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题练习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7 18:55: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A) 对任何反应在任何温度范围内 (B) 对某些反应在任何温度范围内 (C) 对任何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D) 对某些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41. 在反应 A→B→C,A→D 中,活化能 E1> E2> E3,C是所需要的产物,从动力学角度考虑,为了提高C的产量,选择反应温度时,应选择:( ) (A) 较高反应温度 (B) 较低反应温度 (C) 适中反应温度 (D) 任意反应温度

42. 氢和氧的反应发展为爆炸是因为:( )

(A) 大量的引发剂的引发 (B) 直链传递的速度增加 (C) 自由基被消除 (D) 生成双自由基形成支链

43. 对于反应 X + 2Y → 3Z,[Z] 增加的初始速率为:( )

[X] [Y] [Z]增加0.0050mol/dm3所需的时间/s 0.10 mol/dm3 0.10 mol/dm3 72 0.20 mol/dm3 0.10 mol/dm3 18 0.20 mol/dm3 0.05 mol/dm3 36

(A) 对X和Y均为一级 (B) 对X一级,对Y零级 (C) 对X二级,对Y为一级 (D) 对X四级,对Y为二级

44. 平行反应;(1)A→B;(2)A→D。两反应的指前因子相同而活化能不同,E1为120kJ/mol,E2为80kJ/mol,则当在1000K进行时,两个反应速率常数的比(k1/k2)是:( )

(A) k1/k2=8.138×10 3 (B) k1/k2=122.8

(C) k1/k2=1.55×105 (D) k1/k2=6.47×104

45. 2M→P为二级反应,若M的起始浓度为1mol/dm3,反应1h后,M的浓度减少1/2,则反应2h后,M的浓度是:( )

(A) (1/4)mol/dm3 (B) (1/3)mol/dm3

(C) (1/6)mol/dm3 (D) 缺少k值无法求

--

46. 某反应,k=7.7×104s1,又初始浓度为0.1mol/dm3,则该反的半衰期为:( ) (A) 86580s (B) 900s (C) 1800s (D) 13000s

二. 填空题(第11、12章)

1.有一反应m A → n B是一简单反应,其动力学方程为–d cA /dt=k cAm,cA的单位是 mol/dm3,时间单位为s,则:(1) k的单位为 。(2) 以dcB/dt 表达的反应速率方程和题中给的速率方程的关系为 。

2. 已知反应 2A + B = 2C 某一瞬间的 rA = 12.72 mol·d m –3·h1 ,则

rB= ,rC= 。

3. 分别用反应物和生成物表示反应A+3B=2C的反应速率 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

4. 气相基元反应 2A → B (速率常数为k1) 在一恒容的容器中进行,p0 为A的初始压力,pt为时间t时反应体系的总压,此反应速率方程 dpt/dt= 。

5. 反应 A+B=C 的速率方程为-dcA/dt=kAcAcB/cC ,则该反应的总级数是 级。 若浓度为mol/dm3,时间以s为单位,则速率常数kA的单位是 。

6. 某反应的化学计量式为1/2A+B=D+1/2E ,其速率方程为-d[B]/dt=k[A]1/2[B],若化学计

16

量式写成 A+2B=2D+E ,则此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

7. 反应分子数只能是 ,一般不会大于 。

8. 零级反应肯定 基元反应。(填是或不是);在基元反应中,实验活化能Ea的物理意义是 。

9. 反应aA→P ,已知反应物消耗5/9所需时间是它消耗1/3所需时间的2倍,则该反应的级数为 ,其计算式为 。

10. 公式k=Aexp(-Ea/RT)中的Ea 称之为 ,Ea是一与 的量。 11. 在恒温下,加入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的原因是 , 而升高温度能增加反应速率的原因则是 。

三. 简述题(第11、12章)

1. 某总包反应速率常数κ与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的关系为κ=κ2(κ1/2κ3)1/2,则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与各基元反应的活化能、指前因子的关系如何?为什么?

2. 在298~308K温度区间内,服从霍夫曼经验规则的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值的的范围是多少?

3. 从反应机理推导速率方程时,可有几种近似方法?各有什么适用条件? 4. 简要评述化学反应速率理论中碰撞理论的优缺点。

5. 化学反应动力学分为总包反应、基元反应和态-态反应三个层次。何谓态-态反应?它与宏观反应动力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当前研究分子反应动态学的主要实验方法有哪些?

6. 简述催化剂的主要特征。

四. 计算题(第11、12章)

1. N2O5→2 NO2+1/2 O2 为一级反应,其反应速率常数 k1=4.8×104秒1,求: (1) 该分解反应的半衰期。 (2) 若初始压力为66661Pa,问10min后,压力为多少?

2. 在一抽空的刚性容器中,引入一定量纯气体A发生如下反应:A(g) → B(g)+ C(g)。 设反应能进行完全,经一定时间恒温后,开始计时测定体系总压随时间的变化 (见下表,实验温度为323K) 。求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 0 30 50 ∞ 时间/min 53329 73327 79993 106658 p(总)/Pa 3. 25℃时,乙酸乙酯与NaOH的皂化作用,反应的速率常数为6.36 dm3/(mol·min),若起始时酯和碱的浓度均为0.02 mol/ dm3。试求,10 min后酯的水解百分数。

4. 某反应,当反应物的转化率达20%时:若T=300K,则需时12.6分钟;若T=340K, 则需时3.20分钟。试估算其活化能。

5. 在一恒容均相反应体系中,某化合物分解50%所经过的时间与起始压力成反比,试根椐以下两组数据推断其反应级数并计算:

---

(1) 两种温度下的k值,用(mol·dm3)1·s1表示 (2) 求反应的实验活化能Ea

已知:T=967K 时,起始压力p0=39.20 kPa,半衰期 t1/2=1520 s T=1030K时,起始压力p0=48.00 kPa,半衰期 t1/2=212 s

6. 气相反应 I2+H2→2HI 已知反应是二级反应,在673.2K时该反应的速率常数为

--

9.869×109(kPa?s)1。现在一反应器中加入50.663 kPa的氢气,反应器中已有过量的固体碘,固

17

体碘在673.2K的蒸气压为121.59 kPa(假定固体碘和它的蒸气很快达成平衡),且没有逆向反应。试计算所加入的氢气反应掉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五. 证明题(第11、12章)

1. 已知气相反应 I2 + H2 → 2 HI 是二级反应,试证明下面的反应机理是否正确:

(ⅰ) I2 (g) = 2I (快速平衡,平衡常数为K) (ⅱ) H2+2I → 2 HI (慢步骤,速率常数为k) 2. 某一n级反应,其速率方程为d [B]/dt=-k [B]n, 试证明此反应的半衰期为 t1/22n?1?111??A? n?1(n?1)kan?1a3. 试证明一级反应的转化率分别达到50%.75%.87.5%时,所需要的时间分别是t1/2 ,2t1/2 和3t1/2 。

4. 已知反应 H2+Cl2=2HCl 的反应机理由以下基元反应所构成

(1) Cl2+M→2Cl+M (速率平衡常数k1) (2) Cl+H2→HCl+H (速率平衡常数k2) (3) Cl2+H→HCl+Cl (速率平衡常数k3) ……

(4) 2Cl+M→Cl2+M (速率平衡常数k4)

试证明: r=(1/2)d[HCl]/dt=k[Cl2]1/2[H2]

5. 已知复合反应 H2+Br2=2HBr 的反应机理由以下基元反应所构成 (ⅰ) Br2 ? 2Br (速率常数为k1) (ⅱ) Br + H2 ? HBr + H (速率常数为k2) (ⅲ) H + Br2 ? HBr + Br (速率常数为k3) (ⅳ) H + HBr ? H2 + Br (速率常数为k4) (ⅴ) 2Br ? Br2 (速率常数为k5)

试证明: [H] = k2 (k1/k5)1/2[H2][Br2]1/2/ {k3[Br2]+k4[HBr]} 6. 乙醛的离解反应―CH3CHO=CH4+CO‖的反应机理为: (1) CH3CHO→CH3+CHO (速率常数k1)

(2) CH3+CH3CHO→CH4+CH3CO (速率常数k2) (3) CH3CO→CH3+CO (速率常数k3) (4) 2CH3→C2H6 (速率常数k4) 试证明: d[CH4]/dt=k2(k1/2k4)1/2[CH3CHO]3/2 7. 光气热分解的总反应为COCl2=CO+Cl2,反应历程为

(1) Cl2=2Cl

(2) Cl+COCl2→CO+Cl3 (3) Cl3→Cl2+Cl

其中,反应(2)是速控步,(1) 、(3)是快速对峙反应。 试证明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dx/dt=k[COCl2][Cl2]1/2

8. 有反应C2H6+H2=2CH4,其反应历程为

(1) C2H6=2CH3 (平衡常数为K)

18

(2) CH3+H2=CH4+H (速率常数k2) (3) C2H6+H=CH4+CH3 (速率常数k3)

设反应(1)为快速对峙反应,对H可作稳态近似处理。

试证明: d[CH4]/dt=2k2K1/2d[C2H6]1/2[H2]

第十三章 表 面 物 理 化 学

一. 选择题

1. 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可逆地将1mol水的表面积增加10倍,作功为W,水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ΔG。此时,W与ΔG的关系为 :( )

(A) ΔG=-W (B) ΔG=W (C) ΔG<W (D) 不能确定

2. 液体的表面张力γ可表示为 :( ) (A) (?H/?A)T, (B) (?A/?A) T, (C) (?U/?A)S, (D) (?H/?A)S, ,,,, p n ip n iV n iV n i

- 2

3. 298K时,水-空气的表面张力γ=7.17×10 N/m ,若在298K,p?下可逆地增加水的

表面积4×10 4 m2,环境对体系作的功W为 (△U=Q+W ):( )

--

(A) -2.868×10 5 J (B) 2.868×10 5 J

--

(C) -7.17×10 5 J (D) 7.17×10 5 J

4. 已知293K时,水-空气的表面张力为7.275×10 2 N/m ,若在293K,p?下可逆地增加水的表面积4 cm2 ,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为 :( )

--

(A) 2.91×10 5 J (B) 2.91×10 1 J

--

(C) -2.91×10 5 J (D) -2.91×10 1 J

5. 在相同温度下,固体冰和液体水的表面张力哪个大?( ) (A) 冰的大 (B) 水的大 (C) 一样大 (D) 无法比较

6. 单组分气-液平衡体系,在孤立条件下界面A发生了dA>0 的微小变化,体系相应的熵变dS的变化如何?( )

(A) dS>0 (B) dS = 0 (C) dS<0 (D) 不能确定

7. 在弯曲表面上附加压力的计算公式Δp=pˊ-p0=2γ/Rˊ 中,Rˊ的符号:( ) (A) 液面为凸面时为正,凹面时为负 (B) 液面为凸面时为负,凹面时为正 (C) 总为正 (D) 总为负

8. 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下列哪一个因素无关:( ) (A) 温度 (B) 液体密度 (C) 重力加速度 (D) 大气压力

9. 对弯曲液面(非平面)所产生的附加压力:( )

(A) 一定不等于零 (B) 一定等于零 (C) 一定大于零 (D) 一定小于零

10. 把玻璃毛细管插入水中,凹面下液体所受的压力p与平面液体所受的压力p0相比:( )

19

(A) p=p0 (B) p<p0 (C) p>p0 (D) 不确定

11. 同外压恒温下,微小液滴的蒸气压比平面液体的蒸气压:( ) (A) 大 (B) 一样 (C) 小 (D) 不定

12. 用同一支滴管滴下水的滴数和滴相同体积苯的滴数哪个多?( ) (A) 水的多 (B) 苯的多 (C) 一样多 (D) 随温度而改变

13. 同一固体,大块颗粒和粉状颗粒,其溶解度哪个大?( )

(A) 大块颗粒大 (B) 粉状颗粒大 (C) 一样大 (D) 无法比较

14. 同一固体,大块颗粒和粉状颗粒,其熔点哪个高?( )

(A) 大块的高 (B) 粉状的高 (C) 一样高 (D) 无法比较

15. 在同一温度下,微小晶粒的饱和蒸气压和大块颗粒的饱和蒸气压哪个大?( ) (A) 微小晶粒的大 (B) 大块颗粒的大 (C) 一样大 (D) 无法比较

1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生成的新鲜液面都有表面张力 (B) 平面液体没有附加压力

(C) 弯曲液面的表面张力的方向指向曲率中心 (D)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指向曲率中心

17. 微小晶体与普通晶体相比较,哪一种性质不正确?( )

(A) 微小晶体的饱和蒸气压大 (B) 微小晶体的溶解度大 (C) 微小晶体的熔点较低 (D) 微小晶体的溶解度较小

18. 在农药中通常都要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物质,如烷基苯磺酸盐,其目的是:( ) (A) 增加农药的杀虫药性 (B) 提高农药对植物表面的润湿能力 (C) 防止农药挥发 (D) 消除农药泡沫

19. 把细长不渗水的两张白纸互相靠近(距离为d)平行地浮在水面上,用玻璃棒轻轻地在两纸中间滴一滴肥皂液,两纸间的距离将:(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前三种情况都可能

20. 表面压的单位是:( )

(A) N/m2 (B) kg/m 2 (C) N/m (D) J/m 2

21. 若液体可在某固体表面上自动铺展,则铺展系数S必:( ) (A) 小于零 (B) 等于零 (C) 大于等于零 (D) 小于等于零

22. 在某液体中加入表面活性物质后,则该液体的表面张力将:( ) (A) 增加 (B) 降低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23. 通常称为表面活性物质的就是指当其加入于液体中后:( )

(A) 能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 (B) 能增大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 (C) 不影响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 (D) 能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

24. 表面活性剂具有增溶作用,对增溶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