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式公寓可行性研究报告_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4 0:15: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上海酒店式公寓

可行性研究报告

前 言

[一] 研究背景

酒店式公寓自九十年代初从港、台传入上海以来,目前正处于稳定上升的阶段。由于具备“酒店式

服务、公寓化管理”的特点,酒店式公寓非常适合中短期居住,因此倍受外籍来沪人员及高级白领人士的青睐,同时,酒店式公寓又以其出色的市场表现,可观的回报,成为广大投资者的新宠。

尽管酒店式公寓是一种极富发展潜力的物业,但其在上海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市场预测、社区形态、

建筑设计、服务设施的配套、服务功能的开发与管理等方面都缺乏经验。它至少要五到七年的发展期或成长期,才能逐步进入成熟期。

本文旨对酒店式公寓这一物业业态进行研究,致力于分析归纳酒店式公寓的主要影响因素,探求不

同类别酒店式公寓的成功模式,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求有助于对酒店式公寓的定位开发。

[二]、主要研究内容

本报告主要就酒店式公寓的地段、供需状况和价格进行市场分析,并围绕酒店式公寓的客户资源、

设备配置和管理服务等几大基本因素进行产品研究。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章,概论。主要分析酒店式公寓的发展进程,主要特点和竞争分析。

第二章,酒店式公寓市场状况。研究酒店式公寓分类、区域分布特点、供需状况以及价格走势。 第三章,酒店式公寓产品分析。结合客源状况、产品特色和经营管理三方面进行研究。

第四章,前景展望。本章主要对未来市场状况和产品发展趋势进行展望,预测酒店式公寓的发展前

景。

一、概论

[一] 酒店式公寓的市场形成

酒店式公寓最早出现在欧洲,当时指旅游区内租给游客,供其临时休息的物业,由专门的管理公司

统一上门管理,既有酒店的性质,又相当于个人的“临时住宅”,这种物业就是酒店式公寓的雏形.

在我国大陆,酒店式公寓最早出现在深圳,随后在上海、北京等中心城市陆续出现。1990年,上

海最早的酒店式公寓——上海商城的建成,标志着上海酒店式公寓的兴起,到2003年,上海共有酒店式公寓75家(本报告选取有代表性的52家进行分析),预计到年底,其总面积可达到140万平方米。

其间,酒店式公寓在上海的发展也经历了一波三折: 1、探索阶段(1990-1992年):

1990年,上海商城的出现为上海引入了一种全新的物业形态——酒店式公寓,它是一种介于公寓

和酒店之间的高档物业。对于当时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上海房地产市场而言,酒店式公寓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在上海房地产市场接纳酒店式公寓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1990年以后的整整两年中,酒店式公寓没有任何增量!

2、发展阶段(1993-1998年):

1993年开始,上海房地产市场场逐渐走向低迷,新建的商品房销售情况不佳。为此,许多外资房

地产开发公司开展了空置房租赁业务,为了提升物业品质,大都聘请高水准的外资物业管理公司,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酒店式公寓服务。此后,酒店式公寓的供应量逐年增加,到1998年,供应量达到了顶峰。

3、调整阶段(1999-2001年):

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波及,以及前两年的过度开发,市场出现供过于求,不少项目开始转向,或

改建酒店,或改建高级公寓,1999开始供应量剧减。其后3年,继续着这一趋势,整个市场处于盘整阶段,出租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直到2001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整体高涨,酒店式公寓市场也开始走出低谷。

2002年,上海金融中心地位的进一步确立,众多外资公司的中国区总部乃至亚太区总部纷纷迁往

上海,同年,上海取得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这些因素都促进了酒店式公寓市场的稳步发展。

2001年内并轨等一系列政策出台,更激发了海内外投资性置业的热潮。为了适应这种投资的需求,

近几年上海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向客户分散出售的产权式酒店公寓。该新兴投资品种一经面世即引起良好的市场反响。

产权式酒店公寓作为风靡全球发达地区的一种投资类型引进上海,不仅是上海与国际链接的发端,

也是对上海房地产物业形态的丰富。未来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沪人对酒店式公寓的投资热情将会持续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