来认识环境中的事物,幼儿只有通过感官确切地接触到事物并操作它们,才会比较容易真正理解。所以,幼儿园课程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主。 17.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凼此,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遵循( ) A.目的性原则 B.基础性原则

C.发展适宜性原则 √ D.价值性原则

解析:解析:“最近发展区”在考虑幼儿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的同时,也进一步考虑在成人和更具能力的伙伴的帮助之下幼儿所将达到的潜在水平,适宜的课程内容应处于两者之间。因此,在选择幼儿园课程时,应遵循“发展适宜性原则”。

18.下列关于攻击性行为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攻击型儿童受惩罚时其攻击性行为加剧 B.惩罚能抑制非攻击型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C.父母的惩罚本身就给儿童树立了攻击性行为的榜样 D.惩罚是抑制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手段 √

解析:解析:惩罚对攻击型儿童和非攻击型儿童能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来说,惩罚能抑制非攻击型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却加重攻击型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19.口吃足幼儿期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这属丁一种( ) A.语言障碍 √ B.发音障碍 C.听觉障碍 D.情感交往障碍

解析:解析:口吃是儿童语言障碍中常见的现象,它表现为正常的言语节律受阻,不自觉地重复某些字音或字句。发音延长或停顿,伴有跺脚、摇头、挤眼、歪嘴等动作才能费力地将字讲出。 20.对幼儿英语学习效果的评价应当关注( )和幼儿对所听英语的理解程度。 A.幼儿对英语活动的兴趣 √ B.幼儿在英语表达时的语言错误 C.幼儿的语言模仿能力

D.幼儿对老师教给的英语单词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