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考试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1:16: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练习一

一 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 丹 之 亚 常 卍 (wàn),佛教名词,象征吉祥福瑞,武则天定为汉语读“万”。 受 严 邻

巡 希 幽 胡 怡 攻 书 民 煎 者 茁 贰 郊 望 平 术

二 “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

三 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 ⒈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

⒉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⒊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陶渊明《桃花源记》﹚ ⒋ 或圆如箪,或方似笥。﹙《水经注·巫山、巫峡》﹚ ⒌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经注·巫山、巫峡》﹚ ⒍ 广袤丰杀,一称心力。﹙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四 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五 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有什么意义?怎样辨别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六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类?根据字型判断它们在句中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⒈ 北山愚公长息曰。﹙《列子·汤问》﹚

⒉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列子·汤问》﹚ ⒊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⒋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范仲淹《岳阳楼记》﹚ ⒌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⒍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水经注·巫山、巫峡》﹚ ⒎ 而河间王琛最为豪首。﹙《洛阳伽蓝记·王子坊》﹚ ⒏ 盖本不足以记斯楼。﹙江琬《传是楼记》﹚

七 解释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哪个是本义,哪些是引申义。 ﹙A﹚组:

⒈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史记·陈涉起义》﹚ ⒊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 ⒋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史记·韩信破赵之战》﹚ ⒌ 间命工斲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汪琬 《传是楼记》﹚ ⒍ 对曰:“愿少间。”﹙《史记·淮阴侯列传》﹚

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⒏ 却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左传·成公十六年》﹚ ⒐ 韩信使人间视。﹙《史记·韩信破赵之战》﹚

⒑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B﹚组:

⒈ 发使使燕。﹙《史记·韩信破赵之战》﹚ ⒉ 途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梁惠王上》﹚ ⒊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

⒋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战国策·齐策四》﹚ ⒌ 夫鹓鶵发于南海。﹙《庄子·秋水》﹚

⒍ 春心莫共花争发。﹙李商隐《无题》﹚ ⒎ 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告子下》﹚

⒏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为政》﹚ ⒐ 文物以记之,声明以发之。﹙《左传·桓公二年》﹚

⒑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老子·第三十九章》﹚ 八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或词组,并说明它们古今意义的变化,指出其中哪些是词义的扩大、缩小,哪些是词义感情色彩和轻重的变化: ⒈ 饮于河渭。﹙《山海经·夸父追日》﹚

⒉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论语·子路从而后》﹚ ⒊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巫山、巫峡》﹚

⒋ 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洛阳伽蓝记·王子坊》﹚ ⒌ 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柳宗元《钴姆潭西小丘记》﹚ ⒍ 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柳宗元《钴姆潭西小丘记》﹚ ⒎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范仲淹《岳阳楼记》﹚ ⒏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范仲淹《岳阳楼记》﹚

⒐ 由汉室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汪琬 《传是楼记》﹚ ⒑ 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汪琬《传是楼记》﹚ 九 把下面的短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予谒告南归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抵大柳树驿时日过午矣不欲但已问驿吏吏绐言须晚尚可及滁州也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