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11:42: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采取古文字演变、顺口溜、动作学习“补、永、抚摸”等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图片和音乐背景,创设情境,并熟读成诵,了解“文包诗”的特点,背诵《游子吟》。会用“忙着”造句。
3.体会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形式自主识字,了解“文包诗”的特点,背诵《游子吟》。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 【拓展读写】: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母亲对我们的爱和关心,写一写想对妈妈说的话。 【资料补充】:
母亲关心孩子的图片,汶川地震中的案例 【教学过程】:
课前头一天布置预习任务: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碰到不会读或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标注读音,反复朗读,读会为止。
2.再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内容,做到读得正确,流利。
3.通读课文。用笔画出不理解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等。借助字典或联系课文中的句子进行理解,将意思写在书上。
4.勇于质疑。在以上预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随时在书中画出或记下来,在后面用“?”表示。在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时,注意听讲。如还不懂,可以通过质疑来解决。
【教学意图:良好的预习习惯,直接影响整堂课的学习效果,所以老师们一定不能忽略,而应舍得用时间、下功夫、想办法去训练培养。】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歌曲图片导入
1.课前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和图片
2.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关于谁的歌呀?妈妈,多么亲切的字眼,那么想到妈妈,你能想到那些词语呢?
3.我们真想把世界上最美丽的词语送给母亲,母爱伟大,母爱无私,我们要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恩”,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图片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为下面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读。读之前老师出示自读提示: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想办法认识它。2.读通句子,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3.标上自然段号。
【师强调读书姿势:读书的时候书立起,读完书平放】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一类字】 指读,小老师领读 及时评价:字音准确,小老师当的特别棒!
【二类字】 指读,男女比赛读 及时评价:声音响亮,男生女生都非常有精神
【爬山小游戏】 生字去拼音开火车读。
【永】猜字谜,想一想我们还在哪些字里见过他?熟字去偏旁 那我们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指导书写
【强调写字姿势:足放平,身子正。头不歪,肩不耸】。
【设计意图:生字词的识记要充分让学生自学、互教,但教师针对重点字词的指导点拨同样要跟得上。生字的指导书写一定要有指导、有检查反馈,这样反复进行才能使书写质量的提高真正落到实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字词都解决了,现在大家肯定能把课文读的很好,现在谁想再读读课文,课文一共几段,那么老师想请五个同学起来读一读,这五个同学在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边认真听想一想你都知道了什么?
2.你都知道了什么?谁能填一填? 3.指导读古诗。课件播放音乐,提醒学生注意停顿感情,指读。
4.介绍文包诗,回忆以前学过的文包诗课文,指导如何学习文包诗。 四、精读课文,借文悟诗
【预设重点指导的段落一二】:
(一)引导学生品读第一二自然段,自由读一下第一二自然段,用直线画出母亲关心孟郊的句子。
【预设:】A、 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 (1)指读,看图引出生字(补),指导书写【补】(甲骨文,与示字旁区分) (2)句中的“忙着”的“忙”是什么意思?同学们听老师说一句话:快开学了,我忙着补作业。“补”是焦急、急忙的意思。造句
(3)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忙着的事情,那母亲呢?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母亲知道儿子要出远门了,就在这盏油灯下缝补衣裳,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渐渐地夜深了,这时候你在做什么呢?而母亲呢?谁来读一读
B、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指读。你们知道母亲为什么要这样一针针一线线地缝呢?这里藏着一个习俗呢?
(在古代,有一种民间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母亲或妻子为出门人做衣服,做得针脚细密,人就会早早归来,反之回来得就晚。母亲把针脚缝得细密,就是希望让儿子早日归来。)
(2)所以,为了让孩子早点回来,夜深了——齐读;昏暗得油灯下,母亲的双眼熬红了,可她——齐读;一不小心,手指扎出了血,母亲顾不上痛疼,还在——齐读;腰酸了,背疼了,母亲不肯休息,还在——齐读。
(3)这就是(指标题)母亲的恩情,原来母亲的恩情藏在母亲一针针一线线的缝补里。
C、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语言)
(1)缝衣到深夜,第二天清早,孟郊要出发了,母亲拉着郊儿的手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到村外,还不舍得放开,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子的行牵动着母亲的心啊!千言万语都化成了一句话,(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啊!指读,齐读。
(2)这也是(指标题)母亲的恩情,原来母亲的恩情还藏在母亲短短的叮咛里。
【设计意图:教学中通过有层次地多种方式充分朗读:自读、指导读、演读??结合画面用自己的语调表现自己的理解,有效地激发了儿童的读书兴趣。】 小结:母爱就是这样伟大而平凡,母亲深夜缝衣,清晨送儿(板书缝衣送儿),他的爱就体现在那些细微的事情上。
1.孟郊望着母亲的白发,纵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眼睛不知不觉就湿润了,他难忘这一幕幕,不由得写下了这些的诗句
出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指读,齐读)
【预设重点指导的段落三】: 3.课件出示阳光小草图。
(1)带着母亲的叮嘱孟郊上路了,一路上,孟郊感溉万千,自己默读第3自然段,用“——”划出孟郊看到的,用“~~ ”划出想到的。
(2)孟郊看到了什么?生机勃勃的小草长什么样子,你能看图告诉我吗?小草为什么会长的生机勃勃?
(3)看着这沐浴在阳光下的小草,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身上又细又密的针脚。(出示抚摸)读一下这个词语,老师在这做什么,你能告诉老师老师是怎么做的吗?你来说一说你的感觉吗?让我们来写一写这两个字,结构,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4)看到阳光下生机勃勃的小草,抚摸着身上又细又密的针脚,此时此刻,孟郊想到了什么?指读,谁能读好第一句,你能试着换个说法,但是意思不变说一说吗?指读这两句话,这就是反问句,他可以使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语气更加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