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3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7 21:29: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 基本定义

基本的描述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

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

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2 组成要素

课堂教学效率至少包含以下三个要素,即: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可以从三个方向和三个层面进行定义分析:教师层面,教学效率是指在单位教学时间内,在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所完成的教学任务量。

学生层面,教学效率 = 教学对所有学生的一切影响的总和/学生所用的时间总和。 这里强调“所有学生”,旨在倡导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人数,即全体性。

所谓“一切影响”,是指“学生学到的有用知识 + 学生形成的有用能力 + 学生养成的良好非智力因素+负面的影响”。

时间方面,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教学时间 / 实际教学时间 × 100% 。

所以,高效课堂源于有效课堂,基于有效课堂,有效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有高有低、有正有负。教学的成果是“人的发展”而非工业产品,教学效率的量化或许永远是一种奢望。提出“教学效率”的概念,不是为了“计算”,只是为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提供比较正确的导向,理想的方向。当时间被用到极限时,教学必然从有效走向高效。

3 原理探究

一、山东成功经验 1. 高效课堂的特点:

(1)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2)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3)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 (4)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 (5)三学:肯学、想学、学会

(6)减负: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2.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

(1)由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关注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 (2)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 (3)由传统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教育到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

(4)由注重课堂环节、程序的编制到更加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 3.高效课堂的五项策略:

(1)预习先行,先学后教,实现两个前置: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 (2)教学从“学情”调查开始,根据“学情”作出决策,设置环节; (3)注重对抗质疑,落实小组评价; (4)注重当堂纠错,及时矫正反馈;

(5)课后尽可能实现“零作业”,如需布置,只布置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提升学生能力的拓展作业。

4.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1)高效课堂出发“原点”,是从“两率”入手,即解决课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高效学习率;

(2)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5.高效课堂的基本元素:

(1)教学抓手:导学案——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 (2)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

(3)技术支撑:高效课堂模式——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4)学习方式: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5)三种利器:又称“学习三宝”——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

6.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1)时间划分:10+30+5。 (2)环节划分:预习、展示、测评。

(3)六大模块: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7.高效课堂的山东经验总结: (1)条件:教师情绪激昂。

(2)表征:单位时间内知能的最大化。 (3)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

(4)基本性质:高效课堂注重“三性二意”。“三性”即高效性、生成性、解放性;“二意”即知识的意义、生长的意义。

(5)评价方式:从“解决问题”入手,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叫好课,能让学生学会的教师叫好教师。 二、高效课堂的五项标准

高效课堂一般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能力;教学反馈;教学组织与管理。 教学目标

全面、综合、深刻: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有价值,体现高期望值;十分清楚、具体、可操作;切合三情——学情、教情、考情。 教学活动

教学情境:配合内容,激趣启智,自然过渡;教学环节:快节奏、高密度;小组活动:分工合作、积极思维探究;师生互动:配合默契、思维深刻;生生互动:100%参与,主动积极思考;活动与作业:自主、探究、个性。 教学能力 清楚准确地交流;

巧妙运用提问与讨论技术:灵活变换教学方法;训练学法、学科思想方法;合理运用教学资源、信息技术手段。 教学反馈

学情反馈及时;课堂评价及时、到位、适度;作业适中;考试、测验等都能够很好地发挥激励作用。 教学组织与管理

课堂活而有序,自觉遵守纪律;学习文化浓厚;时间分配合理;过程组织严密;学生行为管理到位;物理空间管理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