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白银政府工作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8 21:30: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月9日在白银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

次会议上白银市市长吴仰东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白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和“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

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委六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预计实现生产总值295亿元,同比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6.8亿元,增长3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亿元,增长19.3%;大口径财政收入33.81亿元,增长20.69%;一般预算收入11.84亿元,增长19.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13元,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3340元,增长11.9%;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47亿元,增长10.9%,贷款余额190亿元,增长37%。

(一)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农业生产形势好于往年。完成粮播面积360万亩,其中,全膜双垄沟播115.7万亩,亩均增产108.5公斤;推广新品种160万亩,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粮食生产全面丰收,总产量66.72万吨,同比增加5.97万吨。推广日光温室蔬菜14万亩,种植瓜菜85万亩,总产量突破200万吨。新建养殖小区50个,牛饲养量达13万头,其中奶牛1.5万头,羊饲养量315万只,肉蛋奶总产量11.3万吨。新增龙头企业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3家,通过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认证126家,有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全省百强。新建改建农村公路653公里,改造农村危房8000户,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24万座。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处,开发整理土地2.95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面积和签订合同面积均达到241.91万亩、颁证面积103.3万亩,提前一年完成主体改革任务。会宁全省新农村示范县建设成效显著。

(二)工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抓住外部环境好转、资源型产品价格回升有利机遇,一手抓服务大中型企业,一手抓壮大地方工业,工业经济转暖回稳,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27亿元,同比增长23%。西北铅锌厂沸腾锌焙烧炉、华鹭铝业电解铝碳素系统节能改造、银光集团年产12万吨PVC、中材集团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大唐景泰火电厂两台机组并网发电,中科院国家超导变电站建成运行。稀土公司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等4个项目即将投运。开工3个风电和1个太阳能发电项目,西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基地落户我市。实施白银有色集团余热余压综合利用、晖泽化工等中央财政节能奖励项目32个,争取国家补助3.69亿元。组建技术创新联盟4家,白银有色集团、银光集团和稀土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白银风机厂和中科宇能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甘肃小杂粮加工工程技术中心落户会宁;聚银公司入选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

(三)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水平显著提升。坚持园区建设与招商引资结合,抢抓国家支持白银工业集中区建设机遇,着力打造产业聚集平台,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成功晋升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三期开发加快推进,新签约项目13个、资金20.26亿元,新开工项目25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户;雨润150万头生猪屠宰线即将投产,阳明化工5000吨新型纳米复合聚氨酯、新天际30万吨高频焊管、渼洁枸杞深加工等项目加紧建设,颐通管业高密度聚乙烯管道项目开工。西区经济开发区年

产500吨碳纤维生产线主体建成;白银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一期工程完工,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入驻企业11户。平川经济开发区陶瓷建材城累计签约入驻企业126家,泰瑞陶瓷扩建项目、山川陶瓷年产1100万平方米内墙砖和抛光砖生产线建成投产,赛诺生物酶扩建项目加快推进。刘川工业集中区完成规划设计,与兰州高新区签订异地共建协议。白银铝型材工业园、银东循环经济化工产业园启动建设。会宁县被纳入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范围。产业链招商取得新突破,签约铝型材加工、新型涂料等项目216个、资金147.92亿元,完成投资44.88亿元,增长28%。

(四)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把营造人居环境作为兰白核心经济区建设的重大举措,举全市之力,推进以林业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全市造林9.84万亩,栽植各类苗木1700多万株,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7.03万亩。新增枸杞、红枣、文冠果等经济林6.62万亩。完成林网建设6000亩、绿色通道430公里,是历年绿化面积最大、里程最长的一年。完成城郊大环境绿化7000亩,义务植树499万株。强化机关单位、住宅小区、社区、城区道路绿化,新增机关单位绿化面积12.6万平方米。法泉寺正式挂牌国家3A级旅游景区,寿鹿山森林公园通过3A级景区评审。平川区和靖远县、会宁县污水处理厂完成土建工程;靖远第二发电公司5号炉脱硫工程、国电靖远发电公司2号炉脱硫改造工程通过省级验收;银光集团硫酸雾治理工程系统一投入运行、系统二进展顺利;争取国家重金属污染专项治理资金8467万元,白银有色集团含砷、铅镉酸性废水达标治理技术改造项目顺利实施。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取得重大突破。

(五)城市建设迈出较大步伐。以“棚户区改造攻坚年”活动推动城市建设,当年完成投资22.29亿元,开工棚户区30个片区、19976套112.51万平方米,建成9031套63万平方米,棚改居民陆续回迁。新增廉租住房5976套。开展新一轮城市道路网建设,完成投资2.6亿元,新开工7条9.3公里,改造8条4公里,续建8条20公里,亚行项目铝厂路、纺织路建成通车,公园路人行天桥建成通行。加快通道建设,靖远黄河大桥即将建成,定(边)武(威)高速公路营盘水至双塔段开工建设,包兰铁路兰州至银川扩容改造项目建议书通过审查。提高城市居民饮用水质量,引大入秦白银城区供水工程蓄水,引大入景供水工程及会宁城区供水改扩建一期工程加紧建设,平川大水头沙河综合治理工程启动。完善公共休闲设施,建成市区文化广场、平川恒山公园,西山公园改造基本完成,红军长征胜利景园改造进展顺利。

(六)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惠民政策落实年”活动,省上“14件23项实事”和我市“10件惠民实事”全部完成。落实低保政策,城市低保标准由月人均167元提高到184元,月人均补差由105元提高到115元;农村低保标准由年人均728元提高到不低于850元,月人均补差由50.6元提高到65元,共发放城乡低保资金3.2亿多元,涉及10.22万户30.35万人。完善困难群众救助制度,发放临时救助资金334万元,救助9128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2832万元,救助4.6万人次。发放小额创业担保贷款6.68亿元,其中为8936名妇女发放5.67亿元;支持11665人创业,带动5546人就业;完成就业技能培训4.02万人,新增就业2.87万人;输转劳务28.62万人,创劳务收入25.07亿元。会宁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进展良好。

(七)社会事业协调快速发展。坚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推进社会事业与经济同步发展。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投资校舍安全工程4亿多元,改造校舍35万平方米;西区中学主体完工,会宁、靖远特殊教育学校启动建设;高中新课程实验全面启动,高考再创历史新高,二本上线人数8994人。基层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公益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全面展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达到120元,全市参合率达到97%。计划生育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升,平川区和会宁、靖远两县分别通过国家级、省级优质服务区县验收。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年”活动,成功举办恢复建市25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市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进展顺利。《白银市志

(1991——2005)》出版发行。组团参加了省第十二届运动会,成功申办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任务。审计、地震、质监、残疾人、档案管理、气象和电信等事业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是我市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加快转型、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市政府按照市六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奋斗目标,主动作为,创造优势,克服资源枯竭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强力推进城市转型,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预计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六翻番、四超额”: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8%;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9%;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613亿元,年均增长23.1%,这六项指标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大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6%,这四项指标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项目建设拉动作用明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实施各类项目2760个,比“十五”时期增加450个,投资总额是“十五”时期的2.86倍,市及市以下完成投资328亿元,年均增长29.8%。签约招商引资项目677个,签约资金408亿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54%和69%;竣工项目488个,完成投资186亿元。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驻企业85家,白银西区经济开发区成为全市行政、商住和文化中心,平川经济开发区陶瓷、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初具规模,各类园区成为项目建设和产业聚集的重要平台。

——结构调整成效初步显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工业经济呈现总量扩大、结构优化、效益改善的发展态势。新增有色金属生产能力18万吨,新增火电、水电、风电等发电能力230万千瓦,以TDI为龙头的新型化工产业链条基本形成,机械、建材、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一定规模。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我市被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市,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制品特色产业基地被纳入国家火炬计划。农业投入力度加大,瓜菜、草畜两大战略产业已具雏形,蔬菜种植和畜牧养殖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5%;小杂粮、玉米、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4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94家。传统服务业巩固提升,房地产、文化旅游、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高出“十五”末2.38倍。第三产业增加值达94.5亿元,年均增长9.7%。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从“十五”末的14.35:50.52:35.13调整为11.8:56.1:32.1。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乡面貌变化巨大。完成交通投资41.4亿元,新增公路2880公里,比“十五”末增长45%,其中高速公路达到182公里;新建改建农村道路3963公里,总里程达到8474公里,比“十五”末增长88%。完成水利投资8.38亿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节水灌溉12.86万亩、梯田42.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5万亩;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面达32%。白银电网输变电等级升至750千伏。通过实施“四大民心工程”,削减化学需氧量3398吨、二氧化硫9万吨,年减排工业废水475万吨,中心城区空气优良天数由“十五”末的191天增加到300天以上。白银城区和景泰、会宁县城天然气工程建成使用,新增农村户用沼气6万多座。实施了市区金大沟综合治理、大坝滩综合开发、金鱼公园和靖远北城区改造,建成全民健身广场等公共场所,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日趋完善,城区集中供热面不断扩大。主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4%,人均公共绿地6.86平方米。新建改造市区道路28公里,城市建成区扩大到5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6%。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有11.08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面由27%下降到19%。每年新增就业岗位2万个以上。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9.26%,城乡低保人数分别达到7.57万人和22.78万人。住房公积金归集余额达到10.8亿元、贷款余额7.1亿元。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城市人均住房面积由19.7平方米增加到28.2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由20.06平方米提高到25.9平方米。

——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快,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落实教育投入9.2亿元,新建改建校舍78.7万平方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2.8%,高考升学率逐年提高。初步建立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保障、医疗救治服务和药品保障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部农村人口,社区卫生服务覆盖市区所有居民,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