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6周周练(无答案)新人教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22:15: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专业的教育资料 一、语基(25分)

1、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10分)

峰峦( ) 喧xiāo( ) 窸窣( ) 静mì( ) 霎( )时 ...轻yíng( ) 贪lán ( ) 点缀( ) 顷( )刻 shùn( ) 间 ..2、古诗默写(11分)

1)、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 ? 2)、 ,不舍昼夜。

3)、树木丛生, 。 ,洪波涌起。

4)、 ,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入达? 。 5)、我寄愁心与明月, 。 6)、 ,夜泊秦淮近酒家。

7)、 , 。小园相径独徘徊。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李东别出心裁,制作的飞机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B、春晚残疾人表演的《千手观音》,令人叹为观止。 ....C、这些豆蔻年华的小伙子,干起活来,真是生龙活虎。 ....D、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宛如世外桃源,令人人流连忘返。 ....4、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杨峰的学生这样点评她:无事,绝不惹事,有事,绝不怕事。 B.读宋词,往往会读出感动、哀怨、忧思……等情感。 C.你参加了《翰墨飘香》主题书法大赛了吗?获得了第几名?

D.写文章应该重点突出,详细分明。哪些事例要详写,哪些事例要略写,则要服从中心思想的需要。 二、名著阅读(5分)

5、《西游记》中,沙和尚原是天庭的 (A、托塔天王 B、卷帘大将 C、天蓬元帅),后因 (A、偷吃人参果 B、调戏嫦娥 C、打碎玻璃盏)被玉帝贬下凡间,在流沙河做水怪。

6、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问题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冰心《繁星?春水》

(1)“心中的风雨”比喻

1

专业的教育资料 (2)作者还有另一首小诗“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请指出这两首诗的共同情感并简析其特色。

三、文言文阅读(14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①阅十余( ) ②棹数小舟( ) ..③湮于沙上( ) ④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 ..9. 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 闻之笑曰 B. 当求之于上流 C. 一老河兵闻之 D. 其反激之力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1、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四、现代文阅读(13分)

温暖心窝的话语

包利民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2

专业的教育资料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2、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作了什么事?(2分)

13、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

14、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3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