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文明礼仪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7:09: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文明礼仪

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中国历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文明礼仪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今天的小学生将是21世纪建设的主力军,文明礼仪教育必须从小学开始,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校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那么,应如何在小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呢?以下浅谈个人看法。

“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说明良好的文明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达于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学的过程。为此,我提出在语文课堂教学时师生应做到:文明用语、声音洪亮,举止大方、仪表端庄,合作探究、共同进步。 一、青少年品德修养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家中的焦点,没有兄弟姐妹,父母的溺爱,养成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的性格,他们很多都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分享,不懂文明礼仪。从\大学生硫酸泼熊\的事件到马加爵案以及大学校园里面时不时出现的因为感情、奖学金、出国机会、学生干部评选等问题伤人和自伤的事件,都可看到他们道德修养的缺失。但,这也是我们教育的缺失。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 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

1

族命运。

叶澜教授说:“童年时期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儿童学会热爱学习,学会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并热爱学校、集体,做学校、集体的小主人,旨在为今后的学习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打下坚实的基础。”明确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在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过程中实现生命的不断发展。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道德修养教育的重要性,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至高点对教育提出的使命。

二、语文学科教育中人文性的重要地位和塑造健康人格的作用 教育是什么?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人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终点。可见,教育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的本源。教育的根本不仅在于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更在于塑造学生完美健康的人格。教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其实说的也是教育的作用。从这一个层面上来说,教育是生命活动的需要,教育应以人为本。学生学习,不只是学习知识,也不只是训练能力,更重要的是丰富心灵、完善人格。语文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它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而人文性是它的基本属性。《新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

2

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基础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位。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是美育的重要阵地。然而,尽管课程改革进行了一拨又一拨,但受传统课堂教学观的负面影响,长期以来,语文教育仍摆脱不了工具性过强,刻意追求客观性、确定性、抽象性的教与学的目标,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流于形式,语文学科中的美育作用没有有效得发挥出来。古语说:“文以载道”,语文教材中那一篇篇优秀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体悟生命的范本,从文章中流露出的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对生命的珍惜,对不幸的豁达,对朋友的真诚,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这一切,都可通过教师的教学如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去滋润学生的心田,浇灌他们的心灵之花,让他们的心灵充满阳光和雨露,懂得感恩和珍惜,礼让和宽容,豁达和坚忍。从而真正体现语文课的人文价值。如朱自清的《春》教会学生去感受生命的勃勃生机,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让学生学会坦然面对挫折和困难,保持豁达的心境;学习莫伯桑的《项链》让学生明白虚荣心的危害,过分虚荣必然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四、语文学科中品德修养教育的方式方法

首先,语文教师要有一定的人文素养,人文关怀。全国特级语文教师程红兵曾说:“人文性,从感性的层次来讲,是对人的理解,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