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雷梁简易施工方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6 13:41: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全桥共计20组梁,其中间距0.22m的为10组,间距0.35m的共8组,间距0.45m的共2组。除间距0.45m的采用标准支撑架连接外,其余采用自制支撑架加强横向连接。

为加快梁体就位速度,贝雷梁采用先拖拉前两组,形成架空铁路的工作平台,再在其上进行剩余梁组的横依、防护网系统的安装,然后通过预设在临时盖梁上的简易吊架,通过葫芦将梁体下落,实现剩余梁组的就位与固定。

前两组贝雷梁采用拖拉的方式进行架设,是施工的难点和重点,为保证施工及铁路系统安全,需作好防护系统。 1、防护系统 ①贝雷梁底部防护系统 贝雷梁底部防护系统从下往上依次为:防电板、2cm厚木板。通过该系统的防护,使贝雷梁底与铁路系统实现封闭。防护系统满布整个跨铁路施工区,面积为33m×36m。 ②防护栏杆 为保证今后贝雷梁及底模系统拆除时的安全,在桥面投影外每边3米处设置一防护栏杆。栏杆采用φ48钢管制作,作为上部支架系统操作时的安全防护。

③贝雷梁顶部防护系统 顶部防护主要是防止积水、物件等下落并意外穿透底部防护系统与接触网系统接触发生事故。顶部防护从下到上依次为:防水板,5cm厚木板铺装层。

(2)贝雷梁架设施工

为加快贝雷梁就位进度,采用先拖拉两组贝雷梁组,再利用该两组梁作为拖拉、横移平台进行剩余贝雷梁就位施工的方式进行。考虑到场地因素,计划在铁路桥上游侧进行贝雷梁的组装与拖拉作业。

精心整理

① 贝雷梁施工前准备

贝雷梁施工前,先将铁路桥上游碗扣支架平台搭设至要求位置。碗扣支架搭设范围为临时盖梁至13#~16#墩中心连线之间,其顶面搭设至比临时盖梁顶面高1.7m(高程517.5m)。

支架搭设至要求位置后,在其顶面用纵向(排距1.2m)15cm方木、横向(排距0.6)10cm方木、5cm厚木板形成一36米宽,44米长的操作平台。

在上游支架左、右侧距线路中心18米处盖梁上放置2个摇滚,沿线路方向每6米再放置一组(2个)共14个平滚,作为第一、二组贝雷梁拖拉滑道。

第一、二组贝雷梁组装区外的两侧支架平台上,横桥向每10米设置一根43钢轨。其余贝雷梁在该轨道上进行拼接,待第一、二组梁拖拉就位后,该钢轨作为梁组的横移轨道。第一、二组贝雷梁组装、连接至42米长后,在其上、下弦杆顶面满铺木板,为以后的防电板系统及剩余梁体推移作好防护准备。

②第一、二组贝雷梁拖拉 拖拉滑道及盖梁上自制吊架葫芦准备好后,分别在第一、二组贝雷梁组尾端下弦杆上设置一横穿单个梁组的30#工字钢,工字钢牢固固定在贝雷梁尾端;之后,将2个8t葫芦的挂钩钢丝绳分别与工字钢的左、右两侧相连,形成拖拉牵引系统。葫芦固定在临时盖梁设置的支架上,支架采用两根30工字钢制作,通过与预埋在盖梁内的工字钢焊接牢固固定在梁上。 拖拉时,必须使梁组左右两侧的葫芦牵引速度保持一致,每前进6米应检查、校正拖拉前进方向。受场地限制,拖拉采用边拖边接长的方式进行。在拖拉轨道上拼接贝雷梁时,先将人行道上方支架进行加强,使其也作为梁体组装平台,在之后的支架上全部满拼贝雷梁后(此时,梁组总长度为45米),拆除防电板安装平台上的支架,使第一组梁悬臂约5米后,开始进行拖拉作业。

精心整理

第一次拖拉悬臂达到21米时,须停止拖拉,并在尾端接长15米配重梁;之后当悬臂达到27米时,停止拖拉,在尾端接长6米梁组,并在尾端配置8t配重,配重可通过塔吊将固定在一起的贝雷梁片吊放至尾段6米范围内。整个拖拉过程分两次接长和一次施加配重过程。拖拉的间歇期间,要检查支点处杆件连接、摇滚、支架系统等是否出现异常,防止事故发生。

拖拉进行过程的同时,进行第一、二组贝雷梁的防护系统安装。拖拉施工前,先在所有贝雷梁下弦杆顶部固定3cm厚,1.9m长木板,防止施工时物件下落损坏防电板或铁路设施。每个防电板单元宽2m,长4米,施工时,事先在防电板和宽5cm、厚3cm、长2m的木条中心打眼,眼孔直径为10mm,间距0.3m,排距0.75m。之后用绝缘螺栓通过孔眼将木条、防电板栓接接固定。每根木条上设置间距0.3m的2个铁丝箍圈,铁丝箍圈上部做成一直径10mm的圆圈。进行贝雷梁拖拉时,在贝雷梁悬臂段(架空铁路涵洞人行道的操作平台上)用2.2米长φ10钢筋穿过同一木条上的铁丝圆圈,使木条连同防电板通过钢筋牢固悬挂在贝雷梁下弦杆上,实现防电板的固定、安装。φ10钢筋固定在贝雷梁下弦杆上。施工前要作好各项准备工作,尽量缩短拖拉时间。 梁端头到达下游侧临时盖梁吊架作业范围时,考虑到梁组拖拉悬臂变形较大,可先采用葫芦将梁头吊起,再缓慢放至事先设置在盖梁枕木剁上的摇滚上(下游侧摇滚顶面高度与上游侧同高),使梁头能平顺地在摇滚上继续前进,直至梁头到达设计位置,完成拖拉过程。然后,再将吊架上手动葫芦挂钩固定在梁组上,将其缓慢吊起,拆除枕木垛子后,再将梁组缓慢放至盖梁支座上,实现落梁就位。

两组梁拖拉到位后,将两组梁靠拢,形成一贝雷梁组操作平台。 ③剩余贝雷梁组施工

精心整理

前两组梁拖拉就位后,将事先拼接好的第三组梁通过钢轨横移至第一、二组梁的拖拉位置,再通过摇滚、平滚等进行纵向拖移,直接从前两组梁顶面纵移至下游;然后再通过吊架葫芦抬高1.5m左右,将防电板系统固定在梁底,完成防护系统的安装、固定;之后,将其底部的两组贝雷梁移开,第一组向吊架方向移,另外一组向桥梁右侧移,在腾出1.8左右的落梁宽度后,将葫芦缓慢下放至盖梁支座上,实现落梁操作;为配合下一组梁的就位及防电板安装,将第一组梁与该组梁靠拢,形成一较宽的贝雷梁封闭操作平台。重复以上操作,实现剩余梁组的就位。 在进行梁组横移、纵移的同时,进行待移梁组底部木板、上部木板、防水材料等的安装、铺设,保证达到连续作业。 ④横移过程中,贝雷梁距接触网系统太近,除底部有防电板防电外,还需作好接地措施。 ⑤ 贝雷梁系统拆除 跨中底模系统拆除后进行贝雷梁拆除。拆除先从外侧梁组起,向桥面中心线逐组进行。最外侧梁组通过设在已成型的桥面翼缘侧上的卷扬机,直接提升至桥面,完成拆除;内侧贝雷梁组先通过在盖梁平台上的葫芦横向平移至翼缘,再通过卷扬机起吊至桥面完成拆除。 四、施工辅助措施 为配合贝雷梁施工,主要采取了自制吊架、自制支撑架、葫芦固定支架等措施。

1、自制吊架

为加快贝雷梁就位进度,在临时盖梁上设置自制的吊架。吊架采用万能杆件制作,杆件高6米,宽2米,形成一简易的固定“塔吊”形式。吊架设置在

精心整理

上、下游临时盖梁线路左侧边缘,盖梁在该处加宽为3米。其上设置葫芦,起到起梁、落梁的作用。底部通过与预埋的工字钢焊接牢固固定在临时盖梁上。

2、自制支撑架

支撑架采用两种自制件,1型为连接8榀间距0.22m专用,2型连接5榀间距0.35m专用。以上都采取单个支撑架连接一组贝雷梁的形式,将每个节点(3米一节段)端头进行横向加强连接。自制件主要采用10#和5#不等边角钢制作,螺栓采用与标准支撑架相同的锥型套筒螺栓。 3、葫芦固定架 拖拉时,葫芦牵引的稳定、均衡对于拖拉速度和拖拉安全关系较大。为保证拖拉安全,将葫芦固定在盖梁上。葫芦固定架采用18工字钢焊接组成三角架形式,置于拖拉轨道前端盖梁上,高1.7m,顶部与拖拉的梁底平。在第一组梁拖拉就位后,拆除靠吊架侧的支腿,使第一组梁能向吊架侧横移;之后,恢复该支腿,进行第二组梁的拖拉;第二组梁拖拉到位后,拆除葫芦固定架,保证梁组能在盖梁上横移。 五、跨中段模板系统 跨中段因施工空间受限,需对模板系统进行特殊设计。对于一般地段,从设计箱梁底向下依次为:1.2cm竹胶板;5cm厚横向分配方木(间距10cm);15cm厚纵向分配方木(间距60cm);碗扣支撑件(60~112cm);分配枕木(16cm);5cm厚木板铺装。对于空间小于20cm地段,用枕木或方木作为支撑件。经计算跨中设计箱梁底与贝雷梁顶面距离为113cm;上游侧贝雷梁端头处与贝雷梁顶面距离为33cm;下游侧贝雷梁端头处与贝雷梁顶面距离为80cm。

受施工空间限制,底模系统拆除操作难度较大,采取人工拖拉方式拖至翼缘侧贝雷梁平台上,再通过安装在桥面的卷扬机系统吊至桥面,完成拆除。

六、梁体钢筋混凝土施工

精心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