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朱自清的散文诗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11:24: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朱自清的散文诗

朱自清的写作由诗转向散文,这其中还有一个散文诗的过渡,如收集于《踪迹》中的《匆匆》、《听歌》、《“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等,都是散文诗的笔法。先说《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文中写的日子即时间,本是无形的,但却通过燕子与杨柳等意象具体地表现出来。从自然事物的周而复始中,写出因时间流逝而起的疑惑。“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时间虽无形,但作者采用拟人手法,便似有其踪迹可寻。不过那种踪迹又让人无从把握,这便很能传导出一种惶恐而怅惘的心境。作者是一个对人生很认真的人,唯恐生命流逝而一事无成,才那么在乎时间即生命的意义。

再如《歌声》,写听歌时那种神迷心醉的感受。原本主要是写听觉的,但文中将感觉交错起来,形成通感。“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立的一条白矾石的甬道上,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越发滑腻可爱了。”这里有视觉和触觉,用来写乐声的柔婉。接着又用群花来比喻乐声的繁复多样,有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色彩缤纷,各有情调。不过又都带着一些暗淡,或许是愁着春芳将歇。然后笔锋一转,将视野拓展开去。“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阴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气。”这里侧重于嗅觉与视觉,以此来沟通听觉,无疑丰富了观感。行文至此,便可作诗意的升华。“我终于被一种健康的麻痹袭取了。于是为歌所有。此后只由歌独自唱着,听着;世界上便只有歌声了。”此种沟通各种感觉的写法,很能表明歌声的感染力。

又如《“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写的是读画。作者先说画的布局,再讲画中的事物以及引发的感想。“纸右一圆月,淡淡的青光遍满纸上;月的纯净,柔软与平和,如一张睡美人的脸。从帘的上端向右斜伸而下,是一枝交缠的海棠花。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共有五丛;或散或密,都玲珑有致。叶嫩绿色,仿佛掐得出水似的;在月光中掩映着,微微有浅深之别。花正盛开,红艳欲流;黄色的雄蕊历历的,闪闪的。衬托在丛绿之间,格外觉着妖娆了。”这里写月写花,描绘得很细致。细节的表现,营造出一个蒙眬的场景。接下来写一对黑色的八哥,却双栖而各梦。八哥不睡,是因为还有卷帘人也未睡。卷帘人自是有所思的,不过没有在画面上表现出来,这便自然引出一番联想。由有思无,化无为有,如此有无相生,皆成妙境。虽是以抒情为主,但情思及表现大都是含蓄的,很像是一首婉约词。对应于作者的内心,或许

情怀上又是内敛的。

散文诗作为新生文体,是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散文诗也有意象的选择,但不必像诗那样凝聚,还可关联一些散文的细节及场景。不过散文诗的笔调虽是散文化的,但其内核仍是诗,侧重于诗的抒情性。散文诗中,意象与细节及场景的多少视需要而定。但即便有所增加,仍要有情思意趣的统一。比如《春》,可谓一曲春的赞歌。先写对春的盼望,再精选若干意象及细节来表达春之美好,且各有描绘。“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里写草写花写风写雨,大多使用短句,构成轻快的笔调,状出春的清新及生机。再由物及人,写人的生机生意,则连用三个比喻。“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这就是作者心目中的春天,崭新而美丽,充满活力及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