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1 9:54: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作者:杨文祺 田月丽

来源:《科学种养》2013年第18期

【摘 要】农田水利作为我国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对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新农村建设理论地提出,就是要促进我国农业发展,使得农民增加收入,农业经济得以繁荣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则必须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从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便可以看出,国家已明确提出要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笔者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存在问题;责任主体;政府投入;发展对策 1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虽然有所发展,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还不能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求,与农田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其中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阻碍着农田水利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1.1 责任主体不明晰

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使得集体一直成为农田水利建设的主体。随着改革开放大幕的拉开,农村经济开始向一个新的高度加速发展,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了原先的集体制。这一变化也造成了农田水利建设的主体模糊,主体缺位现象越发明显。作为政府层面来说,过分地注重形象工程,而忽视了对农田水利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家政策的执行上也存在诸多问题,使得有政策却难实施的尴尬局面。作为农民自身,单纯地认为农田水利建设本该是政府的职能行为,与自己关系不大,于是便缺乏了积极主动的意识。如此一来,农田水利的建设不论从政策层面抑或是实际操作上都处于一个举步维艰的局面。责任主体不明晰也就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主要障碍。 1.2 投入不足,缺乏保障机制

农业税费的取消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难题: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该从何而来?目前而言,并没有相应的替代机制来保障资金的来源。政府的财政支出成为了现阶段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资金保证,然而政府对于其发展的投资力度仍然远远不够,社会资本也未能有效地加入到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的队伍中来,缺乏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这也是造成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困难的一大硬伤。 1.3 农业技术相对薄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农业技术在我国绝大多数农村依旧相对落后。例如传统的灌溉方式对于水资源的利用率仅为49%,造成水资源大量浪费的同时也并没有帮助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由于缺乏体制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等等诸多因素,先进的农田水利技术没有得到普遍的推广与运用,造成了发展滞后的困境。技术的落后必然造成效率的低下,这样的前提下即使资金的大量投入也未必能带来预期的效益,反而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1.4 工程质量衰减,存在隐患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大多建于20世纪60年代,一直以来实行的都是以农民投入为主、财政适当补助为辅的投资政策。由于历史年代久,工程配套的缺失以及缺乏管理与维护等原因,造成了目前农田水利设施存在老化、失修等现象,这也就造成了现有的工程设施很难发挥应有的功能与效益,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体水平下降。据相关资料分析显示,我国大型灌区骨干工程建筑物完好率不足40%,工程失效和报废的占26%,如不对农田水利采取相关有效措施,必将引起农田水利工程的进一步恶化,削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而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和新农村社会的建设。1

1.5 管理滞后,基层农田水利组织制度建设停滞不前

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工作主要靠乡镇人民政府,而水利管理基层组织作为政府重要的参谋和助手,其在组织水利工程建设、抓好防汛抗旱工作、参与水利行政执法等农田水利的组织建设、维护与管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2但是管理体制的严重滞后,再加上缺乏资金的支持,导致基层水利站日渐衰退。在自身都难以维持的状态下,更没有精力去组织农田水利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使得农田水利在农村的进一步发展举步维艰。 2 消除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农田水利建设在我国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当下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我们要科学分析农田水利建设自身的特点,发挥政府主导功能。同时要建立相应机制促使广大农民加入到管理的队伍中,共同推进农田水利建设。 2.1 明确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主体

影响农田水利建设的因素诸多,而将责任主体明确化则是重中之重。首先要明确政府作为发展农田水利的主要责任人的地位,在国家相关政策的贯彻与实施方面以及对资金的投入与保障方面,都必须有效地去加以落实。其次,要将广大农户也纳入责任主体的范围内。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律的层面上将各类行为主体予以规范,避免相互推诿。同时,适当制定鼓励性政策,调动广大农户的主观积极性,使其与政府能够通力合作,共同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不断发展。

2.2 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资金管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农田水利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首先要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所要承担的财政投入责任,切实地增加财政投入的力度,扩大财政投入覆盖面,保证资金能够有效实施到位。同时,可以建立相关的制度,鼓励社会资本的良性参与。社会资本可以作为农田水利建设的持续“补充剂”,通过机制的建立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确保资金供给不出现问题。与此同时,必须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保证各类资金都可以落实到位,杜绝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现象的发生。当前,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原因的影响,我国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管理较为分散,使有限的资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做好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管理工作,做到统筹安排、规范操作、合理使用。3政府各部门要对资金做到统筹规划,保证各项资金都可以及时提供到位,用到实处。

2.3 加大农业科技推广,用先进技术提高效率

农业科技作为推动农田水利发展的关键因素,必须加以高度重视。要将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引进到农田水利的建设中去,用先进理论技术去指导实践。用滴灌、渗灌等技术取代传统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发展基层水利站,使其在农田水利建设的第一线上发挥指导与管理的作用,做到将先进技术用好、用到位。最后,可以建立促进农田水利技术发展的专项基金,鼓励与支持研发新技术,并保障技术成果可以得到推广与运用。 2.4 强化基层政府管理职能,发挥指导协调作用

农田水利假设的过程中,离不开基层政府的指导与管理。对于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建议使用分级管理的方法,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管理职能。同时培养广大农民的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让他们跟政府一起参与到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中来。县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制定的相关政策,编制好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指导并监督各项设施建设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坚决抵制政府不作为。

2.5 提高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地方政府应本着“共建、共享”的理念,提高农民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重要性的认知程度,鼓励和扶持农民自愿出资、投资建设农田水利工程;通过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让农民自愿参与投资,并把农田水利作为一项产业来进行投资经营,使之既可以保障农业的灌溉用水,还可以作为一种长远而有效的投资。4因此,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路线,以及资金方面的扶持,来鼓励广大农民共同参与到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中来。 3 结论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发展,农田水利建设也必须跟上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政府要明确自身责任主体的身份,认真把握与执行国家关于农田水利建设的相关政策,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发挥好管理与协调作用,大力鼓励与支持推广先进的农田水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