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同步人教版必修二讲义:第三章 第三节 第二课时 乙 酸 Word版含答案.doc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1 10:54: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二课时 乙 酸

——————————————————————————————————————

[课标要求]

1.了解乙酸的主要用途。 2.掌握乙酸的组成与主要性质。

3.学会分析官能团与物质性质关系的方法。

1.乙酸俗名醋酸,其结构简式为CH3COOH,官能团为羧基(COOH)。 2.乙酸具有弱酸性,能发生酯化反应,其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3.用饱和Na2CO3溶液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 4.必记两反应:

(1)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2)CH3COOH+CH3CH2OH

乙 酸

1.分子结构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羧基: —COOH 比例模型 浓硫酸△

CH3COOCH2CH3+H2O。

C2H4O2 2.物理性质 俗名 醋酸 颜色 无色 状态 液体 气味 CH3COOH 溶解性 易溶于水 挥发性 易挥发 强烈刺激性气味 当温度低于16.6 ℃时,乙酸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故又称冰醋酸。 3.化学性质 (1)断键位置与性质

(2)弱酸性

乙酸是一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在水中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为

CH3COOHCH3COO+H,其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

根据如下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2CH3COOH+2Na―→2CH3COONa+H2↑;

②CH3COOH+NaHCO3―→CH3COONa+CO2↑+H2O; ③2CH3COOH+Na2O―→2CH3COONa+H2O; ④CH3COOH+NaOH―→CH3COONa+H2O。 (3)酯化反应

概念 反应特点 酸和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反应可逆且比较缓慢 化学方程式(以乙醇 与乙酸反应为例) 反应现象 [特别提醒] CH3COOH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弱酸,其酸性强于H2CO3,可通过向NaHCO3溶液中滴加醋酸溶液,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方法进行验证。

1.乙酸具有什么结构特点?其官能团是什么?

提示:乙酸可认为是甲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羧基取代后的产物,其官能团是羧基(—COOH)。

2.CH3COOH分别与NaOH、CH3CH2OH发生反应,CH3COOH分子中的断键部位相同吗?乙酸表现的性质是否相同?

把反应混合物用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液面上有透明的油状液体,且能闻到香味 提示:不同,,与NaOH反应断键部位是①,表现酸性;与乙

醇反应断键部位是②,表现其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性质。

3.酯化反应中哪些措施可以提高乙酸的转化率?

提示:增加乙醇的量,加热使生成的乙酸乙酯及时蒸出,使用浓硫酸吸水都可以提高乙酸的转化率。

1.乙酸、碳酸、水和乙醇中羟基氢原子的活泼性比较

(1)理论分析:乙酸、碳酸、水、乙醇的分子组成中,均含有羟基氢,它们有相似的性质,如易溶于水、能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等。但由于与羟基相连的原子或原子团的不同,它们也呈现不同的性质,其羟基氢原子的活泼性顺序为乙酸>碳酸>水>乙醇。

(2)实验验证

将4种物质分置于4支试管中,并编号 ①H—OH,②CH3CH2—OH,

Ⅰ.实验过程:

操作 四种物质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各加入紫色石蕊溶液两滴 在③、④试管中,各加入少量碳酸钠溶液 在①、②中各加入少量金属钠 Ⅱ.实验结论: 羟基氢的活泼性:乙醇<水<碳酸<乙酸。 2.酯化反应实验 (1)实验装置

现象

结论(—OH中氢原子活泼性顺序) ③、④>①、② ③、④变红,其他不变红 ④中产生气体 ①产生气体,反应迅速,②产生气体,反应缓慢 ④>③ ①>②

(2)导气管末端未伸入液面以下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倒吸。 (3)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

①与挥发出来的乙酸发生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乙酸钠,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 ②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

③减小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使液体分层,便于得到酯。 (4)酯化反应实验中的四个注意问题

①注意防暴沸:反应试管中常加入几片碎瓷片或沸石防暴沸。 ②注意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吸水剂。

③注意试剂的添加顺序:不能先加浓硫酸,以防止液体飞溅;通常的顺序是乙醇→浓硫酸→乙酸。

④注意酯的分离:对于生成的酯,通常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将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