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用】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作业无答案新人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9:47: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育学习+K12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单项选择题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说明( )

①物质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

②物质是指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 ③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④物质就是各种各样的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研人员宣布,他们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于去年9月首次探测到引力波。这一发现印证了物理学大师爱因斯坦100年前的预言。新发现不仅填补了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也意味着科学家抓住了揭开宇宙奥秘的“钥匙”。这一发现进一步佐证了( )

①世界统一于物质

②构成世界的物质成分是一样的 ③客观世界的多样性

④物质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东汉郑玄的著作《易论》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这句话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简易”“变易”和“恒常不变”。如日月的运行表现出一种非人为的自然,这是简易;其位置、形状却又时时变化,这是“变易”;然而总是东方出、西方落这是“不易”。这里的“变易”和“不易”分别表明( )

①万事万物都在运动 ②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③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世界是对立统一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2016年9月14日13时12分,西安市临潼区发生2.9级地震,周围地区有震感。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体现的哲理是( )

①任何物质形态都是以运动的方式存在的 ②运动是静止的一种特殊状态

③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④就具体存在方式来说,物质是静止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牛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古诗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②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教育学习+K12

教育学习+K12

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④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不正确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雾霾。这启示我们( )

①要尊重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②顺应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改造自然就必然会破坏自然 ④客观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2016年6月,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亚历山大·冈察洛夫(AlexandreF.GontCharov)研究团队利用金刚石对顶砧并结合脉冲激光加热技术,直观呈现了地球内部极端高温高压条件下铁的热力学行为,从而解释了地球磁场稳定存在的原因。该成果具有解释地球磁场由来和解读地球温度演化的双重意义。这表明(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人类可以穷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③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④人能够认识和创造规律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8.“当这个世界连最后一滴干净的水、一口干净的空气都没有了,钱还有什么意义呢?”这是电影《美人鱼》中的一句经典台词。下列表述与该台词哲学寓意一致的有( )

①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②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③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④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神舟十一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放功,并于10月19日凌晨与天宫二号成功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合体后,景海鹏和陈东两名航天员将进驻天宫二号,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中国航天取得的一个个胜利,为人类探索宇宙空间作出了贡献。这说明(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③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改造规律造福于人类 ④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上述材料表明( )

①人们对细胞生长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②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细胞生长规律,使之造福于人类 ③只有认识规律,才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医学研究事业成功的前提 教育学习+K12

教育学习+K12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要立足国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要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这是基于( )

①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和利用自然规律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人对自然的征服 ③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2.下图是某同学在听课时所撰写的课堂笔记。下列说法能够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的正确顺序是( )

第12题图

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③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④→③→②→① B.①→②→④→③ C.④→①→③→② D.②→①→④→③ 二、非选择题

13.中国人民银行表示,2016年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适当预调微调,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总需求管理,为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寓改革于调控之中,把货币政策调控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016年,央行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金融改革开放措施,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包括培育市场基准利率和收益率曲线,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及央行政策利率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促进形成境内外一致的人民币汇率。

(1)运用“认识运动”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稳健货币政策的哲学内涵。

(2)运用唯物论相关知识说明央行的金融改革如何有效推进? 教育学习+K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