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复习资料(裴娣娜)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6 14:19: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3.一般步骤:①确定调查课题 ②确定调查范围和选取调查对象 ③确定调查内容与工具 ④拟订调查计划 ⑤培训调查人员 ⑥实施教育调查 ⑦分析与评价调查结果(A鉴别、筛选原始材料 B数据统计与分析:a.数据转化:计数法;加权计分法 b谨慎解释调查结果,避免将样本结论不恰当地推广到任意样本总体上去,避免将相关关系等同于因果关系 C撰写调查报告)

(一)问卷法 1.定义: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制成问题表格,以邮寄方式、当面作答或追踪访问方式填答,从而了解被试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所以又称问题表格法。 2.类型:(问卷中封闭型回答一般为多数,半封闭型回答为少数,开放型是个别的) (1)结构型,也称为封闭式问卷:是把问题的答案事先加以限制,只允许在问卷所限制的范围内进行挑选。①分类:是否式、选择式、评判式、划记式 ②优点:问题具体、回答简单、被试不需要花过多的时间来完成问卷;信度较高;数据便于统计分析。 ③缺点:有时不便于被试真实、完整、深入地回答问题。

(2)非结构型,也称开放式问卷:问卷由自由作答的问题组成,是非固定应答题。①用途:较深层次的问题研究;研究初期,对所研究的问题或研究对象有关情况还不十分清楚的情况下,采用开放式问卷,来帮助研究人员设计封闭式问卷。 ②优点:材料丰富、具体,往往能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很有价值的资料。 ③缺点:答案不集中,材料分散,难于对答案横向比较,不易统计处理。

(3)综合型:形式一般以封闭型为主,根据需要加上若干开放性问题。 3.设计要求: ①问题的范围:A事实性问题(人口学资料;实际行为的问题)B态度性问题(有关观念、价值观、人格方面的较稳定性问题;有关意见、情感、动机方面的暂时性问题) ②问题的内容(核心)

③问题的数量(30-40分钟)

④问题的文字表达(结构上一般一个问题只含一个疑问;问题的语言一般不用假设或推测用语;用语应明确具体,避免冷僻或专业性太强的术语)

⑤问题的排列顺序(调查表首要说明为什么要进行调查,要解除被调查者的顾虑;问题的长短要适度,并尽可能在选择答案中分出等级,以便对问题有更深入了解(一般是3-7级,多为五级);封闭式问卷中,划分水平程度的答案,或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要随机排列,以免产生定势而不认真作答)(时间顺序:远—近或近—远;内容顺序:浅—深,易—难;类别顺序:事实—态度;问题性质排序:将敏感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放在问卷后面;问题的具体程度:按“漏斗顺序”排列,即由大到小。) ⑥问题中隐含的心理因素(问题不应具有暗示倾向性;问题不要涉及个人隐私程度较深) 4.问卷的结构:题目和前言;主体(问题、回答、指导语:类型);结束语 5.发放、回收与统计:

①确定发放的形式 ②问卷回收率的计算:仅在30%左右,资料只能作为参考;50%以上,可以采纳建议;70-75%以上时,方可作为研究结论的依据。回收率一般不应少于70%。 ③统计

6.优点:①问卷内容客观统一、处理分析方便;②节省人力、时间和经费;③匿名性强,回答真实;④样本大;⑤研究间接化,相互作用效应小。

7.缺点:①灵活性不强;问题和答案固定,弹性差;②指导性较低;主试不在场,缺乏有效指导;③深入性不够。

6

(二)访谈法

1.含义:访谈就是研究性交谈,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的说明样本所要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 2.适用范围:教育调查、求职、咨询(灵活性、适应性) 3.类型:①结构:结构访谈、非结构访谈、半结构访谈 ②性质:正式访谈、非正式访谈 ③受访者人数:个别访谈、团体访谈 ④次数:一次访谈、多次访谈 ⑤是否见面:直接访谈、间接访谈

4.程序与技巧:

(1)访谈前准备:①选择对象 ②编制访谈问卷 ③制定访谈计划 ④培训访谈员 (2)进入访谈现场:①事先联系 ②初步接触 ③获准访谈 (3)实施访谈:提问、记录、接引、追问 (4)访谈结束与再次访问(1-2小时) 5.优点:①灵活性强 ②能够使用比较复杂的访谈提纲 ③能够获得直接、可靠的信息和资料 ④不受书面语言文字的限制 ⑤容易进行深入调查 6.缺点:①样本容量有限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②无法控制主试对被试的影响 ③干扰性因素、不可控因素较多 ④访谈结果不易量化

(三)观察法 1. 含义:①观察是人们对周围客观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认识。 ②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考察),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2.分类:广义观察(自发性、偶然性)、科学观察 3.科学观察特点:目的性、客观性、能动性

4.特点:直接性、情感性、重复性、目的性与计划性 5.三要素:手段、对象(教育活动中的人、教育活动)、状态 6.优点:简便易行、资料可靠性高 7.缺点:①受时空的约束和限制 ②样本数小 ③材料是表面的感性的、具有片面性和偶然性

8.类型:①按观察的情境条件分: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 ②按观察的方式分: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③按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分: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④按观察实施的方法分:结构式观察与结构式观察

9.步骤:①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确定观察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 ②通过检索资料、专家访谈等,为观察做好充分准备; ③编制观察提纲; ④实施观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全面而系统的观察; ⑤资料收集记录; ⑥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10.记录:①描述记录:A日记描述(叙事性观察):是一种记录连续变化、新的发展或新的行为的观察方法,是一种纵向记录,通常在一较长的时间阶段中观察同一被试或同一组被试。(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 B轶事记录法:将研究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或感兴趣的事件完整地记录下来;C连续记录法

②取样记录方法:时间取样法、活动取样法、事件取样法 ③行为核对表

11.基本原则: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自觉性 12.作用:

7

①观察是获得教育信息的重要手段,全面、细致和深入的观察,有利于深入认识教育现象,总结教育经验,提出新的教育理论。

②观察研究也是检验教育科学理论观点是否正确的重要方法。

③观察是提出理论假设的基础,有利于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和形成。

④观察法操作简单,具有不妨碍被观察者日常生活、学习和正常发展等特点,适用于广泛的教育领域。 13.局限:

①不能判断所观察的因果关系,只能说明有什么和是什么,因此,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不能证明事物的必然。

②由于观察时间和观察情境的限制,在研究对象多且分散的情况下应用较困难。 ③由于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及多变性,观察项目归类结论太多,会影响研究的信度。 ④观察研究往往取样小,观察资料琐碎不易系统化、普遍性程度不高。

(四)测验法

1.定义:用一组测试题(标准化试题或教师自编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2.特点:根据一定法则,以测验为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并进行数量化分析。

3.区别:①取材范围;②编制试题手续;③测试过程;④对分数的解释;⑤应用范围(测验时标准化过程)

4.类型:①按行为目标、测验内容: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成就测验、个性人格测验; ②测试方法:标准化与非标准化测验; ③施测对象:个别测验与团体测验; ④测验要求:最高行为测验、典型行为测验

5.功能:诊断功能、建立和检验科学假设的功能、评价功能、预测选拔功能

6.标准:①测验的准确性要高:即测验的效度问题,表示一个测验研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程度; ②测验的可靠性要高:即测验的信度问题,测验的稳定性、同一性问题; ③教育测验还应有常模以便比较

7.编题:①通过任务分析,选择教育测验材料,要将目标转换为可操作性的语言; ②确定题目类型; ③实体的编排:并列直进式、混合螺旋式(实测的严格控制:定指导语、时间限制;评分标准;分数合成)

第四章 实验法

1.定义: 教育实验研究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对变量的操纵和揭示因果关系式实验法的基本含义)

①教育实验必须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②对自变量操作;③实验研究必须控制条件; 2.基本特点:①实验法以科学的假设为前提;②实验过程被施行严格的积极主动地控制(控制条件是实验法的本质特征和精髓);③探求变量间的因果关系;④具有可重复性

3.类型:①实验研究对象的质或量: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②自变量因素的多少: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③实验控制程度:前试验、准实验、真实验;④实验的目的功能:确认性实验、探索性试验、推广验证性实验

4.一般程序:准备、实施、总结;①实验的设计:选定研究问题,形成实验假设;决定实验目的,构建实验的理论框架;选择被试及形成被试组;确定实验处理及适当测量方法;判定需要控制的无关因素、控制方法;确定实验设计的类型并形成实验方案 ②试验程序的执行

8

③分析资料数据 ④形成结论并撰写实验报告 ⑤进行重复实验或扩大实验 5.实验设计:进行教育实验的计划、构架和策略 6.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是实验设计质量的评鉴标准。①内在效度: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②外在效度:涉及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化、一般化和应用范围问题,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总体效度、生态效度)

7.实验设计考虑因素:哪一种设计适合你的研究,能验明研究假设;能较好地控制外来变量的威胁;能有助于研究结果的鉴定和推广经济有效。

8.分类:①前试验设计:单组后测设计XO;单组前后侧设计OXO;②准实验设计:不等控制组设计OXO···OO;③真实实验设计:实验组、控制组前后侧设计:R OXO R OO;实验组、控制组后侧设计:R XO R O

9.优点:①以控制或操纵变量为手段,以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为目的;②随着现场实验的兴起及准实验设计的逐步完善和广泛应用,实验研究的范围大大扩展了;③研究者是主动地,是研究的控制者;④现代化仪器设备的控制提高了效度;⑤采用多因素设计 10.局限:①难以排除人为化影响 ②无法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无关变量可能给结果解释造成困难 ③对实验者要求高

第五章 比较研究法

1.概念: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2.类型:①目标指向:同类比较研究、异类比较研究;②时空:纵向比较研究、横向;③比较性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3.步骤:明确比较的目的,选定比较主题;广泛搜集、整理资料;对材料比较分析;做出比较结论

4.要求:要保证可比性(比较的标准要统一,比较的范围项目要一致,比较的客观条件要相同);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坚持全面本质的比较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