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9 14:51: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作业1
1. 每年春节铁路运输都紧张,票贩子活动猖獗。有人认为,应该放开火车票价完全按供求关系定价。有人认为,应该严格限制价格并打击票贩子。你支持那种观点?如果你认为两种作法都不足取,应该采取什么办法?
答:春节期间,铁路运输需求大于供给,管理部门又往往采取价格上限的措施,从而需大于供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价格有较大的上涨空间。
如果放开限制,票价完全由市场决定,必定使票价上涨过高,故而只能满足少部分高收入者的需求,损害广大工薪阶层尤其是返乡民工的利益,这样社会福利损失过大,容易形成社会不安定因素,从而在影响经济的发展。
如果严格限制票价,由于需求过大,票贩子为利所趋,黑市交易防不胜防,管理成本太大,也有可能导致社会收益为负的结果。,l:_l3]%wX
为切实管好铁路春节运输,必须同时从需求、供给和市场三个方面入手加强管理:(1)努力缓解铁路春运期间的需求压力,如采取提前订票、返乡时间错开、改乘汽车等其它替代性交通工具等。
(2)努力增加春运期间的铁路运输供给,如增开班次、增加公路、水路、航空的运力等等。(QzA5c[@ (3)加强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为保证市场的平稳运行,可适当调整价格。 (4)加强票贩子的打击。
总之,在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和市场管理的密切配合下,可以大大降低市场管理的成本。T*d,J`R
2.如果考虑到提高生产者的收入,那么对农产品和数码摄像机等高档消费品应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办法?运用所学的弹性理论说明其原因。`6L6X {%J-NX
答:1)农产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么,如果某种商品是缺乏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所以对农产品应采取提价办法;
2)数码摄像机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如果某种是富有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所以高档消费品应采取降价的办法。 f,Q:X j2FY
3.用消费者行为理论解释需求定理。
答:1)需求定理表明: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 Z:tk V d M_
2)消费者购买各种物品是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或者也可以说是为了消费者剩余最大。当某种物品价格既定时,消费者从这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效用越大,即消费者对这种物品评价越高,消费者剩余越大。当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评价既定时,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越低,消费者剩余越大。因此,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取决于他以这种价格所获得的物品能带来的效用大小。消费者为购买一定量某物品所愿意付出的货币价格取决于他从这一定量物品中所获得的效用,效用大,愿付出的价格高;效用小,愿付出的价格低。随着消费者购买的某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给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而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这样,随着物品的增加,消费者所愿付出的价格也在下降。因此,需求量与价格必然成反方向变动。
作业2 1.题目略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
一方面完全竞争市场形成的条件是企业数量多,而且每家企业规模小,价格由整个市场供求决定,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另一方面,家电市场各厂商的竞争,比如价格、广告、售后服务、产品外包装设计等,都是在垄断竞争市场上采用产品差别竞争所采用的办法。 因此家电行业应该是垄断竞争的行业。
2.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释劳动的供给曲线为什么是向后弯曲的?+Wv J9^k&iu^.M5v m
答:1.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指起先随工资上升,劳动供给增加,当工资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随着工资上升,劳动供给减少的劳动供给曲线
2.劳动供给取决于工资变动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随着工资增加,由于替代效应的作用,家庭用工作代替闲暇,从而劳动供给增加,同时,随着工资增加,由于收入效应的作用,家庭需要更多的闲暇,从而劳动供给减少,当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劳动供给随工资增加而增加,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劳动供给随工资增加而减少,一般规律是,当工资较低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当工资达以某个较高水平时,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因此,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
3.简要说明市场失灵的原因。\
答:1.市场失灵是指在 情况下仅仅依靠价格调节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市场失灵产生于公共物品,外部性与垄断;5a{z4j?l,i#Ku |P
2.公共物品是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了人们不用购买仍然可以消费,这样,公共物品就没有交易,没有市场价格,生产者不愿意生产,但公共物品是一个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这样,市场调节就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物品,公共物品供小于求是资源配置失误,这种失误是由主仅靠市场机制引起的。){,l IS*i:V)cU
3.外部性又称外部效应,指某种经济活动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影响,这就是说,这些活动会产生一些不由生产者或消费都承担的成本,或不由生产是获得的利益,无论是正负外部性都会引起市场失灵。&pv(ttN WB-v
4.垄断是对市场的控制,如果是生产者垄断,即一般所说的垄断或卖方垄断;如果是购买,不称为买方垄断,这两种垄断都会引起市场失灵。WG oBDC
5.市场失灵的存在引起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政府的作用并不是代替了市场机制,而是补充市场调节的不足,解决市场机制解决不了的问题,公共物品可以由政府来提供,外部性可以使用立法或行政手段,或者采用经济或市场手段,对垄断的消除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价格管制,实施反托拉斯法,国有化,即对垄断性的企业实行国有,由政府经营。
作业3
1. 简要说明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
答: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制度、资源与技术 制度是一种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的行为规则。
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产量是用各种生产要素(资源)生产出来的。因此,增长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资源包括劳动、资本、土地、管理等。
劳动指劳动力的增加,劳动力的增加又可以分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与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这两个方面的增加对经济增长都是重要的。Q:}0cZ*l)xH6k\
资本的概念分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又称有形资本,是指设备、厂房、存货等的存量。人力资本又称无形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投资,如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健康状况等。P)]!G~~ o 土地和管理也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源)。
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即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能提供更多的产品。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M }s\
2. 用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说明技术进步的重要性。Z8yMt#TSw 答:0Ye5i)s[0_ M&g9}sL'fCq8lgd2[
技术进步使一国经济潜力提高,这体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从LAS0向右移动为LAS1。随着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短期总供给曲线也向右移动,即从SAS0移动至SAS1。在这一过程中技术进步引起投资增加、消费增加,总需求曲线移动至AD1。这三条曲线相交于E1,决定了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Y1,Y1与新的充分就业国内生产总值Yf相等,仍然是充分就业均衡,但水平大大提高了,而物价水平仍然水平是P0。Y[f~-F l {
由此可见,经济潜力的提高,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可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充分就业均衡而不引起通货膨胀。从长期来看,经济潜力的提高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这是十分重要的,而关键在于技术进步。
3. 用总需求决定原理分析我国政府提出的增加内需的意义。 答:
1998年,我国政府作出了增加内需的宏观决策。当时,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98年我国外贸出口几乎是零增长。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在经过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即由短缺走向过剩。因此,内需不足,出口下降,投资增长乏力,经济增长速度回落,使中国经济面临严峻考验。_O Y;j K6_4TB AS
AE1 AE0 Y
Y0
如图:总支出由AE0增至AE1后,经由乘数作用,GDP有更大幅度的增加,即由Y0增至Y1,可见通过扩大内需而增加总支出可以推动经济增长。经济事实也证明,我国政府作出的扩大内需的决策是正确的。
Y1
作业4
1.用IS一LM模型说明自发总支出的变动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利率的影响。$lQ(V{Fq%c 答:xkd%x b4x6ROxN!O i
LM
i2 i1
IS2 IS1 Y
Y1
Y2
V3q8C ^0pBCV A
如图所示:当自发总支出增加时,IS1移到IS2,而利率则由i1上升到i2,GDP则由Y1上升到Y2;当自发总支出减少时,IS2移到IS1,而利率则由i2下降到i2,GDP则由Y2下降到Y1。y8\\*[-Mqu 6RR&d0uC | J!i
2.在不同的时期,如何运用财政政策? 答:
财政政策就是要运用政府支出与税收来调节经济。
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要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增加支出、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的政策。政府公共工程支出与购买的增加有利于刺激私人投资,转移支付的增加可以增加个人消费,这样就会刺激总需求。减少个人所得税,降低所得税率,可使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从而增加个人消费需求;减少公司所得税可以使公司收入增加,从而增加投资需求,这样也会刺激总需求。 et4W-Bh6bV o3i
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则要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压抑总需求,以实现物价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