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九单元《总复习》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1:13: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总复习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即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对今后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样编排,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规律,让学生运用知识进行迁移,衔接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用数学的知识又分别编在这三个小节中,这样就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用数学这两部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分有合,使计算教学不至于枯燥单调。同时是让学生感到计算不仅仅是为了算出得数,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方法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但算法多样化是一个过程,最终还是引导学生用简便的方法计算,但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学生自己获取的。在算法多样化到算法最优化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是一种学习方法。总之,本单元的教材编排体现了三个特点:1、从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2、算法多样化。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整理复习20以内的数的读写、数序大小、数的组成、数的顺序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的理解。

2.复习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提高学生20以内进位加法的熟练程度,结合实例复习计算方法。

3.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对图形的特征有直观感受。

4.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5.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三)单元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整理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数的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的理解。

2.复习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提高学生20以内进位加法的熟练程度。

3.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4.一方面巩固钟表中的整时,说出过一小时是几时,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5.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整理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数的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的理解。

2.复习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提高学生20以内进位加法的熟练程度。

3.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几何图形的认识。 4.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说出过一小时是几时,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5.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课时安排

4课时

《2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数的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巩固20以内数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2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20以内数的组成。

【教材分析】

本部分复习内容的重点是20以内数的组成,尤其是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2)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19)等。

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3)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4) 5.填数。(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第(3)小题)

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探究新知

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5)

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