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儿爱父母,给儿爱的能力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2:04: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儿爱父母,给儿爱的能力

来自父母的亲情之爱本是天然而成,不需要回报的。子女爱父母也是与生俱来,天经地义的。可是为什么近年来一些躺在蜜罐中长大的孩子缺少了爱心和孝心,只爱自己,不爱父母,更不会关爱他人、关爱集体。这不得不让人们反思,父母对子女的爱到底缺失了什么? 爱需要怎样表达

有人说,在当今的独生子女时代,要紧的是教给年轻的父母如何去爱孩子,进而让孩子学会怎样爱父母。的确,不少初为人之父母者不知道如何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有的一味溺爱,有的仍信奉打骂即爱。事实告诉我们,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同于母鸡之爱,这缘于天然的爱也需要学习。

在中国生活了5年多的美国驻华大使馆官员方大为,曾花了大量的时间了解一些中国朋友的家庭,发现中美两国的父母在表达感情及教育子女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中国父母不太会用语言表达对孩子的爱,他们的话多是含蓄、间接的,很少听到他们对孩子说我爱你、我想念你之类的话。他们也不太习惯用亲吻或拥抱来表达对小孩的关爱。而美国父母恰恰相反,他们不仅用语言也用行动直接表达自己的爱意,同时还经常热情洋溢地称赞孩子,夸奖孩子:你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最漂亮的小伙子(小姑娘)。

这些文化上的差异,或许也是我们很多人长大成为父母后不会表达爱的原因。于是在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出现了虽少有语言来

表达爱意,却不乏用大量高级的食物、玩具宠爱孩子的父母。这种育儿方式如不及时纠正,那将是民族下一代的悲哀。

教孩子学会爱,父母先要给予孩子爱,并把渗透在生活中每时每刻的爱意明确地表达出来,让孩子感同身受,铭记在心,伴随其成长。 爱不需要理由

父母爱孩子不需要理由。然而,爱孩子与教育子女同样需要学问。不是吗?当你在为宝宝喂奶、洗尿布时,在聆听孩子咿呀学语、背诵儿歌时,在牵着孩子的小手逛公园、散步时,甚至半夜起身为孩子掖好被角时,每一个细小的动作中都包含着对孩子的关爱。问题是你意识里有没有一根弦,重视不重视适时表达爱、传递爱。生活中常看见彼此相反的做法:

镜头之一:炎热的夏天,一位年轻的妈妈带宝宝去市场买菜,顺便给宝宝买了一根冰棍。宝宝咬了一口说:真甜!妈妈你尝尝可凉快了。少妇说:你吃吧,妈妈不热。不,你脸上有好多汗呀,就吃一口吧。宝宝举着冰棍恳求道。宝宝真懂事,知道心疼人了。好吧,妈妈就吃一口。少妇蹲下身来轻轻地咬了一小口冰棍,母子俩脸上都露出甜蜜的笑容。

镜头之二:一位妈妈给3岁的儿子买了盒新鲜的曲奇饼。儿子津津有味地吃着,爸爸走过来说:什么好吃的?让我尝一尝。儿子按住盒子盖,嘟囔着:不给,不给。小东西,别这么自私,给一块。爸爸故意从盒中抢了一块曲奇咬了一口。结果儿子大哭起来,非要爸爸把饼干

吐出来不可。妈妈连忙跑过来哄着:宝贝别哭了。都是爸爸不好,咱们打爸爸。儿子大叫着:坏爸爸!坏爸爸!最后在爸爸连声的我认罪中,儿子才破涕为笑。

这位两位妈妈的做法可谓对比鲜明。人之初,性本善。其实幼儿最初并不自私,许多时候当孩子要和父母一起分享食物时,多数父母会说:我不吃,宝宝自己吃吧。熟知就是这句话把孩子萌发的那点爱心给抹杀掉了。记住你接受孩子给的食物,让他从小学会与人分享,是培养孩子孝心、爱心、同情心的最简单方法。切不可纵容孩子吃独食的行为。

镜头之三:妈妈为妞妞削苹果时,不小心划破了手,鲜血顺着手指流下。两岁的妞妞瞪着大眼睛不知所措,妈妈说:快把你的手绢给妈妈按住伤口。然后找来创口贴包住手指。妞妞小声问:妈妈疼吗?妈妈说:很疼的。妞妞可不能拿刀,会切手的。妞妞懂事地点点头,妈妈又不失时机地请求:乖孩子来给妈妈吹吹。妞妞噘起小嘴一边轻轻地吹,一边说:别怕,吹吹就不疼了。

镜头之四:爸爸病了躺在床上,5岁的杨扬走过来说:爸爸你难受吗?我给你倒杯水吧?去一边玩去。别烦我。爸爸没好脸地说。妈妈也过来拉杨扬,快到客厅看电视去,别叫爸爸传染你了。吃饭时,杨杨说:我给爸爸端碗粥吧。别了,你哪端得了?你爸不饿,你先吃。一会儿电视还有动画片呢。妈妈几句话就把儿子哄到饭桌前。母子俩不再理会屋里的病人,自顾自地吃起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