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4 1:26: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房山区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初 三 语 文
学校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6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一、基础·运用(共15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4分)
①“清明不只是扫墓祭拜,这一天里还有插柳、蹴鞠、放风筝的风俗,”知名作家冯骥才在第三届中国清明(寒食)文化论坛上说:“当这些民俗 殆尽时,清明节的内涵也将随之 。”
②冯骥才表示,国家舍弃3天的GDP,而将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增补为法定节日,不是件小事。他说,当前有不少公众特别是年轻人不了解节日文化内含。因此在平常的节日里,生活也是空空荡荡、无事可做。久而久之,传统节日便退化为普通的假日,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③他举例说,韩国的端午节至今仍保留着荡秋千等传统,日本的樱花节也必须穿和服。而中国人在清明节,除了扫墓祭拜,却并不清楚在这一天里还有插柳、蹴鞠、放风筝的风俗。冯骥才还表示,人民是节日遗产的携带者,更是节日的传承者。节日建设不应只由政府、专家打造出来,而更需要符合节日的主题。促使全民对节日实现集体认同,需从下一代抓起。同时,节日文化应该更多地与地域文化特点相结合,使之切实浸润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孩子们在节日中享受中华文化是我们的目标、更是我们的责任。否则,节日文化传承就是空谈。
1.文中第①段有一处标点错误,第②段有一个错别字,请分别找出来加以修改。 (2分) 答:(1)应将第①段中_____改为____。 (2)应将第②段中的“__”改为“___”。 2.为第①段横线处选择词语,修改第③段中的病句。(2分) (1)依次填入第①段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消逝 消亡 B.消失 消亡 C.消失 消散 D.消逝 消散
(2)修改第③段中的病句:__________________(1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7题。(11分)
①在堪称“北京小西藏”的房山区蒲洼乡,有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芦子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藏在大山里的小村庄,到了年节,却能吸引几百外村、外区县甚至外地人来祭拜先祖。原来,这里便是京冀两地“隗”(wěi)姓人的发源地。
②升族旗、唱族歌、撞传续钟、读族规祖训、祭奠先祖……隗氏家族自2007年成立文化联谊会以来,先后举办了11次祭祀先祖先烈的庆典。隗氏祭祖仪式
1
承载着对姓氏文化的传承,彰显了家族的凝聚力。在祭祀活动中,把家规家风作.
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宣讲,也能教导年轻人不忘家族传统美德,不忘对长辈的孝道。
③更令人称奇的是,隗氏祠堂内还悬挂着传续了18代的隗氏族谱。看着族谱上,每一代的每个名字不过占据一个小格子而已,族人们感叹,“历史留给每个人的位子,其实很小,在有限的生命里,更要传承先辈留下的美德,踏踏实实做人”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江河万里,自有源流。从创修的谱序中,我们发现,隗姓的历史大约可以溯觅到炎黄时代。据有关资料记载,隗姓氏族起源于秭(zǐ)归东南的隗国,历史名人众多:隗状,秦朝丞相,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第一任丞相;隗嚣,东汉西州名将,王莽末期封西州上将军;隗禧,三国时魏国郎中,少年时以砍柴为业,闲暇时间苦读,遂成为饱学之士,后被拜为郎中,撰有《诸经解》数十万言。当今时代,也有将军隗福临,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隗氏后人,承继家族传统,英明睿智,成就非凡,贤才辈出,不胜枚举。 .④续修宗谱意义深远,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察统绪,辨承流;序亲疏,定长幼;喜相庆,患相助;病相扶,困相帮。 !宗谱记载本源,垂后而不朽,续修宗谱的意义就在于此。
3. 第②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第④段加下划线字的笔顺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承载 (zài) “义”笔顺:B.承载 (zǎi) “义”笔顺:C.承载 (zǎi) “义”笔顺:D.承载 (zài) “义”笔顺:
4. 对第③段加点字意思的理解、为第④段画横线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是一项是( )(2分)
A.与“衔枚”的“枚”意思相同 这不正是来自宗谱的伟大凝聚力么 B.与“枚列”的“枚”意思相同 这是来自宗谱的伟大凝聚力 C.与“衔枚”的“枚”意思相同 这是来自宗谱的伟大凝聚力
D.与“枚列”的“枚”意思相同 这不正是来自宗谱的伟大凝聚力么
5. 晓明是隗氏后人,曾随家长在清明节参加过“隗氏家族祭祖大典”,他记得族谱上有一副对联,但有些字句记忆模糊了,请你帮他补全。(2分) 上联:□ □ 功 绩 昭 □ □ 下联:子 孙 □ □ □ 千 秋
6. 祭奠祖先,存续族谱,传承族规家训,可以约束后辈的行为,传承优秀的家族文化。其中家训是对子孙立身处世的教诲。以下书法作品的内容选自同一封名人家书,寄托了父亲对儿子的殷殷嘱托。你更欣赏那一幅?请从书体和内容两方面说明理由。 (3分)
2
第一幅 第二幅
答:我欣赏: 理由是: 7.前面两幅书法作品中的两句话,均出自 的《诫子书》,他是“智”与“忠”的典范,其另一句名言“ ,死而后已”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传奇故事多见于 (人名)的《 》(2分) 二、古诗文阅读 (共18分) (一)阅读《木兰诗》节选,完成8—11题(8分)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8.“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 的意愿。(2分)
9.阅读划线语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句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2分)
答:
10.这首民歌通过描写边塞特有的事物,表现军旅生活。请从文中找出此处描写,说说你阅读后的感受。(2分) 答: 11.木兰代父从军,屡建战功,在我国的古诗词中也有不少渴望建功立业的诗句,如:“ , ”。(2分)
(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10分)
【甲】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选自《资治通鉴》)
【乙】
①
班超为人素有大志,不修细节。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②,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