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3节《水圈与水循环》练习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19:56: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3节《水圈与水循环》练习题

训练2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基础过关]

1.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A.大气运动

C.海水密度差异

( )

B.地转偏向力

D.大陆轮廓和岛屿形状

( )

2.下面四幅图,表示北半球暖流的是

在夏威夷海岸与北美洲海岸之间出现了一个“太平洋垃圾大板块”,可称之为世界“第八大洲”。这个“垃圾洲”由数百万吨被海水冲积于此的塑料垃圾组成。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海岸目前正面临一个史无前例的危险局面。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洋流中,促使垃圾在太平洋上聚集,形成“垃圾洲”的主要洋流可能有

①北太平洋暖流 ③阿拉斯加暖流 A.①② C.①③

②加利福尼亚寒流 ④北大西洋暖流 B.②③ D.②④

( )

B.加利福尼亚寒流 D.阿拉斯加暖流

( )

4.使该“垃圾洲”让美国海岸面临“危险局面”的洋流是

A.北赤道暖流 C.日本暖流

下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读图回答5~6题。

5.流经a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

( )

6.下列关于a、b、c、d四处的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处为暖流

B.b处为寒流 1 / 5

( )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3节《水圈与水循环》练习题

C.c处为暖流 现象的洋流是

D.d处为寒流

( )

7.在撒哈拉沙漠的大西洋沿岸存在着这样的奇观,干枯的沙漠和浓浓的大雾并存,造成这种

A.本格拉寒流 C.加那利寒流

B.秘鲁寒流 D.加利福尼亚寒流

8.根据下列材料及“大西洋部分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由A地到B地),共花了37天的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只花了20天的时间就顺利到达,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 (1)哥伦布第二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比第一次少用17天,试从洋流(写出名称)对航海影响的角度分析原因。

(2)哥伦布从美洲返回欧洲,若想一路顺风顺水,则利用的盛行风为________,所借助的洋流是______________,该洋流按洋流成因分类应属________流。

(3)C处附近为____________渔场,位于______________暖流和________________寒流交汇处。 [能力提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下图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9.德班宜人的气候受沿岸洋流影响,该洋流自北向南的流向主要受控于

A.盛行西风 C.陆地阻挡

B.盐度差异 D.水温特征

( )

下图为“北半球某海域洋流分布略图”,读图回答10~11题。

2 / 5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3节《水圈与水循环》练习题

10.洋流E的流向和性质分别是

( )

A.向北,暖流 B.向北,寒流 C.向南,暖流

D.向南,寒流 11.有大渔场分布的海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某大洋环流局部模式图”,完成12~13题。

12.如果该海域完全位于东半球,则下列洋流属于此环流的是

( A.墨西哥湾暖流

B.加利福尼亚寒流 C.东澳大利亚暖流

D.西澳大利亚寒流 13.与图中②海岸相比④海岸

( A.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小 B.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大 C.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大 D.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小

14.下图是“印度洋(局部)季风(甲)和洋流(乙)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中①②③处可能形成渔场的是____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 (2)请说明乙图为何海域、何季节及其大洋环流分布规律。 (3)分析影响洋流②流向的因素。

(4)推测该洋流系统使马六甲海峡表层海水流向具有什么样的季节变化? 15.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 / 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