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试题库含答案】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阅读练习及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1:05: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一:《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鉴赏原创学案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鉴赏导学案(原创) 【学习目标】

1、掌握诗歌借景抒情、运用典故等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 2、比较阅读,探究《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这两首诗在风格上的差异。

3、进一步熟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4、熟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学习方法】“三品”:(以小组为单位)品读+品赏+品议。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部分

1.请同学们提前详细查阅《临安春雨初霁》的相关背景等资料。早自习多诵读,疏通字句,初步弄懂诗歌大意,以已学的鉴赏知识试着去赏析本诗,然后与《书愤》作对比阅读。

2.〖知识回顾〗高考考查古代诗歌鉴赏的“四个方面”: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与观点态度。

3.〖陆游·作者名片〗(详见《导学案》P27或《学习指导》P17)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公元1210年临终前写下绝笔诗《示儿》,至死不忘北定中原,收复失地。诗风

雄浑豪放,慷慨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二、自主学习探究

(一)【书愤·背景】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此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62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载,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现实情况:壮志难酬,年华空老)

1、本诗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提示:联系典故的内容回答) 明确: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

史〃檀道济传》。“出师一表” 出自《三国志》。用典使诗歌凝练,含蓄,曲折,而不直露。

2、颔联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采用了“蒙太奇”式的意象组合手法,遂成千古佳句,请简要用分析此手法妙在何处?(提示:要结合诗句具体内容)

明确:只用六个名词组接,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雄伟,壮阔(丽)的战

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中原的志向具体化,形象化。

3、这首诗称颂了诸葛亮的出师北伐(伐魏)。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提示:联

系历史背景)

明确:对诸葛亮的仰慕,以此自勉,他“功盖三分”,在《出师表》中为国

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品格鼓舞并砥砺着诗人。陆游用典明志,以诸葛亮自况(自比),渴望能像诸葛亮一样出师北伐建功立业,

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的平生志向。(借古讽今:其实也把批判的矛头暗暗指向南宋的昏庸无能统治者身上。)

(二)《临安春雨初霁·背景》这首《临安春雨初霁》也写于淳熙十三年,此时他已62岁,在家乡山阴(浙江绍兴)赋闲。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清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这一年春天,陆游被罢官6年后重新起用。又被任用为严州(浙江建德)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补充:宋孝宗召见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显然是不想重用他。迫于“皇命”,碍于生计,只好接受。)

1. 简要回答“小楼”这一意象表现了陆游何种思想情感? 明确:“小楼”是忧伤惆怅的代名词,古人登高常生发出一股悲凉的情绪。如李煜的《虞美人》中写道“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通过“小楼”意象将离愁别绪、国难家仇的伤感抒发得淋漓尽致。陆游也是如此,在“小楼”听了一夜的春雨,正是惆怅所至,抒发了自我落寞的情怀。

2、阅读颔联和颈联,简要回答这两联选取了一系列的意象表现了陆游的何种思想感情?这两联表面上表明诗人闲居的雅趣,实际上又有何深意,试作分析?(提示: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思考)

明确:表现了作者旅居京城时郁闷、孤寂和壮志难酬的感伤和无奈。颔联“小

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一夜”两字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心头。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沉,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