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端口聚合实验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3 5:21: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警示 1. 实验报告如有雷同,雷同各方当次实验成绩均以0分计。 2. 当次小组成员成绩只计学号、姓名登录在下表中的。

3. 在规定时间内未上交实验报告的,不得以其他方式补交,当次成绩按0分计。 4. 实验报告文件以PDF格式提交。

【实验目的】理解链路聚合的配置及原理。 【实验内容】

(1) 完成实验教程第三章实例3-5的实验,回答实验提出的问题及实验思考。(P99-102) (2) 端口聚合和生成树都可以实现冗余链路,这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

(3) 你认为本实验能实现负载平衡吗?如果不能,请讨论原因并设计方法,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要求】

一些重要信息信息需给出截图,注意实验步骤的前后对比。 【实验记录】(如有实验拓扑请自行画出,)

实验内容:

(1) 完成实验教程第三章实例3-5的实验,回答实验提出的问题及实验思考。(P99-102) 实验拓扑图:

实验步骤:

步骤0:按图3-17连接好网络拓扑,注意两交换机之间只接一根跳线(例如F0/1端口)。 实验前带宽验证:

在PC2上建立一个共享目录(例如D:\\share),并启动Wireshark抓包软件,选中监控对象,将界面停留在Caputer Interfaces窗口上(图3-18);这时有数据包发生吗?

答:有少量数据包,如下图所示。

在Windows7中,共享目录(例如d:\\share)在命令提示符窗口的建立过程如下: md d:\\share \\\\ 在D盘建立文件夹share

net user B403 159357 \\\\ 建立用户B403、口令是159357 net share myshare=d:\\share /grant:B403,full

\\\\ 建立d:\\share的共享名为myshare,访问用户myuser、权限full

在PC1上选择一文件包,在“开始”|“搜索程序和文件”的对话框中输入\\\\192.168.10.20\\myshare,输入用户名/口令,就进入了共享文件夹。

将PC1上的一个文件包复制到PC2的共享目录,我选择UPK1(5).rar,大小为1.5GB。选择“开始”|“运行”菜单命令,在弹出的“运行”对话框中输入\\\\192.168.10.20\\share;将文件包复制到PC2的共享目录,注意观察包数量的变化,记录Packets、Packets/s的代表值。并计算传送时间:

答:这时包的数量急剧增长,代表图如下:

共传送422541个包,开始时间是14:09:18.87760700,结束时间是14:10:18.96292000,传输时间为60.85313秒。

步骤1:交换机SwitchA的基本配置。

步骤2:在交换机SwitchA上配置聚合端口。 验证测试:验证F0/1和F0/2端口属于AG1。

以上信息显示聚和接口AG1的情况:最大支持端口数为8个,当前VLAN模式为Trunk,组成员有F0/1和F0/2端口。

步骤3:交换机B的基本配置。

测试:验证已在SwitchB上创建了VLAN10,并将F0/5端口已划分到VLAN10中。

步骤4:在交换机SwitchB上配置聚合端口。

测试:验证F0/1和F0/2端口属于AG1。

按图3-17网络拓扑,接上两交换机之间的另一根跳线(例如F0/2端口)。 步骤5:验证。

(1) 链路聚合的带宽是否增大?如果没有增大,分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如同步骤0,在PC1上传送文件包,注意观察包数量的变化,记录数据传送时间并分别与实验前的数据做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传送同一个文件,1.50GB,共有394387个包,开始时间是14:44:24.274753000,结束时间是14:45:03.106249000,约38秒,比之前传输了更多包,平均速度也更快,所以带宽变大了。

(2) 链路聚合的动态备份:当交换机之间的一条链路断开时,PC1与PC2仍能互相通信。

将两条跳线中的其中任何一根拔掉后,发现PC间还可以正常通信,这是否说明链路聚合的动态备份有效?拔线过程有无丢包现象?

答:如上图所示,PC间仍可通信,即链路聚合的动态备份有效,接线过程无丢包现象。

(3) 重做步骤5验证(1),监控窗口停留在图3-18上,在数据传送过程中,拔掉端口1(或2)

的电缆线,观察Packets、Packets/s是否有变化?

答:上面三个图分别为拔掉端口1的电缆线之前、之后和一段时间后的情况,可以看出Packet数在不断增长,Packet/s 的大小在拔线后先减小后回升。

(4) 查看聚合口:show interface aggreatepor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