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9 4:59: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书院楹联看古代书院的价值追求
作者:黄梅珍
来源:《学理论·下》2011年第01期
摘 要:书院楹联是书院有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副副内涵丰富的书院楹联中都蕴涵着古代书院尊师重教,师生关系融洽、强调学统,崇仰先贤先圣、提倡学术自由,扬弃门派之见和重视道德教育,强调修身明理等价值追求。 关键词:古代书院;楹联;价值追求
中图分类号:I207.6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3-0158-02
楹联,俗称对联,是根据汉字的字义、字形、词形及声韵等特点构成的,要求语言、声调、内容、形式都对称的一种文学形式。书院楹联作为书院有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修饰书院建筑的作用,更是传统文化在书院中最直接的体现。相对于祭祖颂德的宗祠楹联、超然玄妙的寺庙楹联,书院楹联多含教化性情、启迪智慧之意蕴[1]。书院楹联有的宣扬自家的学派源流及办学思想,有的标榜继承先辈书院遗风,有的言志抒怀,有的倡导学风,促进学术繁荣,尽显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独特魅力。“兴盈学海间,联镌书林处”,古代书院的楹联佳作可谓琳琅满目,难以胜数。好的楹联既能为书院增色,又可启人心志。一副副内涵丰富的书院楹联中都蕴涵着古代书院尊师重教,师生关系融洽、强调学统,崇仰先贤先圣、提倡学术自由,扬弃门派之见和重视道德教育,强调修身明理等价值追求。 一、尊师重教,师生关系融洽
联1:山书院楹联:师道立则善人多;教化行而风俗美[2]183
联2:菁华书院楹联:畴为责尽父师,此日桃李成阴,化雨涵濡东微远; 谁其诲我子弟,异时弦歌在耳,临风怀想北楼高。[2]42 联3:修身书院楹联:春风化雨恩浩荡;身教言传德崇隆[2]27 联4:会文书院楹联:秋月照人,春风坐我;青山当户,白云过庭[2]60
中国古代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书院教育不仅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良传统,而且追求道德完善的“为己之学”,倡导“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联1描述的是书院教育与乡俗教化相结合,对所在地的士气民风的改善及文化的普及起到了特殊的作用。菁华书院通过楹联形式称赞书院的创建对于处于偏远地区的文化发展极有意义,经过诸位教师的尽心尽责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养,大量优秀人才不断涌现,颂扬书院在培育人才方面作出的贡献。可见,书院自建立之初就肩负起教化民众和培育新风的重任,致力于下层社会教育的勃兴,热衷于文化和学术的普及。 书院之所以成为下层社会文化和学术传播的主阵地并传承千年,与书院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分不开的。在一些书院中,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学子仰慕导师,更有不远千里追随而来者。生徒们不顾清苦,以为学业精进与德操修养。师生之间、学子之间相互砥砺切磋,体现出了一种和谐的良好教育氛围,形成了尊师爱生的社会风尚。与官学师生常以“利害”关系调整远近亲疏不同,书院师生往往感情甚笃。联3即为这种情形的真实写照,此联横批为“尊师重道”,书院诸生感激老师育养之恩而撰写。生徒们用春风化雨、身教言传、秋月照人等称颂师长教诲之词来形容书院师生相处和谐,通过诸生这些充满感情的颂词足可见该书院师生关系十分融洽。 二、强调学统,崇仰先贤先圣
联5:考亭书院楹联:诚意在心,阐邹鲁之实学;主敬穷理,绍濂洛之心传。[2]108 联6:豫章书院楹联:一派心传,为异为同,皆足衍西江道脉; 群贤踵接,或仕或隐,大堪震东鲁宗风。[2]151 联7:澧阳书院楹联:台接囊萤,如车武子方称学者; 池临洗墨,看范希文何等秀才。[2]240
书院教育家们在书院讲学,传谕学旨,引领后学,故他们的学术思想逐渐成为这些书院的正统学术,由此形成了书院的学统。如南宋时期张讲学于岳麓书院,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并讲学于岳麓书院,陆九渊在象山书院讲学,吕祖谦在丽泽书院讲学;明代的湛若水、王守仁以书院为基地阐发心学;清代的顾宪成讲学于东林书院,阮元讲学于诂经精舍、学海堂[2]。由于书院教育家们学旨相异,师承有别,且其教学宗旨各有特色,经过生徒传承,久而久之,遂形成了书院各自的学统。溯考亭书院通过楹联标榜该书院阐发传播的是孔孟的儒家思想,遵循主敬穷理之法,继承发展宋代理学之真传。后学们自觉继承、尊崇、弘扬先师们的学术思想,使之发扬光大,构成中国学术史上一大特色。对后学诸生来说,发扬本派学统,光大门户乃是书院活动的要务。联6表明,豫章书院建立的目的在于使朱熹等人创立的理学得以延伸和发展,书院创办以来,许多德学皆优的士子相继来此深造,不论他们后来致仕为官或归隐讲学,他们对于振兴孔子所创立的学说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又如,白鹿洞书院的弟子们为了继承和光大朱子的学统,或自己创办书院,或讲学于书院,或联讲会,做育人才等,都旨在使之学统传承不绝。阳明弟子虽因地域、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支派,但他们都把阳明思想奉为学统,在发展和传播阳明学统上发挥了重要作用[3]。
多数书院均有祭祀先圣、先贤的制度,主要祭典孔子及其弟子,也祭典理学大师。不同书院因不同学统,祭祀的对象也有差别。此外,书院生徒对圣贤的仰慕还以楹联的形式表现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来,如联7借“囊萤照读”、“洗墨池”的传说,巧妙运用该书院附近两个遗迹,引出两位学有所成,名传后世的名人作榜样,勉励生徒勤学苦读,同时表达出对前贤名流的崇敬仰慕之情。 三、注重立志教育,激励诸生奋进
联8:龙渊书院楹联:龙虎际风云,有志竟成,诸生岂让凤池麟; 渊源溯濂洛,相观而善,此地何殊鹿洞鹅湖[2]313
联9:菁华书院楹联:绎志多忘嗟老大;读书有味且从容[2]42
联10:彝山书院楹联:励志肇童蒙,溯彝山挺秀,汴水流芳,中土英贤归手授; 储才先士习,况孟氏遗风,程门立雪,千秋正学著心传[2]63
立志作为书院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对于培养具有志存高远、德才兼备的人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章潢在《为学次第》指出学以立志为根源,“此志一立,此心恒存,一日千里,谁其御之?一念万年,谁其夺之?贯金石,通鬼神,树不朽事业,而无吞所生矣,不亦伟然大丈夫哉”[4]743,反映了立志的重要性。
书院教育家认为对儿童要从小进行立志教育,要求诸生“入学之初,即当立定志向”,而且要树立远大的志向。联8运用典故熟语,激励前来这里学习的诸生立雄心,树壮志,学有所成,志在必得,做一番功垂后世的伟业。龙场书院《教约》中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鼓励诸生立定方向,勤勉为学。如果不立志或经常忘掉自己所立志向的人,必将老大无成,后悔莫及,联9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东林会约》中曰:“夫志者,心之所之也。莫贵于人,莫灵于心”,[4]676指出立志的核心是自立,其实质是要求主体的价值自觉。联10劝戒书院诸生以古代圣贤为榜样,高标准要求自己,沿着圣贤的道路,按照圣贤的准则,努力使自己成为优秀人才;告诫书院诸生,只有遵循古训,做到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功济于时,德施济众,才能实现“三不朽”的理想。胡居仁也说为学要“正趋向以立其志”,“使志识坚定,气量宏远,立朝必能建树,居乡亦足模楷”(《钟山书院规约》)。不仅要树立远大的志向,而且要树立端正的志向,因为“志者,心之所至也。凡人心之此之彼,志必先为之向道,而后心乃从之而往也”(《文石书院学约》),“故学者之志,未有所向不端而可以有为也”(《朱文公文集》卷十四)。
四、重视道德教育,强调修身明理
联11:海阳书院楹联:遵鹅湖鹿洞条规,先德行,次文章,俱是作人雅化; 萃滦水横山贤俊,朝讨论,夜服习,无非为国储才[2]19
联12:龙岗书院楹联:有威可畏,有仪可象;无本不立,无文不行[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