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财产保险市场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6 16:46: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文献综述

宁波财产保险市场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保险需求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及个人有支付能力和保险利益的保险需求量,它是社会保险产品消费水平的基础,也是保险业赖以发展的前提。所以,面对财产保险业发展的趋缓状况以及外资非寿险公司的竞争压力,对财产保险进行研究,开阔市场需求,提高国内财产保险公司的竞争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国内对影响寿险市场发展因素的研究文献不少,包括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但是,对财产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领域,缺乏对财产保险需求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来探讨影响财产保险需求的因素。

1 国外研究动态

对于财产保险市场发展分析的国外研究中,Mossin(1968)的研究表明,对于风险厌恶的被保险人而言,当保险的价格在精算意义上是公平的(actuarially fhir)时候,他将选择购买完全的保险保障;当保险价格高于公平价格时,他将购买较少量的保险,即少于完全保险保障的保险数量?。孙祁祥和孙立明(2002)对Mossin(1968)的理论,以及其他有关保险经济学的文献,给出一个很好的述评:对于风格厌恶的被保险人而言,其所能够承受的最高价格大于公平价格;并且,对于风险厌恶程度递减的被保险人,他将会把保险产品作为劣质商品对待。

Szpiro (1986)证明,在理论上,一个人越厌恶风险,其购买保险产品的保额越高,支付的保费也越多;Szpiro和Outreville(1988)认为教育程度越高,其对风险的厌恶程度越低,因为一个人认知能力提高后可以更好的评估风险、承受风险,因此学者认为可以将一个地区内完成初等教育的人口的比例作为风险厌恶程度的替代变量,从而来表示人们的保险意识。

Beenstock,Dickinson,Khajuria(1988)研究发现收入水平与非寿险保费支出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而Skipper(1999)则对有关经济增长与寿险和非寿险需求关系的文献作了归纳,提出经济增长是解释保险需求最重要的因素。

2 国内研究动态

1

在国内财产保险市场发展问题研究中,唐洁(2010)提出了我国财产保险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财产保险经营者不成熟,开发险种结构不平衡,具体表现为车险比例过高,盈利能力不足,险种缺失,很多领域尚存空白,保险险种克隆多,组合性能差;财产保险市场不成熟,竞争无序,具体表现为同业间价格竞争的不合理性,利用外来力量竞争的不公平性。唐洁(2010)提出了中国财产保险解决所面临困境的相关对策,主要有以市场为中心,适应市场调整险种结构;增强创新意识,开发特色化的产品和服务;优化财险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行业监管。何惠珍(2005)在对浙江财产保险市场的调查与分析中提出当前浙江财产保险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保险产品总体偏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财险产品仍显单调,险种结构不尽合理,保险价格竞争激烈,违规现象屡见不鲜,技术含量不高,整体水平落后,创新能力不足,市场不够灵敏,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营销队伍制度建设薄弱。并分析出浙江财产保险市场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从市场潜力,未来新的增长点,保险主体,产品创新等方面着手。

关于财产险出现低增长局面的原因分析中,殷延辉(2000)分析了原因之一,就是通货紧缩对消费者特别是大企业的保险需求影响很大,通货紧缩的经济会使企业发生不同程度的支付和偿付困难,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企业的保险需求就发生了变化。章小辉(2003)指出保险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即保险费率的厘订是非寿险公司经营管理中十分敏感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市场需求。作者讨论影响非寿险产品定价的因素有内部和外部之分,内部因素主要是非寿险产品的成本,外部因素则侧重于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弹性。

对财产保险的需求问题研究中,孙小素(2006)研究表明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对保险的需求是不同的,绝对收入水平和保险市场大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收入的相对水平(收入差距)与保险市场大小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低收入国家而言,收入差距与保险市场发展成正相关关系;对中等收入国家而言,收入差距与保险市场发展成负相关关系;而高等收入国家的收入差距与保险市场发展不存在相关关系。

林宝清、洪锡熙、吴江鸣(2004)研究表明我国财产险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值有大于1的倾向,且稳定性较强、可信度较高,并且财产险需求收入弹性系数与GDP和人均GDP无显著相关关系。吴江鸣和林宝清(2003)提出GDP对总保费收入和财产险保费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均呈正相关关系。

夏才生(2000)分析影响非寿险保险需求的主要因素有:风险意识、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科技因素、保险价格即费率水平、法律环境、经济体制、保险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强制保险因素,从而指出我国非寿险保险需求的现状和特点是:总体需求水平较高,而非寿险增长明显趋缓,与发达国家相比,我

2

国保险业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保险需求潜力大。

张家庆、于敬东、刘仲蓓(2004)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民间投资每增长1个单位,实际保费收入增长0.026个单位。王海峰(2006)以山东某财险公司为研究对象,提取2003一2005年车险消费者投保行为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Prohit模型进行分析,确定影响车险消费者投保选择的因素及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车险经营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徐东炜(2006)针对消费者地区差异进行分析,认为我国财产保险需求的地区差异性是由各个影响因素在不同地区间作用的差异性所导致的。从财产保险供给的险种结构出发,曹晓兰(2003)提出财产保险市场上份额较大的几个险种是机动车辆及第三者责任险、企业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家庭财产报信。这四个险种占了九成的份额。而其中又以机动车辆险及第三者责任险的份额最大,平均每年在50%以上。传统的机动车辆及第三者责任险、企业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家庭财产保险等仍是财产保险市场的主要险种,而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等险种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这与险种设计和开发能力偏低,市场开头投入不足有关。

3 总结

从以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大部分研究都是基于国家层面的宏观数据,利用财产保险需求理论和实证模型对某一地区财产保险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献却不多见,而对于国内经济较为发达的宁波市财产保险市场发展问题的研究更是一片空白。宁波市作为我国沿海较早的14个开放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之一,解放后60年来宁波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全国保险事业的发展中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全面、系统地研究宁波市财产保险市场发展问题及研究对策对发展宁波市保险事业,进而推动我国保险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

参考文献

[1]唐洁.我国财产保险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商界,2010 (6). [2]王海峰.机动车辆保险消费者投保行为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6.

[3]孙小素.收入差距对保险市场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 (9). [4]何惠珍.对浙江财产保险市场的调查与分析[J].浙江金融,2005 (3).

[5]张家庆,于敬东,刘仲蓓.江苏省民营企业财产保险现状分析[J].保险研究,2004 (12). [6]林宝清,洪锡熙,吴江鸣.我国财产险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4. [7]吴江鸣,林宝清.我国保险需求模型的实证分析[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 (10). [8]曹晓兰.财产保险市场供给分析[J].巢湖学院学报.2003(5). [9]章小辉.非寿险产品和服务定价策略分析[J].保险研究,2003 (2). [10]孙祁祥,孙立明.保险经济学研究述评[J].经济研究,2002 (5). [11]夏才生.论非寿险需求与有效供给[J].保险研究,2000 (12).

[12]殷延辉.论产险业务在低增长时期的发展对策[J].保险研究,2000 (6). [13]孙祁祥,贲奔.中国保险业发展的供需规模分析[J].经济研究,1997 (3).

[14]Szpiro G.Outreville J F Relative risk aversion around the world [J].Studies in Banking and Finance,1988,6:123-129.

[15]Beenstock M,Dickinson G,Khajuria 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perty-liability insurance premiums and income: an international analysis [J].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1988,55(2):259-272.

[16]Skipper H D.Protectionism in the provision of international insurance services [J].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1987,61: 55-85.

[17]Szpiro G.Measuring risk aversion.an alternative approach [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86,68:156-159. [18]Mossin.J.Aspects of Rational Insurance Purch8sing.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68,79,553-56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