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 11:52: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作者:柳叶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第01期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模式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怎样开展合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应注重从三方面着手:首先是准备环节,即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然后是核心环节,即在课堂中开展实在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最后是反馈环节,即考察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成效。 关键词:课堂管理 组建 小组合作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被广泛运用,那么在课堂教学中,生生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我个人认为应注重从三方面着手:首先是基础环节,即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然后是中心环节,即在课堂中开展实在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最后是反馈环节,即考察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成效。[1]

一、准备环节: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

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学习的研究结果表明,小组的组成对合作学习的效果影响较大。我们应该尽量找出有效的分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2]

1.分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所谓“异质”分组,就是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甚至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 2至8名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这样,小组内的学生之间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是不同且互补的,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由于各小组是异质分组,这样就使得各小组间是同质的,为各小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这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是实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重要技术,在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是:先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包括性别、学习习惯、个性特点、组织能力、学业成绩等情况,然后将全班学生按成绩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层次,把四个层次学生适当搭配,分成合作小组,各小组间的层次、人数、性别比例基本平衡,最后选择组织管理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可由教师指定,也可由组员推选,还可以实行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这方面的发展机会。异质合作小组的规模是不确定的。如果学生不习惯合作学习,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安排他到2人配对的小组中,完成一些简单的认知目标明确的任务,以便使他获得一些经历,进而从事涉及范围更广的工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分工

在传统的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往往没有明确的个人责任,这容易导致“责任扩散”,小组成员各做各的、一盘散沙,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小组成为学生逃避学习责任 的 “避 风 港 ”。合作学习特别强调在小组活动中必须明确每个组员的个人责任,以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合作,要使学生们认识到,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也就是小组成员之间必须互相依赖,“荣辱与共”。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往往通过角色、资源等的分配来明确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使他们相互依赖。让不同的小组成员担任不同的角色。在合作学习小组中,让不同的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决议并编写小组报告;检查员,负责保证小组所有成员都能清楚地说出小组得出的结论或答案;纠错员,负责纠正小组成员在解释或总结中的任何错误;总结报告员,负责重述小组的主要结论和答案;联络员,负责小组与教师及其他小组进行联络和协调。这样,小组成员分工负责,共同实现小组目标。我们在划分角色是可以根据学生特点来进行。做事有耐心的同学可以负责做记录,做事仔细的同学可以纠错,具有领导能力的同学可以担当联络员。 3、.改革学生座位形式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应改革面对背的观众式座位排列,很多班级一般是采用前面的同学转身面对后面的同学这样的座位形式,但是这样不便于全部学生面对老师,所以最好是采用“矩形式”或“马蹄式”的座位形式。这样,学生面对的除了老师,还有同学,方便师生、生生交流与协作。[3]

二、核心环节:在课堂中开展实在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一节课不长,只有40分钟,对于数学来说更不够用,如何合理地运用这40分钟的时间,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新的数学知识,让他们能充分地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呢?我觉得利用好小组合作活动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帮助。 1.抓住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为此,教师要合理选择契机,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把那些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为了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并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我认为以下几种情况下适时使用。 (1)在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适合组织合作。

(2)在重点、难点处或重、难点得不到突破时适合引导合作。 (3)在实验探究规律时适合组织合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解答“开放性”问题时适合引导合作

数学内容是较为抽象和深刻的,由于“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地去思考,这时可以先通过独立解答,再合作讨论。让学生从别的学生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一个角度,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拓展了解题思路。事实上,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往往是出于教师的意料,他们敢于创新求异,跨出新的境界。

2.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

目前,在课堂上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刚刚进入角色,思维刚刚展开,所讨论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教师考虑到时间问题,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便偃旗息鼓,中止大家的讨论。这样学生的讨论热情一下子冷却了,讨论流于形式,合作变成了一种课堂的点缀。我认为,首先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必须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空,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才会有交流的需要。其次,教师必须给足学生讨论交流的时空,让各种不同的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的发挥。第三、学生合作后教师要给足学生发言、补充、更正甚至于辩论的时空,这个时候是学生思维火花最易闪现的时候。每一接数学课都有不同的内容,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学生的掌握程度来确定小组合作的时间。 3.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和监控

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是合作者、指导者。有的老师喜欢在学生小组学习时走来走去,或若无其事的东张西望,或忙于在各小组间巡视、赶场,但很难看见教师参与合作与引导,悬浮于表,未能真正发挥教师指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监控学生的合作学习。这一点对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指导主要包括合作技巧的指导和学习困难的指导两个方面。合作技巧的指导,主要是指导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如何向同伴提问、如何辅导同伴,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学会共同讨论、学会相互交流等。学习困难的指导,是指当合作学习小组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反馈环节:考察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收获

毫无疑问,作为老师是应该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很多教师认为考察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收获只看他(她)是否能回答出问题或是否能正确写出题目的答案就行了,其实考察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收获不单只看上面所说的,应该从行为、情感和认知三方面去考察。例如:一位同学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后没能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或没能写出问题的答案,是否就表示他(她)在这次小组活动中没有收获呢?其实不是。如果他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很专心或者比以往专心,那也是进步,也是有所收获;在情感体验方面,可能自信心提高了或者对数学的兴趣浓厚了,那也是很大的收获;在认知方式方面,如果能自己独立提出见解(不管对错),没有依赖老师和其他的同学,那也是一种进步。可以从上面很多的方面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