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1:18: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一、内科急症护理常规 ⒈⒈ 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

1.急诊患者根据病情分别送至抢救室、监护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对意识清醒的患者,首先有进行精神安慰,解除患者的恐惧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抢救。想患者及家属介绍急诊室有关制度及环境。 3.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流通。并根据病证性质,调节温湿度。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建立急诊病历、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4次,连续3日。体温在37.5℃以上者,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正常后改为每日测2次。

5.密切观察神志、瞳孔、面色、脉象、舌象、皮肤、汗出、四肢活动、二便、治疗效果、副反应等情况,做好记录。发现病情突变时,立即给予应急对症处理,同时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

6.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7.在配合抢救过程中,必须严肃、认真、迅速、及时、准确,各项操作按正规要求执行,做好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8.随时检查各种导管是否畅通,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注意观察引流物的量、色、味和性质,做好记录。

9.根据病情,给予正确卧位。对烦躁不安者宜加床栏或约束带妥善固定,防止发生意外。

10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各类标本(如呕吐物、尿液等)送检。

11.对诊断未明的腹痛患者禁用止痛剂。

12.发现传染病应及时做好隔离消毒和传染病报告。

13.凡涉及法律、刑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14.手术患者做好术前皮肤准备及药物过敏试验,做好记录,通知手术室。 15.凡转科、转院的垂危患者应做好护送及交接工作。

16.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舒适。做好口腔、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

17.出院患者应予以出院指导,床单位做好终末护理。 ⒈⒉ 高热

高热多由于外感六淫、疫疠之毒邪、饮食不节或不洁等所致。临床上以体温升高在39℃以上为主证。病位表里均可,临床可分为表热证、半表半里证、里热

证。西医学中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某些风湿性疾病、胶原性疾病、部分急性血液病、肿痛性疾病、中暑等引起的高热,均可参照 本症护理。

一、按急症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室宜空气流通、光线柔和,避免一切刺激。表虚证不宜吹风;恶寒重者避风保暖;里热重证室温宜偏低。

三、卧床休息,做好口腔护理,口唇干燥者可涂以液体石蜡等,乳蛾红肿者可遵医嘱用冰硼散、锡类散、珠黄散等吹喉,或用中药液含漱。 四、烦躁不安者,可加床栏,防止跌伤。

五、保持床单位干燥平整。如持续高热不退,或汗出叫多者切忌汗出当风,应及时更换衣被,并用温水擦身,定时变换体位、拍背和局部按摩。

六、观察神志、体温、汗出、口渴、皮肤、二便、舌苔、脉象、药效和药物副反应。

如出现下列征象,立即做好应急处理,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1.体温骤降,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脉沉细,阳气欲脱者。

2.神昏谵语,痉厥等热入心营者。

3.吐血,咯血,□血,便血,溺血,舌质,紫暗或红绛,苔黄燥,脉细数,热入营血者。

4.高热不退,大吐,大泻,心烦,盗汗,口渴,口干舌裂,无苔少津,脉细欲绝等亡阴证候者。 七、临证(症)护理:

1.发热恶寒、头痛、四肢酸痛、无汗者,可遵医嘱针刺合谷、风池、曲池等穴至微汗出。或给予背部(脊柱两侧膀胱经腧穴)刮痧,以助退热。

2.壮热、恶热、面赤气粗等里实证者遵医嘱行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或针刺十宣放血,风门穴拔罐等方法降温。

3.高热口渴重,汗出较多时,可给予淡盐水、芦根或石斛煎水代茶饮。兼昏迷者,可用鼻饲法。

4.静脉输液时,应根据病情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密切观察输液反应。

5.高热引起神昏、厥脱、呕血、□血、尿血、便血等证时,参照各有关章节护理。 八、饮食宜营养丰富,易消化、清淡流食,忌油腻、煎炸、辛辣等燥热之品。鼓励患者多引水及饮料,如西瓜汁、梨汁、鲜桔汁等,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热久伤阴者,宜食滋阴健肾之品,如银耳、百合

、瘦肉汤等;待热退、舌苔薄白、大便通畅时,可给高营养、细软、易消化食品,如:可选用瘦肉、猪腰、鱼、蛋等少油食品,防止食复。

九、汤剂一般宜温服,表热证应热服;高热有汗烦躁者宜偏凉服。服解表药后宜多饮热开水、热汤、热粥,以助汗出,驱邪外出。若汗出不止,应报告医师及时停药,以防虚脱。鼻饲者应在空腹时给药,以利发挥药效。

十、做好卫生宣教及出院指导,注意适寒温、调饮食、勿劳倦,以免劳复或食复。 ⒈⒉ 神昏

神昏(昏迷)是不同程度的神志障碍。临床表现以神志模糊,不省人事为特征,是常见急症。多因外感时邪、疫毒,或内热 盛等所致。 病位在心及相关脏腑,辨证分为闭证、脱证。西医学中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中毒性疾病、暴发性肝炎、脑血管意外、高温中暑等病出现的昏迷,均可参考本病护理。 一、按急症一般护理常规。

二、患者宜住单间,室内清洁,空气新鲜,光线适宜,温湿度适中,适当增减衣被以防复感风寒之邪。

三、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随时吸出咽喉部分泌物及痰涎,防止气道阻塞。中暑患者应放置在阴凉通风的地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栏,以防坠床;有假牙义齿者应取下,抽搐者用牙垫或包有纱布的压舌板置于上下齿之间,防止舌咬伤。备齐一切抢救用物、药品和器械。 四、加强口腔、眼睛及皮肤护理。每日清洁口腔2~3次,可用盐水或银花甘草水擦拭或漱口;不能闭目者,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双眼,并覆盖湿纱布;保持床单及皮肤清洁,预防褥疮的发生。

五、四肢厥冷者,应注意肢体保暖,严防冻伤、烫伤。伴有肢瘫者,保持肢体功能位,定时翻身,进行肢体按摩和被动活动。翻身时要由下而上轻轻拍打其背部,以利痰涎排出。预防肢体畸形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六、保持各种导管通畅,定时更换及消毒。

七、设专人护理,制定护理计划并做好特护记录。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面色、肢温、汗出、二便等变化。了解昏迷程度,注意有无高热、抽搐、呕吐、出血、黄疸或血压下降、气息低微或喘促、瞳孔散大、脉微或无脉等,如有上述情况发生,应立即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八、临证(症)施护:

1.气息急促、面色青紫、肢体抽搐者,应立即给予吸氧,随时吸出气道的痰涎及分泌物。可遵医嘱针刺内关,膻中、中脘、丰隆、气海、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