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中考生物备考交流材料:注重双基查漏补缺决胜中考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18:39: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考生物备考交流材料:注重双基 查漏补缺 决胜中考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三月桃花盛开,争奇斗妍,五月硕果累累。我们相聚在美丽的桃花之乡——尚市二中,参加ⅩⅩ教研室举行的ⅩⅩ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能力测试暨升学适应性考试质量分析研讨会。首先感谢教研室樊主任为我们搭建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感谢尚市二中乔校长为我们提供观摩学习的机会,让我们感受名师的教学风采,也相互交流中考复习备考的体会。今天,面对各位行家,我借此机会班门弄斧,向同仁们交流我校的ⅩⅩ年ⅩⅩ中考适应性考试情况以及生物复习备考的过程。我就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ⅩⅩ年ⅩⅩ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结构特点 (一)题型结构

全卷分为选择题、实验探究题和简答题两三种题型,满分为30分。其中选择题共7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实验探究1题,共6分,简答题2题,共10分。符合我市中考题型要求,试题难度中等。

(二)试题的特点

1、注重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

这是今年试题一大特点,十分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可以说在本份试卷中是无处不在,如1、2、4、43等等。同时也非常关注生物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的考查,重点考查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遗传与变异、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等内容。

2、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提高能力

试卷注重生物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实际,注重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大都采用与现实生活、生产实践相关的情境进行设问,如第7题,通过以小麦为载体,第43题针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条件,第44题从开花到结果形成种子和果实,对植物种子的结构和萌发条件以及遗传变异进行考查;第45题考查人体吸收营养和消化、人体与外界气体的交换和气体在人体内的交换,以及预防煤气中毒等方面的知识;既充分发挥了考试的教育功能,又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

3、重视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生物实验怎样强调都不过分”。生物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有序

的科学素养。本次实验题的考查强调基础实验和实验原则的理解,主要从操作目的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验现象下手,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及分析实验的能力。如从第43题对水稻种子萌发条件分组探究实验和第45题对植物在生长、发育、开花和结果等过程进行循序渐进的考查。

(三)考试情况分析

我校共232人参加这次适应性考试,最高得分30分,最低得分0分。满分30分1人,27分以上42人,占18.1%;26分以上66人,占28.4%;25分以上91人,占39.2%;24分以上107人,占63.3%;18分以上179人,占77.2%。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教材的知识点掌握不熟,更谈不上运用,审题不严密。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部位是输卵管,如选择题的第6题的②选项;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如第44题(2)小题的第一空只填图甲中①而漏掉②;把呼吸、呼吸运动和呼吸作用混为一谈,第45题第(6)小题答呼吸、呼吸运动、消化等错误答案;

二是书写不规范,生物用语不准确。混淆“导管”与“筛管”,对果实在生物体结构层次的掌握不好,对探究实验的提出问题时,容易漏掉问号,如第43题的(5)小题;也有部分学生不按要求答题,主要一是回答不完整,往往只答对一半,对而不全,却不能得分,如44题(2)中应填写①②,大部分学生只填①。二是要求填写图中的序号却填写了文字。如44题(3)中应填写①②③④,部分考试却填写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虽说正确但不符合答题要求。

二、今后复习备考的思路和建议

老师们,中考即将来临,为了抓好复习、取得理想的中考成绩,结合前段时间的复习情况以及这次ⅩⅩⅩⅩ年初中生物适应性考试质量分析研讨会议的精神,在此我就生物备考复习上应该加强的地方和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谈谈个人的想法以促进我们在备考过程中,发挥集体的智慧,从而更好地结合ⅩⅩ随州生物《中考说明》所涉及的考点,精心选题、组题,提高效率,决胜中考。复习不仅是一个回忆和熟练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在中考备考复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应用何种方法进行复习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提升。

结合ⅩⅩⅩⅩ年初中生物中考适应性考试,从生物试卷分析看,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基本概念不清;(2)设计实验能力不强;(3)试题阅读理解能力弱;(4)文字表达能力差,或称为六个“不够”:审题不够仔细,书写不够规范,基础不够扎实,思维不够灵活,表达不够清楚,实验不够重视。

事实上这几个方面通过复习策略的调整,是会得到很大程度改进的。我在此就个人的体会与大家交流,不足之处,望同仁们批评指正。

(一)未雨绸缪,合理有序

一进入备考阶段,老师应首先认真研读当年的《中考说明》,明确考试范围、能力要求,对照《中考说明》分析弄清每一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能力要求及问题情景、命题形式等;并与往年试卷作对比,弄清中考常考的主干知识点。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制定复习计划。一轮复习侧重基础知识的全面巩固,构建单元知识结构,重点梳理单元内知识脉络。二轮复习根据本学科知识内在联系,侧重跨章节知识联系的构建,强调综合分析、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三轮复习侧重于课堂限时训练和综合模拟训练。让师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章可循。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在复习中,应静下心来把生物课本梳理一遍,加强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自己构建一些知识网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第二轮复习不是“炒剩饭”,而是要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综合和细化。第二轮复习更要明确重点、难点。剖析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分散在各章节的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以体现知识间的本质因果关系和整体性,即进行专题复习。第三轮复习主要是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注重纠错,检查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把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地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中考中重现。

(二)注重双基,强化能力

学习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基础,对初中生物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从而应加强对“双基”的强化训练。在复习中,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先串成链,再织成网,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将所学知识浓缩其中,了解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具体位置,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讲究知识的梳理,注重扫描,加大知识的外延。如复习到生物圈中的人涉及呼吸、消化、循环、泌尿及神经系统的相互间的知识联系及运用,就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

(三)采取多种方式强化对概念的识记、理解和应用

在各种考试的题型中,都贯穿着对概念的考查、理解、应用,对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解及应用等。这就要求同学们做到认真听讲、细致读书、仔细做题、及时反馈。因为学习主要是由知识的认知、掌握与运用三个过程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