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4:51: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届高考政治 第一轮《经济生活》核心考点
宏观把握教材: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消费): 第1课:货币
第2课: 价格 第3课:消费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生产): 第4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5课:企业与劳动者 第6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分配):
第8课: 财政与税收(国家角度)
第7课:个人收入分配(个人角度)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交换):
第9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11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消费)
1
第1课:货币:
1、
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x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2、
币值与汇率变动规律
本国币值和本国汇率成正比,,本国币值与汇率与外国币值与汇率成反比。
3、人民币升值利弊分析: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 利: ①有利于进口;②有利于对外投资;③提高该企业和居民的国际购买力;
④有利于偿还外债;⑤出国留学和旅游增加
弊:
①不利于出口; ②外资投资成本增加,不利于吸引外资; ③导致国内生产能力下降、失业增加; ④本国外汇储备贬值。
第2课、价格
1、什么影响价格?
①影响因素:供求影响价格; ②决定因素:价值决定价格。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并与之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效率成反比。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2、价格影响什么(生活和生产): 对生活的影响:
①需求法则:一般说来,商品的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②需求弹性理论: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要量的
2
影响比较大(或: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弹性大)。 ③需求相关理论:
A替代品: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反之,则减少。(反向关系) B互补品:在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两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则增加。(正向关系) 3、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第3课:消费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提高消费水平?
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措施: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③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措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信心)。
④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有密切联系。(措施: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⑤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措施: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⑥居民的消费水平还受商品的质量、售后服务、消费心理等的影响。(措施: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原则。)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