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8:37: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第三次议论文作文指导课教案

——谈勤奋

【教学目标】

1、整理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

2、学会设计作文的架构,学会拟写议论文的提纲。

3、提高思路意识,写内容充实、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的议论文。 【重点】学会设计作文的结构,学会拟写议论文的提纲。

【难点】学会拟写议论文的提纲, 写内容充实、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的议论文。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黑板、幻灯机 教学过程

导入 :想一想:优秀议论文的思路分析(检查预习内容) 阅读下面三篇例文,总结其写作结构: 例文一:谈坚持

此文是严格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一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开头结尾照应点题,第二段写坚持是什么,第三段写为什么要坚持,第四、五段写坚持需要什么及坚持要注意什么,即怎样做到坚持。整篇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想不得高分都难。 例文二:论专注

此文着重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中的“为什么”来展开思路的。开头结尾照应点题,第二段写专注使人凝聚力量。,第三段写专注方能见微。,第四段写专注带来恒心。整篇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得高分理所当然。 例文三:做缜密的勇者

此文着重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中的“怎么样/怎么办”来展开思路的。开头结尾照应点题,第二段写缜密的勇者,首先要认清自我;第三段写缜密的勇者,尤其要坦荡正义;第四段写缜密的勇者,贵在敢为人先,坚持不懈。整篇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怎能不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学一学:如何拟写作文提纲 (一)作文提纲的模式: 1、标题(提出论点)

.....

.

2、引论部分 3、本论部分

分论点一 确定选用的材料(例子、名言) 分论点二 确定选用的材料(例子、名言) 分论点三 确定选用的材料(例子、名言) 4、结论部分

(二)作文提纲的要求:

1、标题要求及作用:1、提示论点;2、提示论题(议论的范围及对象)3、新颖 2、引论部分:提出问题

本部分的中心任务:鲜明、正面地提出中心论点。

作文题目有材料的由分析材料,引出中心论点;没有材料的可以列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从名人名言中引出。

开头方法具体如下:1、喻,用比喻开头,借助形象帮助说理,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

2、比,通过对比来阐明事理,帮助人们判断是非曲直,从而有力地支持论点。 3、问 ,通过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发人深思。 4、引 ,引名言打头,加强论述的权威性,先声夺人。

5、释 ,阐释题目含义破题,引出正论,通过诠释概念来挖掘其深意,明确论述的方向。

可以是一段,可以是两段,但字数应控制在100字以内。 3、本论部分

此部分的中心任务:分析问题,使中心论点能够成立。字数400字左右。 分论点的要求:

(1)要是一个明确的句子,不必另起一段。

(2)三个分论点各自的角度或层次不同,要按照由浅入深或范围由小到大的顺序,即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

(3)为了使分论点有说服力,必须要用到事例论证法。 选用事例的要求:

(1)要典型,只有典型才有说服力。

.....

.

(2)要新鲜,事例过于陈旧也乏味。

(3)事例要能证明中心论点,至少能证明该分论点。 (4)每个分论点至少需要一个事例,多多益善。 4、结论部分:

这里是一段集中的论述,语言要精当,字数100字左右。这一部分的作用: 1、进一步明确、深化中心论点。2、对三个分论点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3、联系当前现实,体现文章针对性。 有多种写法:

1、呼应开头,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2、点明题意,使文章观点更加清晰。3、发出呼告,以求发人深省。

语言要铿锵有力,富有哲理内涵,宜多用排比、拟人、反复、呼告等修辞手法。 举例说明:以本次作文”谈勤奋”为标题拟写作文提纲。 成才有路勤为径

<一>、引论部分 由“山有路勤为径”引出:勤为径——提出中心论点(成才有路勤为径)。 <二>、本论部分

1、勤奋,是学习进步的法宝。(“勤能补拙是良训”、“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梅花香自苦寒来|”;鲁迅:哪里有时间,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

2、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成才。(“一分辛劳一分才”;韩愈: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古人勤学故事:匡衡凿壁、车胤囊萤、孙康映雪。) 3、只有勤奋学习,才能跟得上社会的发展。孙敬苏秦悬梁刺股 、祖狄刘琨闻鸡起舞、孔子韦编三绝 <三>、结论部分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智力才能差别不大,要想在现代社会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勤奋学习。 练一练:

请你根据以上拟写标题的模式和要求,以“细节”为题拟写一则作文提纲。 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如何拟写议论文的写作提纲,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拟写提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