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楷书的写法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5 22:56: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硬笔楷书的写法

楷书具有揩法模式的意思.是和行书相对而言,揩字端正、工整,过去又叫真书、正书。 楷书不是一开始就有,汉字最早是甲骨文,后是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是脱胎于隶书的方正,章草的简便,而改变了间架结构,经过汉代的酝酿,魏晋时代的创造,直到唐代,楷书达到了成熟阶段。各家各派分别创立了自己的笔体面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楷式。现在我们写楷书,还要宗法唐楷。

唐楷的代表人物有六家:欧阳询、虞世南、李邕( 北海)、颜真卿、柳公权。

对于练字来说,楷书是一个基础,写好楷书当然对写行书有帮助。我们通过练习楷书,可以把书法的运笔、结体的基本功打好。

学习硬笔楷书,就要学会执笔方法,运笔方法,基本点画的写法,结体方法。这样才能把钢笔楷书写好。

一、钢笔楷书点画的写法

钢笔楷书各种点画的形态不一,写法也就个不相同。随着用笔的轻、重、快、慢,笔道便有粗有细:一般来说,用笔快而轻,笔道就细;用笔慢而重,笔道就粗。 下面介绍钢笔楷书各种点画的写法: 点:点虽小,但要写得饱满有力。

竖点:侧落笔,稍顿,转笔垂直向下,回锋收笔。

右侧点:写法是轻落笔,侧下,用力稍顿,然后回锋收笔。 左侧点:写法与右侧点相同,只是用笔角度相反。

长点:写法是轻落笔,再徐徐向右下行笔,稍顿,回锋收笔,用笔过程由轻而重,笔道形状由细而粗,略具弧形。 横:横画有短横和长横两种。

短横:写法是轻落笔,再向右行笔,用力由轻而重,稍顿,回锋收笔。

长横:落笔稍重,略按,再向右行笔,然后稍顿回锋。整个长横略带一点弓势。 竖:有悬针和垂露两种:

悬针:侧落笔,略顿,再转笔向下,然后提锋抽笔。

垂露:侧落笔,略顿,再转笔向下,到末端用笔稍重,然后回锋收笔。垂露要直中带曲。

撇:有平撇、斜撇、撇三种。

平撇:短而平,常在字的上部;侧落笔,稍顿,然后向左撇出,笔道较为接近水平。 斜撇:斜而长,往往与捺相对称;侧落笔,稍顿,然后向左下撇出。写法与水平撇相同,只是线条长些,角度斜些。

竖撇:先写竖,到下半部向左撇出。 捺:有斜捺与平捺两种:

斜捺:轻落笔,略向右行,然后转笔走向右下,稍顿,再迅速向右方捺出。

平捺:逆向入笔,略向右偏上移动,然后转笔向右下行走,笔道接近水平,稍顿,迅速向右捺出。

挑:提画一般都是向右上方提出。但角度根据具体情况略有不同,长短也有差距。 提画的写法是:侧落笔,稍顿,随后迅速向右上方提出。 钩:有斜钩,竖钩,卧钩,竖弯钩几种。

斜钩:侧落笔,稍顿,随即向右下行笔,略带弧度,稍顿,迅速向上钩出。 竖钩:侧落笔,稍顿,随即垂直向下,到末端稍顿,迅速向左钩出。 卧钩:轻落笔,然后用力向右下弯出,稍顿,再迅速向左上钩出。

竖弯钩:侧落笔,稍顿,随即垂直竖下,转笔写横,稍顿,向上钩出。

折:折画是两种笔画连接起来构成的。写折画,用笔的起止要分明;折时不宜太快,用笔要缓些,重些。

横折:先写横画,稍顿,然后折笔写竖,竖是直竖还是曲竖,要看字的形态而定,一般是短曲长直。

竖折:先下笔写竖画,稍顿,折笔写出横画。 撇折:先下笔写撇,然后转笔写提。

横撇:先下笔写横,稍顿,转笔把撇写成。 二:钢笔楷书的笔画分布

一个字的结体可以从两方面来研究,一是笔画布白的一些基本规律,另一个就是关于一些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具体配合方法。 1、中宫

把一个字所占的位置平均分成九个宫格,中间一格就是中宫。古人说过:“八面点画皆拱中心”,说明一个字要有一个中心。结构的时候,中宫一格就象一个结穴,笔画要让它内紧外松,千万不能内松外紧。如“一”字,这一横从中间通过,便稳定妥帖。从这一点来看,中宫的道理和绘画构图的黄金律比较近似。

一个字如果写得松散凌乱,原因虽然很多,但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抓紧中宫这个结穴。 2、重心

字写在纸上有稳的有不稳的,不稳就是失掉了重心,有歪斜要倒的感觉。这种倾斜的字,主要容易出现在练字的初级阶段,横写不平,竖写不直,甚至整个字也写歪了。不过,也有虽然楷体字练了一个阶段,对一些独体字和左右并不对称的字仍然不知道怎么写,如“母、勿、乃、力”等字,字形本身就是斜的,这就更要注意在斜中取正。 下面,我们举四种中心上必须要注意的例子: 1)重心对正的字

如“富”,上面一点不但要在宝盖的中心,而且还要对准“田”字的中竖。再如“支、文”亦是如此。

2)左轻右重的字

如“飞”字,乙本身就是左轻右重,再加上两点,就更显偏重了,这时可以把“乙”的戈稍向左移,再把戈勾拉长些,重心就能拉过来。 3)右重左轻的字

如“厂”,重心在左边。写法可将撇的弯度加大,并且稍向左移,就能稳当得多。 4)左右对称的字

如“人、大、衣、几”等,要把左撇右捺长短相对称的,安排稳定。

独脚字:如“丁、亭、宁”等,全字重心集中在末笔一画上,这一笔就要写在居中的位置。这种字既不左重也不右重,而是重在中间,还要凝重有力,承托着上面的部分,使之稳当。 有些字偏侧虽不大,也要善于安排笔画,重心才能站稳。 3、布白

布白虽然也有结构的意思,实际上,更多地包含着对笔画的疏密、长短、粗细、虚实的组合,结字时,我们一般对黑笔画容易引起重视,答对空白处常常引起忽略。前人有一句话:“计白当黑”,意思是说,空白处的经营同样重要,要象黑笔画一样认真对待,使点画呼应、各得其所;同时还要注意到空白的疏密关系,使“虚实相应成趣”,疏密得宜。 1)点画得所

什么叫“点画得所”,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明白一个字的笔画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如“清”字的三点水,在写之前就要明白,它处在“青”的中间位置;再如“梁”的中横、“越”的

底捺都要写长一些、“其”字两点的起笔部位在哪里,都要在写之前弄明白,所谓“意在笔先”。 能够弄明白笔画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并且按照这样的关系来处理,就能做到点画得所。 2)疏密得宜

汉字的笔画有多有少,布白上要求疏密匀称,这就成了矛盾,怎么办?—— 画多的写紧,画少的写松

如:人、大、三 → 囊、繁、谶、纛 上部分写紧,下部分写松 如:昌、渠、果、高 里边的写紧,外面的写松

如:繁体的关、团、区和周、幽

有些字,字形本身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如“囊、蹩”字形大;口、日、工、小字形小;身、月、耳、自字形长;曰、四、血、二字形短。先天不足,不好更改,怎么办?大而繁的字,要善于分部配合,使密处尽量多点空白,稀处尽量少点空白,而整体笔画也要收缩紧一些。字形本来小的字,要安排在中宫位置,笔画越少越要经得起分析、推敲。体长的字也是如此。 3)争让得势

汉字不仅繁间不同,而且合体字部分也不完全相等,无法平均分布位置,这就需要采取这么几种手法对布白加以调配。 以短让长:肚、其、排 以窄让宽:驶、励 以小让大:字、宽

以少让多:鸣、明、知、叔 4、主副笔 一般来说,在一个字中,有一到两笔非常重要,这一笔写好了,就能使全字的精神为之一振,这一笔(或两笔)就是主笔,其他笔画则属于副笔。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有一句话“立片言以居要,乃通篇之警策”,意思是说,一篇文章不要求每一句都精彩,但必须要有一两句让人拍案叫绝,而有了这一两句,这片文章就能称得上是一片好文章。比如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以一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传诵千古。

写字也是这样的道理。比如“成字,在它的许多笔画中,虽然横、撇在整个结体中起一定的作用,但能够振作全字精神的,就在于戈勾这一笔是否能写成功。 请找出下列字的主笔;

心(卧勾) 古(横) 水(竖勾) 食(捺)

汉字是一笔一画积叠而成的,笔画之间都要连贯呼应,一气贯通,所以,主笔和副笔需要连贯在整个运笔过程之中。

我们如果真正领会了主、副笔的道理,就会弄明白为什么在写一个字的时候,非要改变某一笔的角度,或改变其长短,字才显得好看的问题。 用六个字来概括主、副笔,那就是“主笔伸,副笔缩”。 5、长短穿插

一个字的结构,是分部按比例相互搭配。如果应长的写短了,比例就会失调,不匀称。如“草“,各部分都要占1/3,占多与少都不好看。这就需要长短合适,有意安排。 1)直线长短的穿插变化

在一个字里,笔画不能写的一样长短,如“三”,下横最长,中横最短。 “王”亦如此。两竖的字长短也有不同,如“止”“川”都是左短右长。有一些横画多的如“美、善”等字,虽然上三横如“王”的安排,但要把第三横适当缩短,以突出最长的一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