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7 11:59: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问题研究”
的开题报告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 课题研究依据
学习 兴趣 顾名思义,它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学习兴趣是指较少依赖于他人的自己独立的学习,它的实质在于内在的或自我驱动的自主选择学习,自主参与学习,通常表现为“我要学”、“我愿学”、“我乐学”。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自身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自身的情感和需要,在其影响下的现代教育主张学习者应具有对自己学习活动的支配权和控制权,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3.有效教学理论 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上。“学习中心论”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它强调: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以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二]现状分析: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现状
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表现得更加明显。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常常受到教师“主导性”的排斥、羁押而被架空,学生只是“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久而久之,学生就习惯于被动地学习,惰性强,主动性差,学习兴趣低下。严重阻碍着学习自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创新精神受到抑制,实践能力无法锻炼,从而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
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研究对学校管理制度的重建起到了推动作用。可以推动学校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体现新课改精神的新举措。课题研究将引发对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深度思考。 [三] 课题研究意义
1.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宗旨,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它强调充分发挥弘扬人的主体性,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人。而众多研究已逐渐表明: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标志,其核心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提高了兴趣,积极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得到体现,课堂中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2.课程改革的要求
改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正确发挥教师的作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学生主动积极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现状
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表现得更加明显。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常常受到教师“主导性”的排斥、羁押而被架空,学生只是“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久而久之,学生就习惯于被动地学习,惰性强,主动性差,学习兴趣低下。严重阻碍着学习自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创新精神受到抑制,实践能力无法锻炼,从而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
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研究对学校管理制度的重建起到了推动作用。可以推动学校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体现新课改精神的新举措。课题研究将引发对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深度思考。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主要目标:
(1)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使教师真正成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探索者。进一步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自觉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建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积极撰写论文,切实提高科研水平。
(2)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索信息文化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与课堂教学变革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操作模式,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根据实际需要科学、辩证、灵活地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掌握在信息化环境下生存的本领。
(3)通过研究,不断积累素材,丰富校园信息文化氛围,开发校本资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力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促进其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心理品质,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促进每位学生的个性健全发展。
(4)通过研究与试验,改革重教轻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学习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变学生原有的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接受学习为探究型学习,构建自主型学习模式、协作型学习模式、研究型学习模式,寻求优化学习主体活动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独立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与终身发展的积极学习方式,实现从“教”到“学”的根本性转变。
(5)通过对各种学习方式的理论探索及实践比较,总结出一种或几种有效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的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
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
(6)研究适应新的认知环境和社会条件的成功的学习方式的特征。探索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良性转变的策略和途径,探索顺应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良性转变的理科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改变教学观念并形成一套较系统的形成学生学习方式的策略。
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和创新教育的需要.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就是通过对提高小学学生数学学习的构成要素分析;探讨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及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树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还学生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真正领会数学的真谛,提高数学素质,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三、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 1.小学学生数学学习学习兴趣培养的构成要素分析; 2.教学中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3.构建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相适应的数学教学模式初探; 4.适应促进小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评价体系的研究。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教学研究,检测就本课题研究所运用的对策与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或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式、内容。
2.研究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小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现状并针对他们自主性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寻求相应的对策,采取有效的措施。
3.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现代信息传播理论和自主学习等相关教学理论的学习,了解现代教育的基本观念和自主学习兴趣和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研究课题前期论证(2012年3月——2012年6月) (1)组成课题实验组;
(2)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
(3)构建课题目标,确立研究内容,进行理论学习,完成课题申报书 (4)制订实施方案。
2.研究阶段(2012年7月——2013年12月) (1)进行小学学生数学自主学习兴趣的调查分析;
(2)围绕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定期进行研讨、课堂观摩等活动; (3)撰写教学案例、优秀教学设计和论文; (4)积累研究资料
3.总结阶段(2013年1月——2013年4月)
(1)完成小学学生数学自主学习兴趣的调查分析报告;
(2)构建小学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及相应的评价体系; (3)撰写有关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案例、论文; (3)整理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成果送审。
主要工作是:按实验方案进行总结,整理资料,撰写结题申请报告、实验报