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一中2016届高三冲刺模拟卷(A卷)语文试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6 0:56: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合肥一中2016届高三冲刺模拟卷(A卷)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巧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不仅包括中国境内现存的文化,也包括曾在中国境内的文化、部分藩属国的文化。尽管这些藩属国今天已经不在中国疆界内了,但历史上它们属于中国文化的范畴,并且中国文化至今对它们依然还有强大的影响。除此之外,有些民族的主体在境外,但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中国,他们的文化已经跟其母体的文化有所区别了。例如,新疆有俄罗斯族,他们的文化也是中国文化一部分。

因此,中国文化应该包括境内所有民族的文化,不要片面将其理解为华夏汉族这一主体民族的支化。尽管长期以来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人数也占鲍对多数,但要注意,汉族及其文化一直处在不断变化中。如果它不具有多元的文化特征,没有吸收大量其他民族的人口和文化,那么,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它都不可能有今天这样重要的地位。

我们为什么会有我们的文化自信?就是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善于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而且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历来有一个非常大酌优点,就是吸引、融合其他民族人口。它吸收、融合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准是什么呢?不是血坑,而是文化!血统是没有办法改变的,除非通婚,但是文化则不同。在文化上,只要接受中国交化,就等于承认了是中国支他的—部分,从文化认同上说,七家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从血统来说,?炎黄子孙?是非常多元的,根本就不是一个老祖宗可以传下采的。著名诗人白居易是从中亚迁到内地来的。唐朝有好多姓白的其实都是中亚人。正因为他们把文化带过来了,中国支化才丰富多彩。

中国之化的特色主要有三点:

一是中国文化是独立发展的.在西方人打开中国走门之前,中国文化主要是独立发展的。它吸收其他丈化,主要是在一些枝节上,而不是主体。如,佛教传播到中国,是中国文化改变了佛教,所以就有了中国文化和佛教结合产生的禅宗。这一特点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理因素。从当时的中国版图来看,东、南、西、北要么是高原,山脉、大洋,要么就是中国文化影响的地方。因此,中图文化基本上是独立发展的.在封闭的大环境中,它最先进。在外界突破地理障碍,把文化带到中国以前,它没有什么挑战。也正因如此,它是延续的。

二是中国文化相当自信。汉族基本上是农业民族,从中国的疆域来看,中国适合农耕的地区在西汉时已定型,所以中国基本上还是适应农业社会的.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文化又有相当自信的特点。在中国的确在大的地理范围内是最先进的情况下,这种自信没有害处。但如果已受到外界的挑战,事实又证明已不是?天下之中??无所不有?了,却依然持有一种片面、过分的自信,那就不能适应世界潮流了。

三是中国文化历来是开放而不传播的。汉朝、唐朝比较开放,讲?汉唐雄风?。确实,汉朝、唐朝的开放超过了其他朝代,但它的开放是允许、欢迎各国来,很少往海外派人出去,甚至是禁止中国人出去的。宋朝甚至认为,文化不能随便传,禁止出口图书到辽国或者西夏。明朝郑和下西洋是宣扬国威,而不是传播中国文化。但如果不传播,谁会承认、接受先进的中国文化呢?

(摘自《中国需要怎样的文化自信》,作者葛剑雄。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文化包括中国境内现存的文化、曾在中国境内的文化、部分藩属国的文化,还包括主体在境

外,但长期生活在中国的一些民族的文化,如中国境内的俄罗斯族文化。

B.中国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它以文化为标准,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具有多元的文化特征,因此不管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它都具有重要国、的地位。

C.在西方人打开中国的大门之前,中国文化基本上是独立发展的,它主要是在一些枝节上吸收其他文化,不会从主体土全盘接受外来文化,禅宗的出现就说明了返一点。

D.只开放而不传播是中国文化历来的特点之,即使在开放程度超过了其他朝代的汉朝、唐朝也是如此,明朝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并不是传播中国文化,而是宣扬国威。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一些藩属国历史上属于中国文化的范畴,中国文化至今对它们仍然有强大的影响,尽管这些藩属国今天已经不在中国境内了,但这些藩属国文化仍然属于中国文化。

B.我扪之所以会有中国文化自信,就是因为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善于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而且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历来有吸引、融合其他民族人口的优点。

C.从以前的中国版图来看,中国处于相对封闭的大环境中,而中国文化又是封闭的大环境中最先进的文化,它自始至终都没有受到其他文化的挑战,因而能够延续至今。

D.汉族基本上是农业民族,中国适合农耕的地区在西汉己定型,基本上能够适应农业社会,这给中国文化带来了相当自信的特点,因为此时此地,它确是最先进的文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虽然长期以来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人数也占到绝对多数,但把中国文化理解为华夏汉族的文化是片面的,因为中国文化应该包括中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文化。

B.从文化上来看,只要放弃了自己原来的文化,认同了中国文化,那么不管来自哪里,都可称为“炎黄子孙”,如白居易;而要从血统上变成炎黄子孙,那只有通婚。

C.中国文化在历史上取得了“天下之中”“无所不有”的辉煌成就,但如果已受到了外界的挑战,已不是最先进的文化了,那就应该向其他文化学习,吸收其优点,

D.如今,我们应当对中国文化充满充分的自信,但又不能持有片面、过分的自信.否则就不能适应世界潮流;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主动地传播中国文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珏,字希范,湖州长兴人。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初游太学,以书遗中书舍人邹浩曰:?公始为博士论取士之失,免所居官,在谏省斥宫掖之非,远迁岭表,岂逆计祸福,邀后日报哉,固欲蹈古人行也。今庶政岂尽修明,百官岂尽忠实,从臣继去,岂尽非才,言官屡逐,岂尽有罪!信任逾曩昔而拱默不言,天下之士窃有疑焉,愿有以慰塞群望。?浩得书愧谢之。宣和四年,擢监察御史,坐言事知舒州,留为尚书主客员外郎。

【注】

建炎元年,复召为中书舍人,至泅州,上书言:?金人尚有屯河北者,万一猖獗而南,六飞岂能无警,乞早赐行幸。西兵骁勇,宜留以为卫。西京舟船,恐金人藉以为用,并令东下。?时李纲已议营南阳,珏未嘉也。既至,极言南阳兵弱财单,乘舆无所取给,乞驻跸金陵以待敌。汪伯彦、黄潜善皆主幸东南,帝遂如扬州。潜善兄潜厚除户部尚书,珏言兄弟不可同居一省,帝遣张悫谕旨,珏论如初。诏潜厚提举醴泉观。

迁吏部侍郎,同修国史,言:?淮甸备敌兵食为先今以降卒为见兵以籴本为见粮无一可恃维扬城池未修军旅多阙卒有不虞何以待之?已而金人果乘虚大入,帝亟如临安,以珏为龙图阁直学士知宣州。俄复为吏部侍郎。

隆佑大后奉神主如江西,诏珏为端明殿学士、权同知三省枢密院事从行。金人攻吉州,分兵追太后,舟至太和县,卫兵皆溃,珏奉太后退保虔州。监察御史张延寿论珏罪,珏亦上书自劾,逾岭俟命,落职,提举江州太平观。延寿论不已,责授秘书少监,贬衡州。绍兴元年,许自便。明年,以朝散大夫分司西京。卒于梧州,年五十五。官其二子。八年,追复龙图阁学士。

(选自《宋史》)

【注】六飞:古代指皇帝的车驾六马,疾行如飞;文中指皇帝。

4.下列对文中嘶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淮甸备敌/兵食为先/夸以降卒为见兵/以籴本为见粮/无一可恃/维扬城池未修/军旅多阙/卒有不虞/何以待之

B.淮甸备敌兵/食为先/今以降卒为/见兵以籴本为见粮/无一可恃/维扬城池/未修军旅多/阙卒有不虞/何以待之

C.淮甸备敌/兵食为先/今以降卒为/见兵以籴本为/见粮无一可恃/维扬城池未修/军旅多阙/卒有不虞/何以待之

D.淮甸备敌兵/食为先/今以降卒为见兵/以籴本为见粮/无一可恃/维扬城池/未修军旅多/阙卒有不虞/何以待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在宋代是指参加科举考试通过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的人;明清时期,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三名分别称为探花、榜眼。

B.太学,我国古代设立在京城,用以培养人才、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西周时已有太学之名,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为西汉设太学之始。

C.博士,古代多指博古通今、能言善辩的人。也常用作学官名,起源于战国,秦、汉时设置,因其掌通古今,以各谘诣,为学术顾问的性质。

D.跸,初指帝王出行时清道,禁止行人来往,帝王出行时所经过的道路称为跸道,清道的吆喝声称为跸声。后常用“跸”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窖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tr一项是()c3分)

A.刘珏敢于直谏。初游太学,写信向中书舍人邹浩直言进谏,力陈当今诸多弊病,希望邹浩能够有所作为,得到认可。后来刘珏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B.刘珏深谋远虑。担任中书舍人之职时,看到金兵对皇帝所处之地谢有威胁,力主迁徙。后来皇帝接受汪伯彦、黄潜着提的前往东南的建议,停驻扬州。

C.刘珏对战事有远见。任吏部侍郎时,认为在兵力安排与城池防御方面问题突出,战斗力不强一旦金兵^侵,后果不堪设想。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D.刘珏勇于承担责任。在随同隆祜太后到江西时,遭到金兵追击,卫兵溃散,情势危急,刘珏护太后到虔州。后刘珏主动上书请求处罚,为此事担责。 7.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西京舟船,恐金人藉以为用,并令东下。(5分)

(2)已而金人过乘虚大入,帝亟如临安,以珏为龙图阁直学士知宣州。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11分)

梅树 【清】吴伟业

枳篱茅舍掩苍苔,乞竹分花手自栽。 不好诣人贪客过,惯迟作答爱书来。

闲窗听雨摊书卷,独树看云上啸台。

桑落酒香卢橘美,钓船斜系草堂开。

【注】①梅村:诗人别墅名字。②枳(zhǐ)篱:枳,多刺灌木,可编篱笆。③啸台:东晋江微《陈留志》“阮嗣宗善啸,声与琴谐,陈留有阮公啸台”,这里泛用作登台典故。④桑落酒:刘绩《霏雪录》“河东桑落坊有井,每至桑落时,取水酿酒”,故名桑落酒。 8.请结合诗歌颔联,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5分)

9.吴梅村的诗追求“闲趣”,请结合首、颈、尾联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